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身如梦[超话]#
妙莲老和尚:两块砖的福报
妙莲老和尚 净律学苑 2022-03-07 04:50

诸位今天能够来佛堂打佛七,住在道场,安坐佛堂里,都是过去修来的福;如果在三宝门中没修过福,根本坐不住。

过去在大陆有座寺院,大殿破旧,四众弟子就拿钱请工人来重修;虽请了工人,但很多杂工程还是要自己做,所以常住的师父都要出坡担石头上山。那时一切要靠人工,不像现在有车子,什么都是机械化。

古老建寺多数建在高山上,不要讲九华山、普陀山那些大名山,就讲五岳中的南岳衡山。那山顶上有座大寺,要是早上天未亮就从山顶起身下山,至山脚下再回来,来回一趟已是晚上不见太阳。这山就有那么高,那云就是天连地、地连天的。有云就有湿气,湿气积水,到了春天,不但屋顶上滴水,连柱子也都在流水,湿气就是那样重!

再回头说建大殿的事,当时材料都是自家的师父下山去担的。肯发心用力的人,当然就拼命地担;可是有一位奸滑的人,一到出坡时就装病,说他肚子疼啊!什么病的。总而言之,会想方法骗人,出坡的事好像就没他的分。

僧值师父听久了,知道他在讲假话,有一次就声色俱厉地对他说:“你有病?有病也要出坡!你三天不吃饭就可以不用出坡,能吃饭就得出坡。”他看看这次没办法骗人了,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担了两块砖-这砖是用来铺韦驮殿的。可是他只担两块砖,就坐在那儿休息;僧值看他不是块料子,会把大家带坏了,于是把他“迁单”。

下山后,他在外面东跑西跑的,过了十多年又回到这个山上挂单。他到客堂挂单时,知客师父已经换人了,客堂都不认识他,也不晓得十几年前的事。可是由于他没福报,业障还是在,所以知客师父一见到,不知何故心生气,就自自然然地说:“不挂单!”
其实在外省大丛林没有不挂单的,出家人到寺院就是回家,哪有不挂单的?怎样才不挂单呢?没有戒牒,连衣袍都没有,那是不挂单,否则没有不挂单的。

他看看自己戒牒、衣袍都有,就询问怎么不挂单呢?知客师父说:“不挂单就不挂单,走!走!下山去!”这时他可怜地哀求说:“从山上再跑到别的道场就晚了,你赶我下山,外面天已经黑了,怎样下山?”知客师父心中更生气:“总而言之,我赶你出这客堂就是了!”

这寺院大得很,光是山门就不知道离这客堂有多远,他没办法,就走到山门,可是门已经关了,于是哀声叹气地说:“唉!到了这儿都不挂单,现在晚了,朝那里跑呢?”就在大门内坐着,却被管门的人赶走,就又跑到了韦驮殿里,看到供桌下有两块砖的空位,就朝那两块砖头上坐下,坐得舒舒服服的,一下子就进入睡梦中。

梦中,韦驮菩萨喝斥他:“你这懒惰的人!以前不修福,现在来山上都不挂你单。总算你还修了一点点福,这两块砖就是你从前担上来的;要是没担这两块砖,看你今晚怎么样?连站都没地方,还想坐?”他被韦驮菩萨这么一教训,醒过来,生大惭愧:“唉!我实在太懒、太不象话了!大家都出坡做公事,我怎么偏偏就告病假偷懒?”

这时他看到韦驮殿前面园子长满了草,“唉!我要修福。”他就连夜地拔啦!清啦!把这庭园乱草拔得干干净净的,又把庭园打扫得整整齐齐的,好一个清洁的庭园!

第二天早上知客师父跑来一看,“哦!这庭园的草我刚想派人来除,那个人把它除得这样干干净净的?真好!”望着望着就看到昨天被迁单的那位师父,坐在韦驮菩萨的供桌下。由于他生大惭愧,拔草修了福报,业障消了,这时知客师父看到他自自然然就欢喜起来,问道:“你怎么跑到这里坐呢?”他就把昨晚韦驮菩萨的教训,以及发心除草的事情说出来。“哦!原来如此!”知客师父就欢喜留他挂单了。就有这么一件真实的故事。

所以今天你们能住在道场,坐在这里自在念佛,都是过去在三宝门中有修过福报的,如是因感如是果。大家听了应该要怎样好好地发心修福报啊!修福报不是帮别人忙,是帮自己做。千万不要躲懒偷安,那样韦驮菩萨可会赶你下山去!其实也不用韦驮菩萨赶你,同住的人就看不过去了,“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嘛!

在众人之下做事就有这个好处:你好,大家赞叹你好;你不好,大家都骂你。这里不是一个人住的小茅蓬,好也没人赞叹你,不好也没人骂你。一定要住大道场,大道场就是这样有规则、有善友互相勉励,诸位知了吗?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人之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忙,是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只是每个人所忙的事情不一样。有的人为国家忙,有的人为社会忙,有的为家庭忙,有的人为自己忙。忙,是整个人类所不能少的生活。人要不忙,除非他让金钱去替自己忙;再要不忙,两手一摊,双脚一伸,跟死神打交道,就不会忙了。

“忙”,也有不同的层次:

1、气定神闲的忙。

同样是忙,有的人忙得一团纷乱,忙得很辛苦;有智慧的人,按部就班,忙得气定神闲。所谓“人忙心不忙”,有的人懂得交办,有的人懂得授权,有的人懂得分工,有的人懂得指挥。很多复杂的事物,经过能干的人化繁就简、提纲挈领,虽然事情多,但一点也不觉得忙。因此,懂得忙中偷闲的人,就是再忙也有安闲的时刻,不至于忙得讨厌生活、讨厌忙,他反而喜爱忙,从忙的当中只觉得人生很充实。这样的忙,人生会活得很有意义。

2、心浮气躁的忙。

有的人不会忙,做事没有条理,不分轻重,不分先后,乱忙一气,忙得自己心浮气躁。我们看苍蝇、蚊子投窗想要寻找出路,它猛撞玻璃,不知道旁边有空隙可以钻出。我们再看成群的蚂蚁忙着奔来跑去,但它们有分工、有讯号、有指挥,忙得有条理。有的人跟瞎撞的蚊蝇一样,口口声声说忙,只是乱忙。人要懂得分轻重缓急去做事,举重若轻,才不至于忙得心浮气躁。

3、开开心心的忙。

忙是生活的意义,忙是生命的动力,忙的人生是骄傲的人生。你看,工商大亨哪个不忙?官员领导们有谁说他不忙?忙带来生活的充实,带来生命的意义,带来事业的成就,带来财富的增加。人要忙,而且要忙得欢喜,忙得快乐。假如一个人不肯忙,表示他的生命已经没有光彩了。忙是有用,不忙就没有用;没有用的人生,谁会在乎他的存在呢?所以,人要开开心心地忙,为充实生活而忙。

4、不甘不愿的忙。

有的人忙得心不甘情不愿,那是最苦的人生。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当然,有人会说:“为谁作嫁为谁忙?”因为他不懂人生为什么要忙,当然不甘愿帮人家的忙。其实世间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干的活,你帮人家的忙就是帮自己的忙。不愿意忙的人应转化观念:一切为人忙的事,对自己都有益,例如可以升官,可以升级,可以得奖,甚至可以放慰劳假。假如你能想到一切的忙与自己的未来都有关系有帮助,懂得忙就是营养、忙就是力量、忙就是成就,你可能反而会问:“人生为什么不要忙呢?”

二、贫富贵贱

我们活在人间,必须有一些资粮。世间有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日常生活要有起码的条件。可惜人们错把追求物质当作了人生的目的,发展出计较与比较之后的贫富差别,比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宁吃少年苦,不受老来贫”、“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难倒英雄汉”,这些都是来自民间深刻的感叹。贫与富自有其因果来由,以下四点说明:

1、富足来自知足。

知足第一富,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正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的富足并不是看在金钱数字上的多少,而是看一个人知足与否。

2、尊贵来自谦卑。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由于水性谦下,总是往低处流,所以世间万物都受到流水默默的哺育。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冰川所蕴育的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长江、黄河、湄公河等七大河流,供给了印、中、尼、泰等数十亿人民的水源。山顶上冰雪的高贵,恰是来自谦下的流水。有德的君子,他的尊贵,正是他的谦下利民而不自以为崇高。

3、贫穷来自吝啬。

什么是真正的穷人?欲望无穷是一种心的贫穷。人的心田不是用来生长欲望的,而是用来生长菩提慧命以圆满人生。其实,任何人出生,这宇宙间的财富都有他的一份,所谓“一枝草,一点露”。而要取得财富,必须先把手掌放开。如果你始终紧握着手里的旧物,又如何能取得新的资源呢?想要圆满人生,首先要有“同体共生”的认识,能“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4、卑贱来自傲慢。

傲慢就是自大,就是以己之长辱他之短。佛经云:“若骄慢生,则长养一切杂染之法。心不谦下,由此则生死轮转,受无穷苦。”凡夫不知宿命,故常骄慢,因为骄慢,所以不畏造恶受果报、不愿悔过,也不精进于修行万善。

所以,人之富是知满足,人之贵是能谦下,人之贫是不知舍,人之卑贱是因为骄慢自大。

三、夫妻之道有三等

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义为原则;语言的沟通,以体谅包容为雅量;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金钱的运用,以量入量出为正常。

夫妻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夫妇之道有三等,你是哪一个等的呢?有以下六点参考:

上等的丈夫会想到太太忙于工作,还要忙于家务,必定辛苦,下班回到家里,他会体恤太太的辛劳,协助太太操持家事。

中等的丈夫,不会帮忙做家事,回到家里,虽然喝茶看报纸,但至少嘴巴还会赞美太太,感谢太太的付出。如此,太太再怎么辛苦,也能甘之如饴。

下等的丈夫,回到家里,就是一副自己最辛苦、自以为对家庭付出最多的姿态。要么嫌太太菜煮得不好,要么嫌太太不会打扮,看不顺眼,东嫌西嫌,气势凌人。

上等的太太,治家整洁,贤惠有礼。俗语说:“家有良妻,如国有良相。”一位贤良妻子能开源节流,将家打理得妥当,维护环境整洁,态度温敬柔软,周到体贴,行仪慈孝和顺,让先生无后顾之忧。

中等的太太,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莎士比亚说:“一个好妻子,除了处理家务外,还兼有慈母、良伴、恋人三种身份。”所以,治家能力差一点的太太,至少要能多说好话,要常常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与付出。

下等的太太,不但不善于治家,丈夫辛苦一天回到家时她还会喋喋不休,要么嫌弃他的职业赚钱太少,要么埋怨住得不好、穿得不暖,如此只会让丈夫觉得家如监狱。

很多失败的婚姻都是因为不能谅解对方的辛劳,不能体会对方的付出。所以,夫妇之道从互相欣赏、互相体谅开始,遇到困难险阻时能互助斩荆、共离困境,婚姻才能美满。
#情感##
每日一禅# https://t.cn/RI43yf9

明宫“尚食”的几个事 #尚食# #尚食[超话]#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作者胡丹(皇帝不称朕)

尚者,上也(如尚方宝剑又名上方宝剑),尚又有掌管之义(如尚书),则“尚食”既指上方之食、御食,也可以是掌领上食之机构。总归“尚食”不是民间能用的词,它是皇家的专属;说白了,尚食就是管皇帝一家子吃饭的。

一、明宫确曾有过“尚食”

“尚食”是明代内廷机构,这在《明太祖实录》里有明确记载:1365年七月,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宫里,“置尚食、尚醴二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顾名思义,尚食管饭,尚醴管酒,有酒有饭,就可以饱醉了,看起来吴王的日子很有些好过了!

开设专门的“尚食局”埋锅造饭,这是朱家王朝兴旺发达的一个微小信息;不到三年,朱元璋果然登基坐殿,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这个开国前设立的尚食局,很可能是明宫最早的宦官衙门。

明朝首次“定内侍诸司官制”,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时尚食局不见了,而在近侍内臣60人中,有“执膳”4人,专管皇上吃饭——《皇明祖训录》记:“执膳奉御,掌监造御膳供进。”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兜不住。不知后宫是搭伙吃饭,一齐吃集体食堂,还是各宫自开小灶,各顾各的?

洪武五年(1372),内廷始设“六局一司”,尚食局又来了!但它作为“六尚女官”之一,由宦官衙门变成了“女官之职”。朱元璋对设立女官这事儿很重视,专门派了两名宦官前往苏、杭二州,在民间选择能写会算、愿意入宫的妇女,一共44位,送到南京,其中14人授职任事,其他人因未满二十,赐银遣送回家。尚食局既然由妇女管理,理应专门照顾妃嫔和幼年皇子女的饮食。

皇明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尚食局也随之扩编,到洪武末年,尚食局的女官首领“尚食”增为二人,正五品,下设司膳司,“掌割烹煎和之事”,而且,“凡进食先尝之”——由这个情节来看,司膳司也供办御膳。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同时内官衙门里增设了四品尚膳监,掌管御膳与宫中筵宴及食用之物。

明朝的内廷,从主上到大小宫奴,总在两万人上下,一到饭点儿,这么多人一起突突地开火造饭,顿时炊烟四起,可不称盛景乎?大概京人都会指皇城说,万岁爷开饭了!

皇家的后厨,如上所言,包括尚食局与尚膳监两大系统,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吃饭的人太多,对宫廷后勤,是很大的考验。

在这些人中,自然皇帝的吃饭问题,最为重要。而皇帝对“饭口”的重视,不妨从朱元璋对厨子的特别态度说起——

二、朱元璋父子与厨子

洪武十一年,诸皇子中,前面几个儿郎已长成大小伙子,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打发他们到各自的封国去,好亲自掌领他老朱家的军马。几个王子上路了,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第二子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而另一路到山西太原就藩的三王子晋王朱棡,也因小事笞辱了膳夫。

厨子、膳夫,打不得!

朱元璋竟然大起惶恐,立马点灯铺纸,亲笔写了一份敕谕,令人急送至儿前,谆谆告诫小子们,侮辱“造膳者”,有多危险!

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朱元璋却上升到“立命”的高度。他告诫秦王: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不可?不是怕他勺子一颠,饭菜分量不够,而是“(你)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直白说,就是你把他打狠了,他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不保!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还拿自己现身说法,他说:

“你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这位以屠戮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一生杀人无数,独独对一介“膳夫”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不愿结怨。“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他是这么总结的。

朱元璋对这些“小人”可真是好,不单常赐以白金、宝钞,还送大官给他们做。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参见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明初时,宫廷制度初建,宫里有一些外臣服务皇帝的饮食,是特例。后来内外隔绝,规矩大发了,就不大有外人能入宫操膳,皇家的炊事员,都是内臣。

三、大太监魏忠贤靠“办膳”起家

在《尚食》这部戏,似乎宫廷女子包揽了后宫美食。其实,做饭辛苦,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家里,多是妈妈下厨,女主人管起一家子吃喝。但是在以做饭为工作的岗位上,还是男子才能胜任,所以历代名厨,多为须眉。

在我所能记忆的明代史料里,反映宫女与宫廷饮食关系的材料极少,很难展开了讲,或许只有这样,才给艺术创作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吧。看美女颠勺,总强似看那太监!然而,事实上,在明宫把勺的,却都是阉宦。

宫闱深远讳密,是外人难以知悉宫廷生活的主要原因。明末太监刘若愚写了一部《酌中志》,专记宫廷之事,提供了不少珍稀材料。他在记载“圣驾御前”近侍机构时,记有御药房、御茶房,还有尚冠、尚衣、尚履、管净(出恭之事)等诸色内臣,却偏偏没有一个管皇帝吃饭的“御膳房”;倒是有一个“大庖厨”,虽然也名列“近侍”(即亲近内臣),却怎么听也像一个大厨房,可能管着皇上身边近侍的饮食,而非万岁爷的御膳。

关于御膳的情况,刘若愚也有宝贵的记载,他说: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流办之。”

就是说,在熹宗天启年以前,万岁爷用膳,都是由名位最为尊显的几个大太监,即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和掌东厂太监轮流操办。

为万岁爷办膳,是身份的象征,虽说皇帝就一张嘴,他能吃多少?可到底是准备“天馔御食”,场面不得不大。刘若愚记道,天启年间,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连同皇帝乳母客氏四家轮流办膳,每家管事官数十员、造办酒醋酱料厨役数百人,这还是紫禁城之外的;皇上吃饭了,在乾清宫里领膳、请膳和管果酒的近侍,每家也在四、五十员以上。
皇上一顿饭,宫里宫外大几百人忙活,可见这一口饭的排场和铺张。

而皇帝是不出伙食钱的,所需费用全由办膳的大太监承担,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算是荣宠之累吧!崇祯帝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改由尚膳监负责御前饮食——“亦节省意”。替谁节省呢?其实受益的是那几个大老太监,他们开脱了。但据刘若愚说,崇祯十四年后,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太监“照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为什么突然又要“遵祖制”了呢?这时候明朝不行了,尤其是经费左支右绌,皇帝也穷啊!崇祯帝也在想辙开源节流,于是下令将老规矩恢复起来,让那几个大太监挨着月份,轮流办膳,管皇上吃喝,实际上是借着“遵祖制”,把饭钱甩锅给了太监,他自己倒省下啦!崇祯帝也够鸡贼的。但皇上把腰包捂紧了,可办膳太监不会自己白白往外掏钱,皇上的饭钱,归了拢齐还是要从公家抠出来。

大家都知道,厨房管事是个肥差,因为做饭先得买菜,菜钱就是出油水的地方。刘若愚就记说,魏忠贤在给熹宗的妈王才人“办膳时,便渐充裕”。熹宗的爹,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不遭待见,自然“青宫凉薄”。熹宗他妈,又不遭太子爷待见,更是阔绰不起来,直到生下熹宗,才有专人办膳,魏忠贤就是抓住机会,夤缘入宫,为王才人母子办膳,以后才靠着这层关系发达起来。想当初,主子不富裕,魏忠贤都能“充裕”起来,说明宫廷菜钱里,油水还真是不少。据说崇祯帝一次想吃城里某家糕点铺的点心,派太监去买,普通人一两银子能吃饱,太监一经手,一百两银子不止,油水全被太监揩了。太监们还常以办膳为名,宫里宫外勒索食材,也是一宗发财之路。

从《酌中志》所记几个太监的“办膳处”来看,都比较分散。这就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去紫禁城参观,见明朝皇帝住的乾清宫,四下里似乎没一个厨房,宫里全是木头宫殿,防火关节重大,也不可随便搭灶开火。为皇上办膳的太监们各自找地方为皇上做饭,饭做得了,不可能打电话请皇上移驾过来吃,还得用笼屉装好了送去,路上一经风,菜凉了,还能好吃?说实话,我感觉皇帝在吃这一口上,未必是满意的,最大的不足,应该是没法像普通人那样,家里吃腻歪了,可以随时下馆子。

皇上家有庞大的班子造办御膳,想来真是人间珍馐,可是这就跟吃食堂一样,纵然花样很多,久之必然生厌。皇上念的不是龙肉凤胆,而是变个口味,吃点花样。我曾见一本明代笔记上说,成化年间,一个很有才名的翰林老先生,不仅一手文章铺排得好,还调得一手好羹肴,他有一道菜,皇帝特别喜欢吃,太监想学了来,方便做给皇帝吃,可是向翰林老先生讨教,他却死活不肯教。原来老先生是拿这道菜当作“勾引”皇帝的饵呢!皇帝想他的菜,必然想他这个做菜之人。这个事例说明,皇帝想尝鲜儿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主要还是宫里规矩太大,御厨做饭有板有眼,不容许自由创新,所以菜色虽然十分丰富,可皇帝每天吃着吃着,就把胃口吃败伤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休息日去见了朋友其实我真觉得她很理智^ ^可能是老天给她的礼物吧,我觉得她赚钱是应得的还换了个新的发色,是冷棕 好喜欢!提醒我入秋备外套,送到家门口以后某人不能
  • 譬如说,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如果说练气功的人,到了五六十岁了,耳不聋眼
  • 跑友都很准时,气温不高略作寒暄便已出发,等我把运动软件启动,其他人已经跑出去很远了,带队的这配速明显“不靠谱”或许对他们而言差个十几、二十秒都在范围内,一直在说
  • 关于给自己写信这个事,真的每个班的顾虑都不一样,有担心我偷看的,有担心我给班主任老师看的,到八3班开始担心我明年忘了给他们发,我说我回去就把这些信挂我床头,每天
  • ”“要更加,更加仔细的思考”“你们已经不是可以随着情绪起伏而意气用事的年龄了!”虚假的口头禅:“从现在起,你们都是我的人质”真实的口头禅:“撒,来细数你的罪恶吧
  • [害羞][可怜][红灯笼]因为爸爸妈妈很好,所以我一直过得很乐观,妈妈从来不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她知道考试竞争很大,她知道现在社会挣钱很难,她知道现在年轻人的
  • 此微博简单记录一下叔叔有多好 感谢老王嘿嘿我是幸运小赵中午吃板面了 老香了[抱一抱]我爱石家庄哈哈哈哈哈哈哈然后跟我妈打电话我妈也在吃东西 吃小蛋糕我妈好爱吃
  • 1今天上课摸鱼了整整两节 2送给安彤宝宝的生日礼物 真的很漂亮很漂亮的fafa3今天晚上大吃特吃 太爽啦4 708yyds 我们还要拍好多好多照片 突然梦回两年
  • 看林芸芸的反应,我们一直以为她就是这样一个“受气包”毕竟她没有工作,而顾家伟动不动就说要停了她的信用卡。但是最近真的没什么好分享给大家的,我的微博不知道什么时候
  • [羞嗒嗒]#活动报名# 2021年5月7日(周五)我馆多动能厅内将举办“工作食品——乳酸菌饮料和食用油~系列讲座‘身体的使用说明’第11期~”活动。③活动期间,
  • 为了保证天津市民的绿色出行畅快无忧,特斯拉还持续完善天津充电网络,目前已开放23座超级充电站,161个超级充电桩,让曾经的“充电焦虑”彻底成为过去时,让心怀“环
  • ”03. 我不是没吃过苦只是我记性不好我都不想记得了 我也受到过欺骗和伤害但是我会自己释怀然后告诉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人04. 没关系的,大家都会莫名其妙的不开心
  • ———————————————————在浩瀚星辰中不断寻找,为构建自己的星球而努力奋斗着[赢牛奶]#洛少爷[超话]#和少爷的趣事,我想想啊emmm......少
  • 吉祥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
  • 一直觉得我养猫这件事儿挺巧的,第一次遇见猫那天是它主人没关好它跑出来了,我见它干净又好看,判断它是偷跑出来的没有生存能力的家养猫,所以就追着喂了根火腿肠,它正吃
  • 这次黄晓明将在剧中饰演男主张海潮是一位才貌双全、自主创新的归国奋斗的“科创人才”此角色对于角色塑造性极强的黄晓明来说不在话下,并且在这之前他还曾多次饰演过类
  • 双鱼座双鱼对爱情有着浪漫的想象,爱情的悟性一开始是不强的,所以才会在现实中被爱情伤到,但是经历过情伤以后,他们就会真正醒来,领悟到爱情的真正美好不是我爱你,而是
  • 2.生命中最值得感动的,是跌跤时的那一把搀扶,成功时的那一声喝彩,忧愁时的那一声劝慰,感恩节来了,感谢你的存在!#感恩孩子#1.有了孩子,人生多了一份厚重,生命
  • 現代人不知道因果可怕,敢造罪業。今天社會這麼亂,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殺生。凡是有生命的這些眾生,我們一般講動物,你殺牠,牠沒有怨恨嗎?牠沒有抵抗的能力,被你殺了,
  • 今日份可爱蹲蹲,早上和妈妈说蹲一看就傻fufu的,妈妈说我们碧宝老实,就像有的人老实有的人狡猾一样,笑死,我妈维护碧宝就没输过,中午和朋友吃饭,谈到了碧宝,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