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你这一轻慢我,我的罪业就消灭了【金刚经浅释】(宣化上人)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

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A3.别解文义

B16.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经文是说,这个人,重罪轻受。

“复次。须菩提。”释迦牟尼佛,恐怕众生不明白这个大乘实相的妙法,而生出一种疑惑,疑惑什么呢?疑惑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个经典,这样子的深妙,可是为什么有人念《金刚经》,还被人家看不起呢?恐怕人,生出这种的怀疑,所以又讲一遍。说,“复次。须菩提”:说,空生,“若善男子善女人”:这个修五戒十善的男人,和修五戒十善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他受持于心,持之于身,那么又能读又能诵这一部经典。“若为人轻贱”:这个人,假设他诵经,被人所轻贱。这是什么原因呢?人看不起他,说,你看他还念经呢!还念佛呢!那简直成一个经混子、佛迷糊了。经混子,就在念经,谓挂羊头卖狗肉。挂这个羊头卖狗肉,是这个店,不是这一行。就说,他这个还学佛,念佛呢!你看他!无所不为,又偷,又杀,又邪,又淫,又邪淫,又妄语,又饮酒;他无所不为,他还念经呢!真等于骂人呢!这简直他是骂佛呢!这么样,这是轻贱这个人!

为什么这个人念经会被人这么样轻贱呢?会被人这样看不起呢?“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这人他在前生,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罪业--或者杀过父亲,或者杀过母亲,或者杀过阿罗汉,或者破和合僧,或者出佛身血;到处挑拨是非,挑拨离间,这样子,所以他应该堕恶道;不应该得到这个微妙的、甚深这种的实相的大乘佛法。那么他现在得到了,所以“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应该堕落到这个三恶道。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的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以现在,世间人轻慢他的缘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世的罪业就消灭了。所以他这个重罪轻报,虽然应该堕落恶道,因为现在被世人一轻贱他,哈!他的罪业就消了。

所以,你们每一个人要念经的时候,有人看不起你们,有人说,这才是迷信呢!那真是你的德行所感。为什么有人这样来轻慢你呢?轻贱你,看不起你?认为你是一个最愚痴的?英语叫什么?stupid,这意思。very stupid!他这么样一想你啊,你前生这个罪业就都没有了,就都消了;他要不这样给你,来轻看你,你罪业不能消。为什么呢?“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你没有一个人这么样轻慢你,再来试验试验你,有没有忍辱的功夫,这么试验试验你。你有忍辱功夫了,你认为不要紧。你说你轻慢我吗?这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这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你能这样啊,你觉得他轻慢你这种的滋味,就等于那个波罗蜜那么甜,你就可以到彼岸了。所以,你应该感谢他,说,你真是我的善知识,你这一轻慢我,我的罪业就消灭了。这可真是,我成佛,是你度我成佛的!那么你这样一想,你怎么会再生瞋恨心呢?自然而然就会有忍辱了,有忍辱就波罗蜜了。

那么“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你看!这说的决定词,一点含糊都没有。“则为消灭”:决定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佛果,一点你不要疑惑的。

所以你们谁念经,有人骂你,那是最好了!有人打你,你就向他叩头。你说,阿弥陀佛,你就是佛了。这回你这一打我,我前生的罪业,如汤泼雪,就好像那个慧日销霜雪一样。那个太阳照到那雪上,把雪都给照化了。这个他轻贱你就等于太阳,你的罪业就都化了;化了,罪业消尽了。

你业尽情空,就可以证得佛果,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恭录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聪明人多疑,爱管闲事,贪盖也愈重!

本文摘录自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疑者,谓于师,于法,于学,于诲,及于证中,生惑生疑。”五盖中第五是疑盖,对老师,对所学的法,对所学的教理,对老师的训诲,乃至对于自己修证到的境界,认不清,而生出疑惑。有很多人修行,已经达到了某个程度,因智慧不够,就有怀疑,以致修证的境界反而变坏了,像这样的人有很多。

“由心如是怀疑惑故,不能趣入勇猛方便正断寂静。”由于这种种的怀疑,就不能得到勇猛方便,由正道断除烦恼,而得到寂静。譬如下午你们听《参禅日记》的那位老太太的日记,她一个人在那里摸索、进步,很多地方是她自己修到那个境界的。虽然她写日记报告来问我,但问答来回要二十天。答复未收到,她自己都能信得过,又进一步了,因为她没有疑惑。即使有疑时,她自己都能够解答,她的难能可贵就在这里。

又譬如你们在这里学的,天天围着我,老师长、老师短的,可是都没有用,因为我告诉大家的,大家口头上说是,事实上听都没有听进去,都是在自说自话。然后今天来问的也是这个问题,明天来问的也是这个问题,出去三四年以后又来问的,还是这个问题,毫无智慧。尤其大家同学当中,尽管学佛很多年,包括出家的,对于教理的研究,一点影子都没有。大概只把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因缘、十八界等名词记住而已,其他一无是处,因为无智,没有智慧。

这是讲到疑盖,像大家现在初学打坐,问题包括腿麻、坐多少时间,等等,但对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根本茫然不知。换句话说,对于佛学佛法的教理一无所知,真叫做盲修瞎炼,浪费自己的生命时间,这都属于疑盖之中。

“又于去来今,及苦等谛,生惑生疑,心怀二分,迷之不了,犹豫猜度。”自己对于修行多疑,你们都念过《金刚经》嘛!后面的赞语——“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断疑生信才能入般若,才能证得般若智。我经常说佛教徒、佛教界,包括七众弟子,多疑的人太多了。佛法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基础上,学佛信佛的人,平心而论,自己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吗?没有人信的,都是张开嘴巴自欺罢了。如果你说相信,盲目信是没有用的,这个里头没有弄清楚的话,说信佛,那是自欺又欺人。所有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的佛法,各宗各派的修持,一切的方便圣境界,基础就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

很多年前,一位很有名的大法师,在一次寺庙中出了问题时,他公开演讲说:“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和尚怕居士”,好几百人都听到了。有人回来告诉我,令我不胜感叹,这位法师固然是有感而发,但他说的也是真话。初学佛的人勉强还信因果,但是对于因果是盲目的迷信,真正的因果,本身都在遭遇,但是自己没有看清楚,还自称学佛,不要自欺了。其他的各种宗教徒,真信因果或真信上帝吗?不一定,多数是在那里自欺。

佛法是要从明理修起,这个道理是说,一切众生一生下来,就是阿赖耶识带来的善、恶、无记业报等种性,因无自知之明,就对一切的事都起疑惑。所以现在青年讲反动革命,推翻一切传统,没有什么稀奇,人性本来具有多疑的种性,大家要把自性里头的多疑认识清楚。

佛告诉我们第二种怀疑,就是人不能起善法的信念,为什么人生有那么多苦?有钱是有钱的苦,有地位是有地位的苦,竞选也有苦,是求名求利的苦,只是每人的苦不同而已。这些都是多生累劫因果关系,可是多数的人都不懂。大家对于“去来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所发生四谛的道理不清楚,产生怀疑,也不相信。

学问好、佛学好的学者之中,有些大师,例如某大师都不相信因果,虽然般若唯识理论讲得比谁都高明。在他临终时,告诉他的学生们:“平生所学,到这里一无用处,你们还是好好念佛吧。”要到临终才知道,才要弟子们念佛修行,我们听了不胜感叹。光研究佛学,学问再好有什么用?这是对去来今苦等谛之理,“生惑生疑”,根本没有深信不移,并没有真信。

有人脚踏两条船,就是“心怀二分”,要他专参究佛学嘛,他不干;要他一切放下,身心投进去求证嘛,他又做不到。讲起学理是口口讲空,做起人来步步是有,站在台上叫大家放下,台下自己贪得无厌,很多人都是如此“迷之不了”,永远不明白。什么叫开悟?破了疑,“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那才叫开悟。

一般信佛的人,对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可以证得菩提,可以得定,可以证果这些事,老实讲,学理可以尽管讲,心里头犹豫不决,没有真正地参透起信。结果是什么也搞不清楚,都在“犹豫猜度”中,这是一盖。学佛修定的人,为什么不能得定?因为被这五盖盖住了,疑盖最厉害。讲良心话,你们学佛,有没有这一生非成佛不可的信心?(同学答:没有。)除了疯子才有这个信心,不疯就是傻,其余都在犹豫不信中。所以万人修行没有一个人证得。再不然,修是修了,头发也剃了,前途如何?不可知,走一步算一步,看看哪个茅棚好修,去挂个褡算了;哪里素菜好吃,吃一餐再讲,都在“犹豫猜度”中,所以不能证得。······

有些人非常聪明,万事都知道,因为太聪明就有个疑盖,听到一个声音就起疑心了。其实真聪明的话是如如不动,定能生慧,一听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慧通。普通是世间之聪明,眼睛滴溜溜地转,东疑西疑,世界上笨人少疑,聪明人多疑,爱管闲事,贪盖也愈重。有人说什么都不要,只想看书,看书也是贪;对于书爱护尤甚,别人借书,则说不可弄坏,三天一定要还。如南宋有名诗人辛弃疾,他有名句:“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我常拿这句来感慨自己爱书的个性。

佛学:六根清净、三慧、放生、偈、定力、无门、命根、慈航、三谛

佛学文化中具有很多深具智慧的意境词语,今天就为大家诠释佛学中的六根清净、三慧、放生、偈、定力、无门、命根、慈航、三谛:

六根清净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器官,眼根与色境相对,能生眼识,乃至意根与法境相对,能生意识。由能生之义而称之为“根”。

《法华经·功德品》说,菩萨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罪垢,以无量功德庄严,使之清净洁白。由此清净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妙用”。

清净眼根“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乃至清净意根“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且得六根互用自在,“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

三慧

佛教常说的三慧为:闻、思、修。闻须谛闻、思须审思、修须如实修持。闻、思、修三慧缺一不可为什么呢?学道不闻法,就好像去宝山,而不问在哪里、怎么去;闻而不思,就好像知道宝山在感里怎么去,然而却不计划怎样去;思而不修,就好像准备好了计划,却不行动不实行。只有三慧具足才可得到三乘圣果。

放生

“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杀生的人,当坠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受无穷苦;饶幸为人,亦受短命等恶报。戒分“止持”与“作持”。就止持而言,杀生为最大的恶业;从作持而言,则放生为最大的功德。



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偈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

“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这种偈实际上是一种简短活泼、寓意深刻的诗歌。

定力

定,梵语三摩地的意译,意为注心一境,不散乱。修“定”能产生伏除烦恼妄想之力,故称“定力”。如《无量寿经》卷下:“定力、慧力、多闻之力。”坐禅便是修“定”的主要形式。

无门

佛家常说“言语道断”,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单凭语言文字是无法领悟“不可思议”的真谛的。“无门”也叫作“无字门”,经中有《无字法门经》。

佛家所说的“无门”,又并非简单地否定语言文字,而是强调领悟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早期禅宗取《楞伽经》来“印心”。经中说:“无门为法门。”禅宗亦因以自称“无门宗”。

命根

佛教认为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有三个要素:寿、暖、识。“寿”就是寿命,维持寿命的功能谓之命根”,命根是由过去式的业力所生的。

慈航

佛教认为,佛苦萨以普度一切众生为“大愿”,运用大智慧,把众生从生死苦海中运到解脱的“波学”,称为“慈航”。寺院中观音著萨像上,往往悬有“慈航普度”的随,即此意。“”为“与乐”“悲”为“拔苦”。

“慈航”之“慈”是兼慈和悲二义而言的。“慈航”又称为“大愿船”。如(净土论):萨乘大愿船,往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感船,如是送至西方。“指落萨以“力”普度众生。又称为“般若船”。般若,意为大智慧,谓菩萨以智慧普度众生。

三谛

三谛,即空谛、假谛、中道谛。佛教天台宗所立的谛理。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叫作空谛;一切事物其中虽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却有如幻如化的相貌,叫作假谛;这些都不出法性,不待造作而有,叫作中道谛。

一切事物,皆不出此空、假、中三谛的范時,故称为三谛之理。《始终心要》说:“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混一切法,假谛者立一切法。又此三谛,圆融无碍,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如观空时,无假无中无不空白;观假时,无空无中无不假;观中道时,无空无假无不中,名为圆融三谛。《中观论四请品》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此偈被认为是圆融三谛的出处。

六根清净、三慧、放生、偈、定力、无门、命根、慈航、三谛就为大家介绍到此,希望大家看过之后对于佛学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最后也想说说一句文化的内在修养从来跟宗教无关,切莫以自己任意妄为的无知归咎到所谓的迷信跟信仰上,望大家以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从现在开始努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丸碧玻色因紧致塑颜面膜,让肌肤重拾饱满弹润想念你子情80后和90后已经是奔三奔四的人了,“我肌肤只要补水”还是留给00后吧!到了一定年纪,皮肤就不单单要补水,还
  • 上午做完了最后的仪式亲戚们送老人上路,从此老人家就和黄土搅拌起阴阳相隔,带给亲人们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叨啦一阵大家都困了在二毛家炕上午休了。
  • 今儿看到南科大的测试通知了回想起我纯纯大冤种的那些年越是重要的考试我越裸考 当年机试裸考69[抱抱]物理部分还行 考的好像是大学物理一点内容啥的 英语一顿咔咔乱
  • 】虐宝,投稿我们课题组小老板的操作[疑问]我们之前开组会迟到请奶茶,后来大家都不迟到了,没人请奶茶。看到新闻不断报出各地无症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内心虽然捉急,但也
  • 优点说了这么多,缺点也还是要提一提的:首先,它作为一个20W起步的强调科技感的车型,虽然安全配置全系齐备,但HUD和360全景影像只在27W左右的两个四驱版上标
  • #大学五年级[超话]#一碗"大碗茶"转身一变"凉白开",倒是勾起了我以往的回忆,二十五年前的老徐州,马路边还能见到大碗茶
  • 鳖没有耳朵而眼睛却是明亮的, 瞎子没有眼睛而耳朵却精于倾听, 并没有因为无耳而影响目力, 眼盲而影响听力, 耳聪目明, 各有所本,用有所宜, 不能相互替代。
  • 新雪初下,想起古人张岱,此人也是个痴人,那一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他却大晚上穿着毛裘,捧着火炉,乘着小舟,独自往湖心去看雪。 只见“雾凇沆砀,天与
  • 5、采购商资源丰富组委会有15年的国际制冷展会组团服务以及旗下全球最大的制冷行业B2B国际贸易平台的酷沃网和杂志《HVACR SUPPLIERS》等,多年以来积
  • 在5月第一周排行榜上,(中略)TWICE子瑜以95.3630万爱心,获得第五位(女爱豆一位)(中略)可以在世界各国投票的全球K-POP偶像人气投票服务APP&q
  • 稀里糊涂参加了省三好的评选刚开始以为提交个申请表就好没想到过程这么繁杂步步都想放弃[苦涩]所以今天演讲一直告诉自己虽然实力比不上其他的竞选同学但气场上不能输[笑
  • 大家好,这里是东游鉴,一个以推广东方同人游戏,发布相关新闻,联动创作者和玩家为宗旨的东方游戏自媒体。我们开设微博啦,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在微博当中与b站东游鉴账
  • ”“对不起,我马上改”“还没交的同学赶快了”“收到”从凌晨开始写材料到两点半一早醒来因为字丑被打回来紧急找同学帮忙重写(这里一万个感谢桃子同学 帮我抄那么多材料
  • 这是我在这儿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了,希望身边人永远开心。‘其心不喜’:心里就很讨厌很讨厌的,说:‘你跑到我这儿来要了,真是可恶!
  •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娃# 增加情绪价值远比物质上的付出更重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让对方觉得虽然你们拥有彼此,但又是独立的个体,你们可以很深入的交流彼此的心
  • ❼ 我本是个散漫的人 遇见你之后 四季变得浪漫 睡梦变得轻快 生活有了温柔的坚持❽ 没关系的,你可以跟我分享生活,也可以跟我抱怨委屈,我都听着,也都愿意分担,我
  • 这场婚姻中的得失,说得俗气点,即使没有任何经济赠予,翁帆一样比你我都体面富足,说得意义一点,翁帆的人生因为和杨振宁的婚姻,走到了你我都到不了的高度。杨振宁说,假
  • #余生请多指教#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看到最新的一集,真的是又哭又笑,亲情真的拍的好好啊,爱情线也是暗戳戳的甜,特别是车上挨着爸爸
  • 南京旅游小众打卡‼️阅江楼一秒穿越到大明盛世‼️最近的天气☀️好适合踏青,南京有一个很小众的打卡地——阅江楼,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很适合拍汉服没有汉服的姐妹也没关
  •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认为,农村男青年结婚难问题,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不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仅靠禁止收天价彩礼,很难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