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看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卢克平:建议部属高校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提出建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按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卢克平列举一组数字: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其中河南省125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1.6%左右。河南省本科一批上线13.97万人,占全省高考报名人数的11.18%,一本上线率在全国排名居于末位。

  “一本上线率与所在省区市一本招生计划密切相关,也反映出了各省区市的一本录取率。由于河南的上线率按照招生计划的120%左右划定,实际录取率更低。”卢克平说。

  他说,河南是人口大省、高考生源大省,由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河南省仅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难以很好地承载起百万学子的“名校梦”。而省外“双一流”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河南投放招生计划较少,与优秀河南考生上好大学的迫切需求存在较大矛盾。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卢克平提出建议,应充分考虑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在全国占比情况,统筹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指标分配,适当减少高校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更好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等生源大省的倾斜力度。

  卢克平说,“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包含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其中国家专项计划深受考生青睐,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脱贫地区高考录取率的重要方式。他建议加大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国家专项计划的倾斜力度,稳存量,拓增量,优结构,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同时建立国家专项计划增量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https://t.cn/A66U4OEn

#2022全国两会聚焦#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就业:加强对超过10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报告提出,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我国灵活就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此外,报告还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从扩宽就业渠道的大盘和根本出发,直面就业结构性难题,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政策导向。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直面新问题与新挑战,符合新发展阶段现实需要。”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说。

  乡村振兴: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围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报告提出,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围绕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报告提出,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提出,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电商等产业,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公平与质量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报告提出: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群体的现实关切,报告进行了回应: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院长李孝轩说,当前,中国人口变化、城乡格局改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都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到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等,报告聚焦教育领域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板弱项,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惠及所有孩子的施政理念。

  医疗: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

  在医疗领域,继续致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报告提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

  针对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报告提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表示,改善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既坚持了持续稳步推进,又积极聚焦现实难点。对于近年来公众关心的异地结算、耗材价格昂贵、重大疾病治疗等均作出有效安排,问题看得清、措施提得实。

  老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报告透露一系列利好消息: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举措包括: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如何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备受关注。报告提出,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此外,报告还明确提出,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表示,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期待抓紧建立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陈中红期待,在进一步完善法律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与社会形成合力,有效保护妇女的人身安全与婚姻家庭权益。

  粮食与能源安全: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报告提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报告强调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具体措施包括: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马一德说,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主动、靠前的施策方向。

  他还表示,受复杂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给我国能源安全敲响警钟。未来应进一步练好“内功”,加强我国能源生产保障能力,提升资源开发水平。同时要树立危机意识,继续在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

  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

  报告提出多项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的举措: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推动消费既要靠增加居民收入,也要靠促进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与农村下沉市场,对拉动消费意义十分重要。政策制定要注意发现和引导需求,增强群众消费意愿。”

  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报告提出,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代表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久任务。中央已经进行了清晰布局,报告进一步为产业、能源结构调整等指明方向。

  住房: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报告还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坚持“房住不炒”已成为社会共识,也仍旧是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目前我国住房需求依然旺盛,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房地产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性、精准性、协同性,系列举措对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十分关键。(新华社)

#2022全国两会聚焦#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就业:加强对超过10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报告提出,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我国灵活就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此外,报告还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从扩宽就业渠道的大盘和根本出发,直面就业结构性难题,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政策导向。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直面新问题与新挑战,符合新发展阶段现实需要。”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说。

乡村振兴: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围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报告提出,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围绕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报告提出,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提出,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电商等产业,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公平与质量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报告提出: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群体的现实关切,报告进行了回应: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院长李孝轩说,当前,中国人口变化、城乡格局改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都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到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等,报告聚焦教育领域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板弱项,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惠及所有孩子的施政理念。

医疗: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
在医疗领域,继续致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报告提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

针对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报告提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表示,改善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既坚持了持续稳步推进,又积极聚焦现实难点。对于近年来公众关心的异地结算、耗材价格昂贵、重大疾病治疗等均作出有效安排,问题看得清、措施提得实。

老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报告透露一系列利好消息: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举措包括: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如何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备受关注。报告提出,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此外,报告还明确提出,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表示,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期待抓紧建立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陈中红期待,在进一步完善法律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与社会形成合力,有效保护妇女的人身安全与婚姻家庭权益。

粮食与能源安全: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报告提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报告强调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具体措施包括: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马一德说,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主动、靠前的施策方向。

他还表示,受复杂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给我国能源安全敲响警钟。未来应进一步练好“内功”,加强我国能源生产保障能力,提升资源开发水平。同时要树立危机意识,继续在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

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
报告提出多项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的举措: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推动消费既要靠增加居民收入,也要靠促进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与农村下沉市场,对拉动消费意义十分重要。政策制定要注意发现和引导需求,增强群众消费意愿。”

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报告提出,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代表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久任务。中央已经进行了清晰布局,报告进一步为产业、能源结构调整等指明方向。

住房: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报告还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坚持“房住不炒”已成为社会共识,也仍旧是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目前我国住房需求依然旺盛,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房地产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性、精准性、协同性,系列举措对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十分关键。

来源 | 新华社客户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容错过!来看看扎克伯格总结的创业三大黄金法则
  •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央企成督察对象!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019年启动
  • 美国新型艾滋疫苗 猴子实验显示疫苗有效
  • 2018外卖骑手报告 | 最高月入三万,三分之一有房,五分之一有车
  • 旅客带榴莲坐高铁被拒 现场锯开吃光
  • 张继科回应撕衣服 大司马直播道歉
  • 谢霆锋回应网传谣言
  • 【合肥楼市快报】发小广告也被罚!合肥一男子乱发房产小广告被罚2万元
  • 林永健撞脸金球奖女主持,幽默回应:走散多年的兄妹.你们觉得像吗
  • 被骗了六千多,账户却多出10万!骗子急了:快还钱!
  • 孙楠豪宅内景大曝光 赵本山宋丹丹周立波明星豪宅大比拼(组图)
  • 刘德华演唱会被迫中止?哭着道歉
  • 刘恺威小糯米出行,遭到杨幂粉丝喊话,没有保护好小糯米的隐私
  • 女生深夜遭犬猛咬,事发广西柳州
  • 刚刚,北交大问责!院长停职!
  • 女子地铁点燃纸杯 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
  • 中国国防部力荐的这部电影全球圈粉,印度人“眼红”了(附抽奖结果)
  • 快播昨日破产,你欠的会员这辈子也还不了了。
  • 女老师跪凳上讲课!
  • 自带雨衣吃火锅,竟然是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