周末了,轻松一下。问大家个问题,人身上三样东西,谁也抢不走。这是什么东西呢?

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说过:“既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无论出身如何,我们每个人都有三样别人抢不走的东西:

吃进胃里的食物,

藏在心中的梦想,

读进大脑里的书。

丰富人生中的这三样东西,能让我们过纯粹而幸福的生活。

#聊斋志异##睡前故事# 康熙年间,莒县有家姓商的,哥哥很有钱,弟弟却很穷,两家的房子就隔了一道墙。有一次闹灾荒,快到正午了,弟弟家里面还没有米下锅,饿着肚子,想不出一点办法。妻子叫他到哥哥家里去借点粮食。他说:“借也得到什么好处,如果哥哥可怜我家贫穷,早就借给我们了。

妻子很固执地要他去一趟,他就打发儿子去借。儿子去了不一会儿,空手回来了。妻子询问儿子,伯伯都说了些什么。

儿子说:“伯伯犹豫地瞅着伯母;伯母告诉我,哥俩已经分居了,有饭各家自己吃,谁还能够互相照应呢。”夫妻二人无话可说了,只好暂时卖破盆子烂床,换一点糠秕度日了。

乡里有三个小混混,看见商家老大很有钱,就在晚上跳过高墙,进屋抢劫。夫妻二人从梦中惊醒,敲打洗脸的铜盆,大喊大叫。

邻居都憎恨他们,没有人去搭救。他们迫不得已,赶紧去叫老二。老二听见嫂子叫喊,想要过去搭救。妻子拉住他,大声对嫂子说:“哥俩已经分居了,有祸各家自己受罪,谁还能够互相照应呢!”

过了不一会儿,强盗打开了房门,把老大和他老婆捆起来,用烧红的烙铁烙他们,他们呼喊的声音很凄惨。

老二说:“他们虽然没有兄弟的情义,但是我怎么能够坐在家里看着哥哥被烙死而不搭救呢!”

说完就领着儿子跳过高墙,大声呼喊,飞快的跑过去。

老二父子俩人一向武艺高超,又很勇敢,强盗们心里惧怕,又怕惊动周围的邻居,引起别人的相助,所以逃跑了。他看看哥哥嫂子,两条腿都被烙焦了。

他把哥哥扶到床上,又把仆妇招呼到一起,才领着儿子往回走。

老大虽然受了伤,但是钱财没有受到损失。就对老婆说:“现在还能留下这些财产,都是弟弟赐给的,应该分给他们一部分。”

老婆说:“你若有个好兄弟,我们这次不会遭受苦难了!“老大也就不再说话了。

老二家里已经断粮,以为哥哥一定会来酬谢他;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来。妻子等不下去了,就让儿子提着口袋去借粮,但只借到一斗小米。妻子嫌他们给得太少,想叫儿子给送回去;老二劝阻她,没让儿子往回送。

两个月后,老二饿得坚持不下了。他对妻子说:“现在没有办法可以谋生,不如把宅子卖给哥哥。哥哥怕我们搬走离开他,或许不接受我们的房产而周济一下,也是不可预料的;即使收下房产,我们得到十几吊钱,也可以活下去。”

妻子认为这个主意很对,就打发儿子拿着房产去和老大商量。老大对老婆说:“弟弟即使不仁,也是我的手足兄弟。他若搬走了,我们就会孤立无援,不如把房产退回去,周济他们一下算了。“

老婆说:“你说得不对。他说要走,那是挟持我们;你真要周济他,那就恰好落进他的圈套了。我们把院墙修高点,完全可以安定地过日子。不如收下他的房产,任他自由搬迁,也可以扩充我们的宅子。“

合同订好后,老二就写了出卖房子的文书,签了名,画了押,把房价交给他拿走了。老二于是就搬到了邻村。

乡下有小混混,听说老二搬走了,又去抢老大的家产,又把老大捆起来,棍棒交加,打得很悲惨,所有的金银财宝,统统交出去买命了。

小混混临走的时候,打开他的粮仓,招呼村里的穷人,随便往回拿,顷刻之间就被抢光了。

第二天,老二才听到消息,等他跑去一看,哥哥已经神志昏迷,不能说话了;睁开眼睛看见了弟弟,只能用手抓挠床上的席子罢了。不一会儿就死了。

老二很气愤地去向县官告状。小混混领头逃跑了,不知道去哪里抓捕。老大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オ五岁,自从家里穷了以后。时常自己跑到叔叔家里,好几天也不回家;把他送回去,他就哭起来没完。婶子根本不给他好脸色。

老二说:“孩子的父亲不仁不义,他儿子有什么罪过呢?”就买了几个烧饼,亲自把他送回去。过了几年,老大的儿子卖了家里的田产和老宅,得到的钱财,母子二人足够了,老二就没接济了。

几年以后,又闹了荒灾,老二吃饭的人口增加了,更加没有能力去照顾别人了。侄儿只有十五岁,体质弱,不能操持营业,就让他提着篮子,跟叔卖烧饼。

有一天晚上,老二梦见哥哥来到家里,神色凄凉地说:“我被老婆的胡言乱语迷失了心窃,竟然丧失了兄弟间的情义。弟弟不念从前的仇恨,更使我羞得无地自容。你从前卖给我的老宅,现在仍然空闲着,你应该租到手里住进去,在房后长着乱草的土堆里,埋着一些钱,
把它挖出来,维持家庭生计。让我的儿子跟在你的身边;那个多嘴多舌的老婆,你不要理她。”

他醒过来以后,感到很惊奇。就用高价把房子
租到手,进去以后,果然挖出了五百金钱。从此就抛弃了现在的行业,让儿子和侄子在市场上经营一个店铺。

侄儿很聪明,算账没有出过差错;又很诚实,凡是出入钱财,每次都告诉了哥哥。老二越来越喜爱他。

有一天,他哭啼啼地给母亲借粮食。婶子不想给他;叔叔念他很有孝心,就按每月给一些粮食。

又过了几年,家业越来越富足了。老大的老婆病死了,老二也已经老了,就和侄儿分家另过,把家产分成两份,分给侄儿一份。

这个故事源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商。

(来源:奇趣讲史)

【以艺藏道,落第才子文徵明】科举考试经常埋没人才,张岱《石匮书》的《文苑列传总论》对此有犀利的批判。就拿闻名遐迩的“吴中四才子”为例,祝允明、唐寅先后会试落第,不过是举人而已,文徵明连举人也没有考上,只有徐祯卿是进士。如果按照“学位”来衡量,徐最好,唐、祝次之,文最差,事实恰恰相反,四才子中文徵明是最有学问的。这是当时人的普遍看法。虽然同为“吴中四才子”,风格却截然不同,唐、祝二人忌惮文的严肃,“不敢以狎进”,他们之间“异轨而齐,尚日欢然无间”。#每天读国学#

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史料后集》中说,文徵明的文章、书法、绘画都很“精绝”,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吴宽、徐祯卿工于古文诗歌,李应祯、祝允明工于书法,又能古文诗歌,沈周、唐寅工于绘画,又能诗歌,和文徵明相比较,“皆推让先生(文徵明),以为不可及”。其实,吴、李、沈都是他的老师,他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看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他的父亲文林、叔父文森都是进士出身,一个官至温州知府,一个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文林治理温州颇有善政,病死于任上,两袖清风,居然“曩无余资”,当地吏民捐钱为他办丧事,年方十六的文徵明婉言谢绝。文森的朋友——巡抚俞谏,感念文家贫穷,想接济一点金钱,小心翼翼试探道:你不担忧朝夕吗?文徵明回答:朝夕吃粥,果腹无虞。俞谏指着他的蓝衫问道:为何破旧到这种程度?文徵明答道:刚才被雨淋到了,所以看上去破旧。人穷志不穷,使得俞谏不敢提送钱的事。

在这种骨气背后,隐含着清醒的政治头脑,这一点他比唐寅高明。宁王宸濠仰慕他们的才华,派人带了亲笔书信和重金前来招聘,唐寅轻率地应邀前往,文徵明则不为所动。尹守衡《明史窃》写道:“使者及门,徵明骤称病,亟卧不起,不与见,无所受,亦无所报。”使者说:宁王是如今天下长者,王府正虚席以待。文徵明笑而不答,用无言的方式拒绝聘请。后来唐寅发现宁王有反叛迹象,假装发狂,得以脱离虎口。由此也反衬出文徵明的政治智慧略胜一筹。

他为人的准则是决不与藩王之类贵族交往,认为这是国家的法度。周王、徽王都曾派遣使者,拿着古鼎古镜等礼品前来游说:王爷无求于先生,仰慕先生大名,请启封一睹如何?文徵明逊谢道:王爷所赐,启封后再推辞,有失恭敬。他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婉言谢绝。

他在科举场屋中困斗了三十年,屡战屡败,始终是区区一个诸生(已入学的生员)。每念及此很是感慨:“徵明家世服儒,薄有荫祚,少之时不自度量,有志当世,读书缀文,粗修士业。而受性朴鲁,鞭策不前,十试有司,每试辄斥。年日以长,气日益索,因循退托,志念自非。”应天巡抚李充嗣佩服他的才华,向朝廷推荐,他立即写信表示感谢:“公卿不荐士久矣,何也?科举之法行也。科举之法行,则凡翘楚特达之士皆于科举收之,无怪乎今之公卿之不荐士也。”由于李充嗣的推荐,嘉靖初年,朝廷授予他翰林院待诏之职。这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干的工作,两年中,他参与编撰了《武宗实录》,获得好评。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两年后他多次上疏,主动请辞。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官场的“学位”歧视。翰林院是进士们的天地,唯独他什么功名也没有,是以“贡生”身份进入的,自然而然遭到同僚的冷眼。万斯同《明史·文苑传》说:“是时专崇科目,无有他途入翰林者,故徵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当时朝廷中掌握大权的张璁,是他的父亲文林任温州知府时造就的人才,很想报恩。刚刚进入内阁的杨一清也以他父亲朋友的身份,从旁协助张璁,为他调动工作,被他回绝,毅然辞官而归。

回到家乡苏州以后,他悠游林泉,以翰墨自娱,一再杜绝出山的邀请:“吾老归林下,聊自适耳,岂能供人耳目玩哉!”但是,他家门前封疆大吏的使者络绎不绝,富商巨贾拿了珍宝前来交好,他都不屑一顾。周边国家的朝贡使节专程来到苏州,想一睹他的风采而不可得,遂从他的朋友手中高价收购文氏墨宝,因此之故,他的书画遍于海内外。

王世贞为他写的《文先生传》说:先生好为诗,传情而发,娟秀妍雅,出入柳宗元、白居易诸公;文取达意,遵循欧阳修;书法模仿欧阳询、苏轼、黄庭坚,抵掌睥睨;绘画有赵孟頫、倪瓒、黄公望之长。礼部郎中陆师专门辞官拜入门下,友人讥笑,陆师正色说:“文先生以艺藏道者也。”他的艺术中蕴含着儒家的“道”,格调深邃高迈。如此成就,为人却很低调,过庭训《本朝京省人物考》称赞他:“生平无二色,足无狭邪,履贫而好施,周人之急甚于己。”

年已九旬,依然精神矍铄,海内久闻文先生大名,竟然以为“异代人”。嘉靖三十八年(1659),他为御史严杰之母撰写墓志铭,写完最后一个字,掷笔而逝,人们以为翕然羽化而去。王世贞的《文衡山先生像赞》写得很有诗意:

先生暇则一出游,近地佳山水……焚香煮茗,谈古书画彝鼎,品水石,道吴中耆旧,使人忘返。如是者三十年,年九十而卒,卒时,犹为人书志石,停笔栩然若蝶化者,人以为仙去不死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马航MH17空难中期调查报告公布导弹现身
  • 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第二天,欧美多位“重量级人物”现身中国,直接“开怼”!信息量巨大...
  • 还珠格格将翻拍
  • iOS12正式版推出 大量新功能和超级Siri 要不要升级?
  • 台风余威致多地暴雨 凶悍的“山竹”会被除名吗?
  • 台风山竹后现一个没有感情的广东人:广东人真的什么都吃吗?
  • 谁是刘昊然
  • 80/90|陪伴我们童年的小伙伴
  • 北电大一新生合影曝光,吴磊和宋祖儿居然输了?
  • 国家文物局介入美国拍卖疑似龙门石窟失窃佛首事件
  • 12岁女孩玩真心话跳河溺亡 !
  • 住建部再点名20家房企、中介违规违法
  • 台风来了!"百里嘉"预计将与“山竹”先后登陆
  • 中国游客瑞典“被辱”事件大反转:有些人不出国,真tm谢天谢地!
  • 刚果(布)连续发生恶性事件 两中国公民遭枪击死亡
  • 亚马逊调查员工受贿泄露数据 中国部门尤其严重
  • 劝阻带家人看台风,网友直呼:心真大 珍惜生命
  • 朱旭追悼会
  • 邓伦当伴郎 被恶搞穿裙子娇羞大笑
  • 雪上加霜!郭艾伦缺席世预赛与约旦比赛,蓝队有多大几率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