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汇览# 【古人也用戒指来告白吗?】

戒指对现代人来说寓意非凡,代表着浪漫的爱情,代表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承诺。

宋 徐崇矩 《仕女扑蝶图》(局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那么,“戒指”这一物件究竟从何而来?它有着怎样奇妙的历史?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戒指的前世……

远古·骨之戒
五千多年以前,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戒指”就已诞生。那时,它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只是佩戴于人们指上的一个环状物件。

1959年,考古学家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二十枚指环,其中有几枚仍然佩戴于死者的指骨上。

新石器时期 骨戒 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出土
这些指环取材于天然的兽骨、牙骨、玉石等,虽然工艺简单,但制作精良,表面被打磨光滑,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戒指”。史书上还没有关于它的记录,它便已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殷商·英勇之戒
《诗经·芄兰》云“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说得是芄兰叶子卷成筒状,就像是童子所佩戴的“韘”。

所谓的韘,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饰物。它最早出现于殷商。《说文解字·韦部》注释为:“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它是一种由玉、骨、木等材料制作的指环,为古人射箭之用。

战国 玉韘形佩 阜阳宁老庄尚庄楚墓出土
由于弓弦较细,反复拉曳容易导致大拇指磨伤,将这种特殊的戒指——韘佩戴其上,便可以有效起到保护作用。它的形状和作用都类似于今日所说的“扳指”,因此也被看作是扳指的鼻祖。

清 乾隆题诗青玉鸡兔纹扳指 故宫博物院藏
妇好是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她英勇善战,带领军队扩展疆土,是中国第一位有史可查的女性军事统帅。在她的墓葬中,就发现了一枚“玉韘”。它的形状如短管,一端平齐,一端斜口,上面雕有精致的兽面纹饰,兽面下有二个小孔,可以穿着细绳缚于手腕。

商 玉韘 殷墟妇好墓出土
这枚小小的“玉韘”穿越四千多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可见在那时,戒指已广泛制作和使用,只不过它并没有关于爱情的寓意,而是更多作为军事用途。

秦汉·禁戒之戒
到了秦汉时期,戒指有了新的称呼“约指”。除了字面意思“环束于指”,它还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毛诗笺》中记录了一段话:“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于右手。”

元 佚名 《宫女游园图立轴》(局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戒指是“进御”的标识。

每每夜晚降临,皇宫的后妃们排成一队等待临幸。女官按规矩分发“指环”。来大姨妈的给金环一边凉快,适合侍寝的给银环戴于左手进御,已被临幸的戴右手,下次再来。如此省时省力,还非常科学、公正。

后妃们用戒指代表“避忌”,有身孕或其它特殊情况不能侍寝的,将金环套在左手,以避免帝王的临幸。平时,则用银环套在右手表示“正在服务区”。

妇女们佩戴它并非为了炫美,而是起约束、禁戒之用。许多学者认为,这也是后来“戒指”一称的由来。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戒指的含义也开始流行起来。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将戒指与鬼魅联系起来,在《春秋繁露》中写道:“纣刑鬼侯之女,取其环。”他认为戒指是鬼神所戴之物,能驱魔辟邪、减灾减厄。

唐·灵异之戒
戒指所承载的灵异意味一直延续到唐朝,各种与戒指有关的鬼怪传说层出不穷。

北齐颜之推编著的志怪小说集《集灵记》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諿,琅琊人也。仕梁,为南康王记室。亡后数年,妻子困於衣食。岁暮,諿见形谓妇曰:“卿困乏衣食。”妻因与之酒,别而去。諿曰:“我若得财物,当以相寄。”后月,小女探得金指环一双。

王諿是颜之推的琅琊老乡,他死后,鬼魂见到妻女生活艰辛,便托梦说,我如果发了财,一定寄给你们。不久后,女儿果真翻出了一对指环。

更骇人听闻的鬼故事,可见于南朝梁任昉编的《述异记》:

晋有士人买得鲜卑女,名怀顺。自说其姑女为赤苋所魅。始见一丈夫,容质妍净,著赤衣,自云家在厕北。女于是恒歌谣自得,每至将夕,辄结束去屋后。其家伺候,唯见有一株赤苋,女手指环挂其苋上, 芟之而女号泣,经宿遂死。

晋朝有一个士人买了一名鲜卑女子,名叫怀顺。怀顺说她姑妈的女儿被一棵赤苋菜精迷住了。起因是,有一日那女子遇见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成年男子,男子说他家住在厕北,那女孩便着了迷似的,每到天黑就穿戴整齐到屋后去见那男子。她家里派人窥视,却没有看见男子,只见一棵赤苋菜,女孩的指环挂在苋菜的茎上。割除苋菜后,女孩嚎啕大哭,过了一夜就死了。

南宋 林庭珪 《五百罗汉之施饭饿鬼》(局部)波士顿美术馆藏
诸如此类的故事数不胜数。在这些故事的语境中,戒指无一不带着神秘的色彩,作为一种灵异的元素出现。但是,至唐朝时,也有一种更加清新脱俗的戒指含义出现在诗歌中。

“念子还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翫,循环无终极。”这首诗出自唐代李景亮所著传奇小说《李章武传》:

章武系事告归长安,(与王氏子妇)殷勤叙别,章武留交颈鸳鸯绮一端……子妇答白玉指环一双,赠诗曰:念子还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翫,循环无终极。

小说中,李章武与王氏子妇分别,两人恋恋不舍,互赠信物,其中,子妇所赠的便是一枚“白玉戒指”。

唐 蓝宝石戒指 都兰县博物馆
在这里,戒指不再与鬼魅和灵异事件相关,而是以一种定情信物存在——圆环的形状代表着“循环无终极”的意义,暗含着情人之间相思无绝期的绵绵情意。

戒指渐渐去魅,它从一个魑魅魍魉的世界,兜兜转转来到了人间,开始见证情人们的爱恨别离。其中,最为缠绵悱恻的莫过于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中记载的韦皋与玉箫的爱情故事。

诗人韦皋游历江夏时与小婢女玉箫结下情缘,分别之际,两人约定短则五年、长则七年便成亲,并留下一枚玉指环作为信物。然而七年过去,玉箫未等到韦郎,郁郁而终,玉指环随葬入墓。韦郎归来,见佳人已殒,肝肠寸断。多年之后,韦皋纳一小歌姬,亦名玉箫,她的中指有环形凸起,正是昔年信物指环的样子。

宋、明、清·爱情之戒
唐时的人们赋予戒指的一丝爱情的温情,为宋代以后戒指发展成为婚姻嫁妆奠定了基础。

将戒指与婚姻联系在一起,最初源于胡俗。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同时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大交融。

《晋书·大宛国传》云:“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可见,戒指和婚姻已经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太平御览·外国杂俗》亦有相关记载:“诸问妇许婚,下全同心指环,保同志不改。”因戒指是个同心圆,代表永结同心,所以胡人们将它用于婚配。

宋朝以后,戒指作为婚配信物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开。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条载:“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若铺席宅舍或无金器,以银镀代之。”

北宋 刻花银戒指 浙江博物馆藏
这里的“金镯”便是指金戒指。富贵人家娶亲时,必须准备聘礼“三金”,即金戒指、金手镯、金帔坠,以表达夫家对未来儿媳的重视和喜爱。自此,戒指正式作为民间嫁娶风俗的标配登场。

元代关汉卿的戏曲《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三折中,谭记儿只身一人勇闯虎穴,凭借着机智神武,骗走了杨衙内的金牌、势剑、文书。其中,有这样的一句台词:“衙内见爱我,与我打戒指儿罢。”这是“戒指”一词首先出现在文本中,它的含义亦与男女婚嫁和爱情有关。

明代 嵌宝石戒指 河南鹤壁市博物馆藏
明代出土的戒指颇多,金龙头连珠戒指、银鎏金婴戏纹戒指、金镶宝葫芦戒指……然而,在当朝法典《大明会典》罗列的“皇帝纳后仪”礼单中,头饰、镯钏、耳环、面花、玉佩玎珰、霞帔坠头等首饰一应俱全,却无戒指的踪影。

直至清代,随着满族文化进入中原,戒指才得以进入官方聘礼清单。《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定婚娶之制:

“和硕亲王、及和硕亲王未分家之子。婚娶,行纳币礼……金项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耳坠一副、戒指十枚。”

“世子、多罗郡王、及世子、多罗郡王未分家之子……合包、簪、耳坠数量同上,戒指八枚。”“多罗贝勒,及多罗贝勒未分家之子……戒指六枚。”

“固山贝子未分家之子……戒指四枚。”

戒指作为重要的聘礼之一,直接与主人的地位尊卑挂钩,是彰显身份的金银首饰。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戒指也开始作为订婚的纪念物。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明确记载:“大宛娶妇先以同心指环为聘,今乃以为订婚之纪念品,则欧风所渐也。”

如今,戒指的所蕴含的婚恋意义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无需过多阐释。

纵观戒指发展的历史,从一枚深埋于土地的原始骨戒,到具有着神秘力量的灵异之物,再到寄托着人间真挚爱情的信物,人类为它注入了无限的蜜意柔情,使原本冰凉的物件变得有温度,有故事。

这或许便是古人的浪漫,也是人类刻在骨子里对美好的执着追求。

七.月光洞
1.也不知过了多久,无疾悠悠醒来,恍惚中只听有个声音说道:“醒了,醒了,这只大蚂蚁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只见自己躺在一座幽暗的石洞中,眼前站着一具骷髅,正用双手按在他的胸前。
无疾一阵大咳,只当自己已死,来到了阴间,吓得慌又闭上眼睛。
听那骷髅道:“醒了,醒了,这只大蚂蚁醒了,他眨眼睛了。”
无疾愈加肯定自己死了,他曾听大人们说过,说一个人生前杀死过什么,死后便会变成什么。想必是自己生前曾踩死过蚂蚁,因而现在死后变成蚂蚁了。想到自己已死,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爹娘了,再也见不到小桃子哥哥和石榴妹妹了,心中一阵悲哀,忍不住流下眼泪。
又听那骷髅道:“怪哉,怪哉,这大蚂蚁长着一个葫芦脑袋,还有两只手脚,还会流眼泪,倒跟个人似的。我活了这么久,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大蚂蚁。不知它长得人模人样,却会不会说人话?”
无疾听他的声音完全是人的声音,心想:“我被捉进了什么洞里?是骷髅洞吗?他是人是鬼?果真是个骷髅吗?我又变成了什么模样,难道真的变成了一只大蚂蚁吗?”慢慢睁开眼睛,只见一张丑脸正盯看自己,见他脸白如纸,双目凹陷,额前还裸露着一块白骨,不是骷髅是什么!吓得慌又闭上眼睛。
那骷髅见无疾闭上眼睛睁开、睁开眼睛又闭上,不禁怒道:“你闭上眼睛又睁开,睁开眼睛又闭上,你是在跟我捉迷藏吗?我将你救活,你连看也不看我一眼吗?”
无疾听他说道“我将你救活,你连看也不看我一眼吗”,心想:“他将我救活?难道我没死吗?我没死又怎么变成蚂蚁了?”轻咳一阵,又大着胆子睁开眼睛,却不敢看那骷髅,说道:“我……没死?这是……哪儿?您是人……是……鬼?”
那骷髅怒道:“我自然是人不是鬼,你才是鬼呢!若不是我刚才将你救醒,你早已变成了阴间阎王殿前的一个小鬼了。”
无疾道:“是……您救醒了我?难道我……我真的没死……”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脚,并没变成蚂蚁。
那骷髅道:“你眼下没死,刚才却是死的,是我施展神功将你救活。我会‘枯木逢春’之术,将你救活自是不在话下。”
无疾这才确定自己真的没死,说道:“谢谢您……救了我。”
那骷髅道:“你不用谢我,我救你不是为了救你,我救你是为了杀你。我救了你再杀了你,自然等于没救,你自然也不用谢我。”
无疾愕然:“您……您……”
那骷髅道:“我……我……怎么了!我每日都趴在洞口向外看天,今日却被你挡了眼光,我岂能不怒!我一怒之下,自然将你拖进洞来,又自然想将你一掌打死,却见你已然是个死的。这下我自然气得够呛。一千年来,我每日都趴在洞口向外看天,从来无人敢挡,今日你竟敢来挡,我岂能饶了你。可你又是个死的,我打你又不解气,骂你又听不见,便只有先将你救活,再将你打死,方解我心头之恨。”
无疾道:“您……您……”
那骷髅道:“我……我……怎么了?我先将你救活,再将你打死,我自然什么错也没犯,就连阴间的阎王殿里也不能给我记一笔账。”
无疾一阵大咳,说不上话来。那骷髅冷笑道:“你装咳嗽也无用。我生平最恨两种人,一种是骗我之人,一种是挡住月亮之人,这两种人我见一个杀一个。”挥掌拍了无疾一下,无疾顿时晕了过去。
又不知过了多久,无疾复又醒来,见那骷髅正在他腋下推拿,显然又是被其救醒过来。他欲哭无泪,眼见一片月光入洞,知是到了晚间。
那骷髅见无疾醒来,说道:“小娃儿,你是何人,为何到了我的月光洞中?”
无疾见他白日里把自己拖进洞来,现在却明知故问,扭头不答。那骷髅见无疾不答,也不再问,说道:“也罢,月光紧迫,先植树要紧,且先不去管他。”从怀里掏出四样东西,蹲在洞底摆弄起来。
无疾借助淡淡月光,见他手里摆弄的是四棵小树,已枯萎得不成样子了。见他先将四棵小树置于洞底不同位置,之后提起袖子用虎口丈量,一边丈量一边摇头;又不断地变换小树的位置,又不断地丈量、不断地摇头,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脸上表情始终凝重。无疾见他手臂雪白,没有一点血色,显然是长年不见天日所致。又见他袖口上还贴着六枚树叶,他浑身衣衫破得不成样子,唯独袖口这几枚树叶却完好无损。
无疾心想:“他到底是人是鬼,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怀里揣着小树,袖口贴着树叶,莫非是一棵老树成精不成?”一时胸口剧痒,忍不住又咳了起来。
那骷髅听到咳声,抬头望一眼洞外月亮,长叹一声:“唉,不成,不成,总是不成!”眼见月亮一点点西移,不久便会离洞而去,他满眼惆怅,复又叹息一声,问道:“小娃儿,我再问你一遍,你叫什么名字?又为何到了我的月光洞中?”
无疾见他神情比白日里温和多了,语气也非白日里一般癫狂乖戾,略略有些胆大,说道:“我叫华无疾,是白日里被您拉进洞里的。”
那骷髅微微一怔,道:“白日里的事我不记得了。”从怀里掏出一根藤索,从洞口抛了出去。不一会儿,藤索上窸窸窣窣爬来不少蚂蚁。那骷髅伸手捉下一些,放到嘴里吃了起来,又捉下一些放到无疾嘴里。
无疾一阵恶心,吐了出来。那骷髅道:“吃些吧,这里只有蚂蚁可食,不吃会饿死的。”无疾见他眼神温和,浑不似白日里那么凶狠乖戾,知其所言不虚。他虽已几日未食,腹中饥饿,却又哪里食得下活蚂蚁!
那骷髅见无疾不吃,自己吃了一些,吃完蚂蚁,又掏出那四棵小树在洞底摆弄起来,摆弄一阵,又叹息一声:“不成,不成,总是不成!”
无疾听他语气里似有无限惆怅,忍不住轻声问道:“您要……植树吗?”
那骷髅点一下头,道:“是啊,你会植吗,你植过树吗?”
无疾道:“我植过。”
那骷髅龇牙一笑,道:“你小小年纪果真植过树?”
无疾不意他竟会笑,虽见他笑起来并不比不笑好看多少,但毕竟是笑,胆子又略大一些,敢正眼看那骷髅了,见他虽然面目可憎,但毕竟还有些人样;脸皮虽薄,却还曾有一些,并非是一具骷髅。只是他脸色煞白,没有一点血色,额角处还露出一块白骨,却依然叫人害怕。
那骷髅看透无疾心事,说道:“小娃儿不要害怕,我是人不是鬼,我还没死呢。好多人想要我死,可我偏死不了。”
无疾问道:“您是……活了一千岁的人吗?”
那骷髅道:“谁说我活了一千岁?”
无疾道:“您……白日里说的。”
那骷髅又龇牙一笑,道:“白日里我糊涂,说的全是糊涂话,不算数,只有在月亮底下说的话才算数。”
无疾长吁一口气:“原来如此!”
那骷髅道:“小娃儿,你刚才说你这么小的年纪就植过树,是真的吗?”
无疾点点头,咳了一下,道:“是真的,我真的植过树,是我爹爹教我植的。我爹爹平日里教我们小伙伴读书识字,谁若犯了错,便会罚我们植一棵小树。我和小伙伴们都犯过错误,都被罚过植树。我犯过好几次错,植过好几棵小树,我还有个小桃子哥哥,他犯的错最多,植的树都快成一片小树林了。”
那骷髅道:“有点意思,犯错罚人植树,你爹倒有意思。你快说说你那几棵树是怎么植的?”
无疾道:“我头一次植树,是因为我和小桃子哥哥读书偷懒,被我爹各罚一次,一人植了一棵小树。”
那骷髅道:“读书偷懒算什么错?我小时候读书更偷懒,若要罚植树,不知要罚多少棵呢!第二棵呢,你的第二棵小树又是怎么植的?”
无疾不意他小时候还读过书,胆气又大了些,说道:“我植的第二棵小树,是因为我跟着小桃子哥哥喊一个人的外号。这人的外号叫‘绝根儿’,他从小就懒,上山捡柴时,不爱走远就爱掘树根,长大后又娶不到媳妇,村里人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绝根儿’。我跟着小桃子哥哥喊他的外号,又被我爹爹罚了。我爹爹说:‘人而不勤,无异于草木。他不勤,是他不对;你们叫他外号,是你们不对。’”
那骷髅挥手拍了一下洞壁,怒道:“你爹这次罚得不好。那‘绝根儿’爱掘树根,我若看见,一掌便取了他的性命,喊他外号又怎的!第三次呢?”
无疾心中害怕,心想:“他袖口贴着六枚树叶,怀里又揣着四棵小树,他与树木是何关系?莫非真是一棵老树成精不成……”小心说道:“我第三次植树是因为我和小桃子哥哥上树端了一窝鸟巢,我爹爹知道后便又罚我俩各植一棵小树,并要给小树浇水长大,还要在上面引来小鸟筑巢。后来那小树长大了些,却一直没有小鸟前来筑巢。我爹爹说那些小鸟筑巢多不容易,不知要费多少辛苦,却被你俩三下两下就给毁了……”
那骷髅哼了一声,道:“第四棵呢?”
无疾不知他哼了一声是什么意思,说道:“第四次罚植树是因为我嫌一个桃子酸,吃了一半便把它丢了……我爹爹便罚我在桃林里植一棵桃树,并要浇水施肥,让它开花结果。我爹爹说桃三李四,说那桃子要三年后才能结果,你却如此不珍惜……我爹爹为了给我治病,在房前屋后栽了一大片桃林……”想起昔日与爹娘在桃林里相处时的情景,忍不住又掉下眼泪。
那骷髅道:“如此说来,你还真的植过树,那你会‘四树等植’么?”
无疾道:“什么是‘四树等植’?我不懂。”
那骷髅道:“‘四树等植’就是植四棵小树,每两棵之间都要相等。”
无疾道:“很难吗?”
那骷髅冷笑道:“我一千多个百日夜都没能植好,你说难不难?”
无疾暗自咋舌,心想:“一千多个百日夜是多少年?他到底是人是鬼,还是神仙?”从洞底捡起四粒砂子,当作四棵小树摆放起来,可无论怎么摆放,却只能三棵等距,剩下一棵如何也摆放不好。
那骷髅呵呵冷笑,道:“我一千多个百日夜都弄不好的事情,你若一时弄好,岂不是要羞杀死我!”
无疾小脸一红,不敢再言语。
那骷髅眼望洞外月亮,喃喃道:“又是一次月圆之夜,日子过得可真快,距那年七月十五我被构陷之日起,已有一千多个百日夜了。这么多个百日夜,我竟还思索不出‘四树等植,气盈充顶’之法,难道真要困死在这里,一生出不了这石洞么?”又长叹一声,眼望圆月呆呆出神。
无疾心想:“一千多个百日夜,那是多少年?他究竟是人是鬼,还是神仙?为何能活这么多年?”却哪敢问出口。
那骷髅眼望圆月,对无疾道:“小娃儿,你想不想知道我是何样的人物?又是为何被关在这里的?我已一千多个百日夜没同人说话了,只能和蚂蚁说一些话,那蚂蚁又不解人言,又不知我的苦恼。”
无疾轻轻点头,问道:“一千多个百日夜,那是多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诚信】

诚信:公民道德的基石

诚实守信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品质。诚信既是个人道德的基石,又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诚信缺失的个人将失去他人的认可,诚信缺失的社会将失去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加强公民的诚信品质。

1、诚信的内涵

诚信就其内涵而言,包括诚和信两方面;这两方面既有所区别,又可以互训使用。

“诚”的内容又包括两方面:一是真实,二为诚恳。真实的意思是不有意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事物给人的声、光、热等刺激,二是主体对这些刺激的加工和整理。由于主体对客观事物进行了加工整理,而作为此整理基础的人的实践又受到历史条件等的制约,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之间有所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真实要求忠于自己现阶段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不因为什么原因,特别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有意的歪曲它。诚恳的意思是不有意歪曲自己主观意图的本来面貌。人对自己的主观意图,一般有着准确的把握,但直接表达这些主观意图,可能要付出代价。但诚恳要求忠于自己,而不是由于畏惧代价而去歪曲自己。真实与诚恳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诚”的基本内容。”信“字由人字旁加一个言字组成,指的是人说话要算数,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要言而有复,诺而有行。在古代,信一开始指的是在祭祀时人对神灵所说的话;由于古人认为神灵支配着自然并统治着自己,因此这些祭祀的话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必须要遵守。后来,这种意义扩展开来,不再是对神说的话要算数,而是所有的话都要算数了,言必信,行必果。诚与信有所区别:诚讲的是不能歪曲主观和客观的实际状况,更强调静态的真实;信讲的是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更强调动态的坚守。更深一层的,诚是一种内在的德性与修为,而信则是一种外在的确认与表达。但二者之间的联系又是一目了然的:静态的真实是动态坚守的基础,动态坚守也是静态真实的结果;内在的德性与修为会通过外在的言行加以确认,而外在的言行没有内在的涵养作为基础那也是难以持久的。正基于此,诚信经常互训连用:一方面,用诚来解释信,用信来解释诚,“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另一方面,诚信结合在一起,表示诚实无欺、恪守信用之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诚信的内涵是有条件的,而不是绝对的;它需要由更高、更重要的价值来引领和统率。当诚信的要求与更高、更重要的价值相冲突时,诚信需要服从那些更高、更重要的价值。例如当诚信与爱国相冲突时,诚信就应该服从爱国。如果侵略者向公民索要事关民族利益的机密时,如果公民在这种情境中讲求诚信,那无疑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这样的诚信会伤害国家利益。如果这时能够隐瞒或者骗过敌人,那就非常机智了;如果不能够隐瞒,则大义凛然地拒绝敌人,乃至舍身成仁,那就更是民族英雄了。

2、为什么要诚信

诚信是各个文明都加以珍视的基本价值,而中华民族更是把诚信作为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特点之一,认为人无信不立。西方社会步入近现代之后,由于市场经济履行契约的基本要求,开始把诚信作为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加以强调。随着中国加入全球化,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之后,契约精神所要求的诚信维度也愈发被凸显出来。可见,中国公民的诚信品质基于两种互相融合的传统,一是中国文化中内诚外信的传统,二是市场文化中契约之信的传统。

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一个基本区别,就是中国人没有宗教传统,而西方人却无法想象如何在没有神的条件下设计自己的生活意义。中国人将自己的意义不是归结于上帝,而是归结于自己的家庭和种族,用近乎无限的血缘和民族的延续,以及与之相应的文明传承来彰显自己有限生命的价值所在。但家庭和种族又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自然和天道。于是,忠实于天地,顺应于自然,便成了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价值支撑之一。而正是这种价值支撑,将“诚”的品性植入了中国人的生命意义。《礼记》讲“诚者,天之道也”,以及朱熹注解的“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都是沿着这个逻辑来解释诚对于人的价值。因此,“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不是由于类似契约之信那样的外在原因进入了伦理系统,而是由于人的价值需要而内化于人性本原。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皆有其道,不为人力所变,而人作为自然的产物,也应该保存天道自然的这一特征,从而将外在的自然特征转化为了内在的德性品质。如果说在西方文化中,人无诚信还只是没有道德的话,那么在中国文化中,丧失诚信就在理论上被剥夺了做人的资格。这是相信上帝造人的基督教文明逻辑所难以企及的。既然诚是人的基本特征和内化了的德性,诚就必然要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并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是信;反过来,一个人是否可信,也就成了他是否诚的判断依据与标准。如果一个人是诚的,那么他必然也是信的;反过来,一个人是信的,他必然也是诚的。孔子沿着这个思路,就得到了“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的结论。这种内诚外信并达到诚信统一的传统,向我们提示了诚信对于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只有诚信,一个人才获得了顺应自然的真诚无妄的德性,才获得了与天地一致的安宁,才获得了身心内外契合的统一。这便是中国公民诚信品德的第一个传统,即内诚外信的传统。

近代成为经济生活普遍组织方式的市场本质上基于契约,这又形成了中国公民诚信品德的第二个传统,即契约之信的传统。契约基于合同,它的前提有二: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独立,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就人与人之间互相独立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并将与他人的交往视为自己收益最大化的手段,他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将其它人的福利考虑进自己的选择之内。就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而言,这些将自己与其它人区别开来的人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恰恰是因为他们不是通过血缘宗法关系,而是通过商品交换关系来满足自己的一切物质需求。这个认为自己独立于社会的人,实际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个人都更加依赖社会,从而依赖其它人。一方面,公民把自己的利益看作与其它人对立的,排斥其它人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公民在现实中是相互依赖的,他们只有在交换合作中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利益。调节这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办法,就只能是预先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彼此约束的方式来限制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冲动,签订契约。但签订契约并不能够保证双方都履行契约,因为既然假设双方都是自私的人,就必须考虑他们机会主义地逃避契约义务的可能性。只要契约一方发现逃避契约的履行能够带来比信守承诺更大的利益,他就总面临诱惑。这个时候,人们发现仅仅契约本身并无法解决自利人的相互依赖的问题,而必须引入诚信的道德维度,市场经济的运转才真正可能是平滑的。换而言之,如果没有诚信,公民生活于其中的市场经济就会陷入不可克服的混乱。正是这种必不可少的契约之信,与传统文化中的内诚外信一起,构成了今天中国公民诚信品德的两种原因。

3、诚信品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今日中国公民诚信品质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既有很多诚实守信的楷模,也有不少无信无义的败类。前者的典型如兄债弟偿的“信义兄弟”,后者的典型则有臭名昭著的“三鹿”奶粉。普通公民中的情况也大体相似,有人一诺千金,有人言而无信。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都会出现时而诚信、时而失信的情况。这种现状表明,我国公民诚信品质仍然有提高的空间,需要找到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公民诚信问题时有发生,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方面,功利主义的兴起与传统道德的失落造成了人们不再把诚信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安身立命之本,人们内心支撑结构的变化造成了诚信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契约体系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还是一种制度建构,而目前后者在我国尚不完善,给了违约之徒以可乘之机。

诚信问题,在中国古代主要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来解决的。作为安身立命基础的诚信,是君子生活方式的特征之一。这种诚信不需要额外的制度加以保障,也不需要专门的惩罚来加以规训;人内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生命意义的寄托,是其最好的保证。这种价值意义体系,是与前市场社会的伦理秩序相一致的。但随着世界史发展到近现代史,封闭的小农经济为开放的市场经济所取代,个人利益的合法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公民的内心之中,便会出现理性计算与道德压力的僵持。这种僵持在古代社会是不成为问题的,因为“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正是因为他不能见利忘义。但在现代,公民的价值体系中利益的地位被抬高了,道德压力的强调减少了,终于形成了二者的僵持。当利益的算计压倒道德考虑的时候,人便表现不出诚信精神;只有道德考虑超过利益算计的时候,公民才能够表现出诚信品质来。也就是说,在功利主义与传统道德并驾齐驱的时候,在利益算计与德性思考等量齐观的时候,公民并不能保证总是表现出诚信品质来。这便是当今诚信问题时有出现却又不至于泛滥成灾的第一个原因所在。针对这一症结,没有其它办法,只能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在增加诚信的舆论气氛的同时,适当地减少对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强调,以改变公民头脑中僵持二者的力量对比,让诚信能够稳定地战胜功利,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

实际上,发达的市场体系也已经找到了解决自己诚信问题的方向。在传统道德受到功利主义冲击更严重的西方各国,曾经面临比今天中国更加严重的诚信危机。商品经济越是发达,人越是表现为独立的个体,他与其他人的相互依赖就更加明显,契约就越是必要。更多的契约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主义的温床。当契约的缔结者反复面对违约所带来的利益诱惑时,自然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抛弃诚信。当这种行为上的短期化成为常态时,市场也就面临崩溃的风险。为了重建诚信,进而保证契约的履行和市场的平滑化,从个人主义的视角看来,真正的出路就在于让违约成本远远超过违约收益。当个人面对的理性计算的结果改变时,他的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具体的做法,是建立广泛的信用记录,而让留下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在下次进入契约时面临更高的门槛和成本。比如说,让曾经没有按时还贷款的人的名单在所有银行之间共享,使其再次贷款时或者被拒绝,或者面临更高的利率。当个人意识到违约的风险很大而且长期化时,他就会改变自己对违约成本的判断,进而做出诚信的选择。在今日中国,已经有了市场化的功利主义来诱惑人们放弃诚信,却还没有制度化的惩罚机制来引导人们回归诚信,自然造成了有些公民义利不分的错误。虽然,因为惩罚机制总是少于和落后于人们订立契约的场合,西方的这一思路和实践并不能完全解决诚信问题,但是他们行之有效的制度化方式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相信在诚信记录制度建立建全之后,诚信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教育,从主观上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给予国人的道德感,另一方面建立对公民的制度化的引导,从客观上改变中国公民面临的利益选择。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够基本解决中国公民当前面临的诚信问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武元唯衣「先日、4thシングルの初回ミーグリに来て下さった皆様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みんながくれる言葉と愛情に、自分らしく居ていいんだよと言ってもらえている
  • 【为赌博网站开发软件获利218万余元 南宁一科技公司35名员工获刑】南宁某网络科技公司的员工,为赌博网站开发68款网络赌博软件,获利218万余元。#35名员工为
  • 河南省政府决定成立信保基金后,该行第一时间承担3亿元配投资金和16亿元授信,占首期规模的38%,稳住全省金融和资本市场“基本盘”;全年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24只,
  • 哦,还是我啊。哦,还是我啊。
  • 因为在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各样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亲友之间的爱…… 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即使这些事情微不足道,但也是爱的
  • 。。
  •   必须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近期病例的增加,是在许多国家已开始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发生的,特别是美国,迄今的疫苗接种已超过5亿剂次(其人口为3.2亿)但其前28天的病
  • 发出信息多少条,发出语音多少次,打出电话多少次, 统计又是多少了? 你做错事我可以放你一马 你说错话我也可以放你一马 你伤我心我还可以放你一马 你期骗我我仍可以
  • 星河湾的樱花刚刚满开,一整排的樱花树开得非常饱满,像一团团雪一样太梦幻了比起玉渊潭,这里的人可真是太少了!此时一树刺槐花儿兀自开在眼前,告诉你春天还在,春色正好
  • 正常情况,成年人相处两年,还不结婚,你可以分手了8、选男人,人品、责任和三观先行,其次才是好感、经济和家庭,不然他挣再多钱,家庭条件再好都跟你没关系9、万事随缘
  • 规范注册管理,对同一主体注册网络主播、短视频账号数量设定上限;规范过程管理,健全账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打击并防范粉丝数、观看数、点赞数、打赏数、交易数等数据造假
  • 智慧锦囊之一(自尊自爱,修建自己的码头)走错的也是路 作者:宽心 乞讨时间的人 美国学者伯纳德.波隆森是文艺复兴美术史权威,在他90岁生日前夕,朋友问他最珍贵
  • ”小婷点击“确认收货”600元的疫苗代抢费瞬间打入商家账户……小婷是浙江温州人,今年21岁,是北京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她将接种九价HPV疫苗列入这学期的必做清单。
  • ”陈似临一边将玩弄着苏郁桉白净左手的手转移到对方无名指处的那枚素圈铂金戒指上,一边垂着眼睛颇有些委屈可怜的说道:“但你现在是真的许给了哥哥做媳妇,还收了爸妈给你
  •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阐释是:“对于大的事,做到我所不要、所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让别人承受,就太伟大了,这个人不是人,是圣人了。
  • 随后几个月,志愿者在方圆20公里的村庄里四处寻找,终于在钱粮湖镇团洲虾找到了92岁的雷金莲老人,老人承认当年被日本鬼子抓去过却否认救过人,并表示自己有个姐姐叫雷
  • 于是,韩某要求曹某把钱还回来,但是曹某不同意,声称罗某转给自己的钱,是罗某借的,两人之间是借贷关系,根本不存在罗某赠与自己金钱的事情。因曹某的插足,罗某的背叛,
  • #十秒钟[超话]#[月亮]#每日一善# [太阳]#阳光信用# 这个世界骗不骗我是它的事情 我相不相信它是我的事情 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哪怕它愿意骗我 坚持的东
  • 小时候总是幻想,想着选择清华还是北大,后来慢慢长大了,才明白原来梦想确实是会被现实打败。当下有太多的人都是歌手身份出道却因为种种原因转行做了别的,而张杰十多年来
  • 住万春路那几年 每年入夏开始都会吃外北街那家卤煮小龙虾 经常晚上散步买一点回家吃今年店没开 也不知道店铺搬去了哪里今天跳广场舞的时候 朋友过来载我去吃宵夜到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