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碧水畅游
低台不敢跃跳
阴阳正反聚散
静坐亦有谜团

今天周六,柚子又在游泳池里面结结实实的,泡了三个小时,我敢说如果他每天都能够泡三个小时的话,他身上的肥肉一定不见了,就会从小胖子变成精壮汉。

他在课堂上表达的胆子很大,勇于发言,勇于表达,但是对于运动类型他就很谨慎,你比如说我家楼下了,有一个一米左右的水泥台子,柚子一翻身就可以爬上去,小朋友们很喜欢在这个台子上面往下跳。

邻居家刚刚上幼儿园的三岁的小石头都敢从这个台子上面一跃而下,嗯如此反复啊,几个小伙伴们玩的非常开心,但是柚子他就没有从上面跳下来的勇气,他每次总是要先将屁股挪到边上,把脚放下来,然后再这样顺下来。

我问他为什么不敢跳啊,他说他觉得害怕,然后我又问他,那你什么时候觉得不害怕了?他说要等到我长大了,我就不会害怕。

我并不觉得他现在害怕跳这个台子,就给他的性格定性,事实上所有的事物都要经过两重创造,才能够最终定性,第一次是对思想的否定,第二次是对行为的否定,如此经过两否定之后的性格,行为才是牢固的。

没有经历过锻打的钢铁就不是好钢,人人都有恐惧,人人都会面对恐惧,但是在面对恐惧的时候能否战胜恐惧,积累信心,完成行动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道路不同的差别所在。

如果说不能消除恐惧的话,那永远都被恐惧所统治,但一旦是迈开了那一步,恐惧就会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原来恐惧,这是因为自身的感觉而已。

所以呢,下次我会亲自辅导他从台子上往下跳,并且让他感受到战胜恐惧之后的快乐。

关于静坐或者说打坐或者说是禅修,或者说是冥想或者说是瑜伽,或者说是meditation,或者说是坐忘,等等一系列的思维修的技术,无论古今中外都会有很多很多的神秘主义的面纱,因为这种事情他是无法经验的,他是无法传递的,他是无法重复验证的,他是没有标准,没有共识,没有度量衡的,所以他才显得如此神秘,数千年来一直只能依靠自己的体悟,所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关于这方面,虽然在当今世界的精英群体中得道大量的流行,但是依然笼罩着唯心主义的窗帘,它依然是一个黑盒子,而且它也会让很多迷失的人走火入魔。

各门各派的不同的方法,有现代的科学,有古代的神秘,但是依然不能够解决问题,它依然是一个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有的时候有效,有的时候无效,有的时候摆成一个S的形状,有时候摆成一个B的形状,如此它的变成了一种传说。

科学主义者的眼里面,它简直就是毒药,
而在神秘主义或信仰者的心中,这就是上天的秘籍。

我认为粗略的看,至少思维修的法门有两条路,两条大路,这两条大路是最基本的二分法,就像世界上大部分的阴阳黑白生死一样。

虔信静坐,它的形状应该是一个正三角体,它是从大地中汲取的力量,然后逐渐通过人的感官规定性得限制,让信念得以持久的生长,就是最后养成此心不动的信念无敌无惧生死的状态,他的特征是……有,这个有,是非常聚焦,其小无内,方法有…观呼吸法门,参话头,或者是念想某一个偶像…佛…梵天…莲花等等,用这个一有破万般杂念。

但是它本质上呢,是从物质炼向精神,就是从有到无,从空间走向时间,从身边的山川大地高楼肃穆汽车房子精尘阳光开始,最后,通往时间轨迹上的精神信念等信息类。

与之相反的是智慧静坐,它的形状应该是一个倒三角体,他从天空从时间中去汲取信息,同样的是通过人的大脑也就是理性感性和感觉,逐渐规定性去删减,但却是反向的,它的特征是无,这个无,是虚空的信息,是其大无外的无,锻炼的法门有停止念想,以无建无,就是空无一物,连空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

可从本质上呢,他是从精神走向物质,也就是从无到有,从时间走向空间,从万千知识信息或者信念开始,最后到达空间领域的万物万有。

有很多迷思啊,认为无比有强,我倒是觉得这者各有妙用,只悟一端呢,就会造成执迷,都不完整,都不究竟,历代大德成就者,莫不偏执于某一道且拼命的去吹嘘发扬,最后难免都不圆满。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来源:新华社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https://t.cn/A6VIm6o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老人下手了我们也没单号,淘家不认东子家的单,一个个传太费劲,反正大概3天就到手,周末可以吃到真正的蟹子(以前吃的啥?这样挑好的蟹子我们店里现在就有,不知道我们店
  • (2)B族维生素——很多人因为上班、备考等原因,很难做到均衡饮食,如果可以吃到足量的粗粮、动物肝脏制品、红肉的话也可以,但是很多人做不到。(5)肉桂——试试在你
  • ​每当深夜了,我还没有入睡妈妈就会给我讲故事,每一回听到这些现在听起来很可爱的故事都会甜甜的入睡,种类很多,大多数都是有美好结局类型的,不过更多的是关于一个我重
  • 相遇的第四年丶和你的第二个生日嘿 你知道吗 以后我们要过好多好多的生日從你的残夏到我的晚秋今年呢 因为还未放假的原因 就不太能大显身手了 反正你我都喜欢低调 就
  • 杨涵是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下称“富士康郑州园区”)的一名高管,她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称,截至11月17日,富士康航空园区的预招工总报名人数超过了10万,“名额终于满
  • 由蒙特利尔夫妇建筑师 Elan Ibghy 和室内设计师 Marie Bonnefonde 共同创建和设计的这家拥有8间套房的酒店于2018年9月开业,它结合了
  • )(希望自己对得起“老公”这两个字,然后慢慢变成“老伴儿”“死老头子”李大星,你一定要做到,男人要说到做到⚠️⚠️⚠️不许摆烂,不许找借口)(今天小宝分享给我一
  • 在恋爱期间,大S对蓝正龙可以算得上是有求必应,她在剧组也总是一副很高傲的样子,但唯独对蓝正龙很特别,甚至一度丢失了自己的尊严。 在婚后大S也和汪小菲共同参
  •   2、睡前泡脚:女人睡前泡脚有助于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现象,而且还可以消除疲劳,帮助睡眠,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女性月经期间,“流血”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
  • 所以宋茜粉丝以后遇到黑酸拉踩宋茜的,别生气,这是人家认可你的强大,都想蹭蹭你家来艹下存在感,我们只要专注【表白安利宋茜】就行!什么番位C位的茜米不关心,只要知道
  • 只能一切享乐,而不能共历患难的只能算是酒肉朋友,而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往往有很多,我们应该跟这样的人保持距离,否则最终我们会对感到友情失望。反过来说,凡是能够看透
  • 4. 仅有一次的人生,当然要活得炽热。7. 要有温柔但不是妥协。
  • 版本概述当前版本在 OpenHarmony 3.0 LTS 的基础上,更新支持了以下能力:标准系统 OS 基础能力增强:内核提升 CMA 利用率特性、图形新增支
  • 【1】脉冲布袋除尘器价格表,报价表,出厂价,批发价,参考价,直销价格,经销商批发价,代加工价格,定做报价,24袋配2.2KW风机4100元、36袋配3KW风机5
  • #权力社会和人类文明[超话]#170-180男生冬季穿搭韩系|冬天穿搭男高级|||#笔记灵感 男士棉服推荐(棉衣推荐)|过年出行穿搭 男生冬季日常怎么穿 基础内
  • 可是我就是这么双标啊,可能我喜欢的真的就只是我想象中的他吧!呵呵,到现在二十分钟了还没有回复,我是多可有可无可笑啊!
  • 洗完澡躺床上,突然想起今天游戏任务还没清,才发现这段时间忙于处理案子,有时候娱乐时间不知不觉被工作占据了,忙里偷闲刷个微博都难得独立执业已近半年,略算一下,最近
  • #爱的二八定律#爱情❤️不是✋随便许诺好了不想再说了没错 是我那么多的冷漠 让你感觉到无比的寂寞 不过 一个女人的❤️ 不仅仅渴望得到的一个承诺 我害怕欺骗也害
  • #每日一善[超话]# [耶]#阳光信用# [加油]#每日一善# 实现民族复兴,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每一-份平凡的努力,终将汇聚成奔
  • 4、医生有资质,但他给姚女士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 4、医生有资质,但他给姚女士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