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定州,原来是这样的!

文化探访之路---定州
游客随笔

久闻定州历史深厚但未曾到访,年初有假驱车几百公里来定一游。颇感震撼,感后随笔,表达对定州文化敬畏之情怀吧。

高速定州站,第一站参观定州博物馆。站在博物馆广场前,引入眼帘的馆舍,堪称河北第一馆!汉风古韵,建筑独特。进馆前预约、扫码程序过后,入馆参观了7个展厅,汉家陵阙,北朝佛陀,金翠明珠,天下大白,尘外千年,梵华佛韵,故乡星空。内容丰富,展品多样,不愧为中山国文化之宝地,人杰地灵。

下一站贡院,到此才知道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科举考试场所,尤号舍建筑独特,为采光建筑之巨作,大堂、后楼建造用工讲究。可想科举制的严苛,人才重用之选拔严格,说明历史上定州就注重人才的培养及用任。

至文庙,进入院内古柏清脆,仰慕已久东坡先生的龙凤双槐,古槐之最。在看到文庙的全景图,定州文庙规制应与督府等同,不由得感叹!文化传承之地!西院师范学院使用,可惜进不去。参观完文庙,感觉文化的神圣。定州不愧为文化之都。

出文庙右行往南既能看到雄伟的定州南城门,到此可惜铁栅栏紧锁,城下四门大炮矗立无语,锈迹斑驳。只能站在城下仰望城墙彩旗飘飘。定州南城门现存三座城门,护城河从中间穿过,城外还有石桥两座,未能复原。

经询问,导航至定州未开放的王灏庄园,据当地年仅7旬的保护员王师傅介绍,当年国家修铁路时,为了避开庄园,铁路修成了弯道。庄园占地120亩左右,该院落为三进院落,南北并排三院,但建筑破烂不堪,倾塌严重,应尽快保护修缮。

经指引来到大道观玉皇殿,门口矗立国宝标志,但铁门又是紧锁,有幸扣门看护人员开门。大道观玉皇殿为庑殿顶建筑,铺设琉璃瓦,前廊抱厦,建筑等级甚高,琉璃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或皇家寺院才能使用。又一次对定州的文化所震撼。

走出大观前往定州中山汉墓石刻馆,进馆之前首先是国宝单位净众院塔基地宫标志,回想博物馆的天下大白,尘外千年展厅文物出自此地宫。

进院有种久别重逢亲切之感,院内几十余株高大的柏树蔽日遮天,青砖铺地,惬意!

经讲解员一路讲下来,感觉定州的文化内涵如此了得,院内不仅有距今2000余年的汉墓,墓顶文字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后室字迹清晰,书写潇洒飘逸,篆、隶、行并用,精品质及。还有东汉的黄肠刻石,全国罕见,字迹拙朴,篆演变到隶过度文字,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围绕汉墓封土院内有大量的历代碑刻,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震撼人心呀,科学、文物、艺术价值不逊西安碑林。

尤为还有关于东坡先生大量的碑刻,得知东坡雪浪石现还保存完整,还购买了本久闻谢飞先生写的《雪浪石》一书。后特驱车赶往武警医院,石前矗立,感觉东坡文化扑面而来。在苏轼被贬,边关生活拮据的情况下,东坡还能休闲玩石,体现心胸如此宽广。仔细端详观赏前后雪浪石,心中甚喜,太阳西下,灯火亮起,意犹未尽。

部队一位漂亮的女警官说,要在院对面恢复众春园,出门驻车看到对面已经拆迁圈地,我感觉这个项目是定州市委政府,做的划时代有重大意义的决策。

我浅薄研究苏轼,对他文学的敬仰,人格的崇拜。但读完谢飞写的《雪浪石》一书,内容更为丰富,受益匪浅。

出于对文化的敬仰,对众春园敬畏情怀,说一下我对众春园的研究看法及小小的建议,不妥之言,见谅。

众春园作为历史之遗园,园内又以名石、名人、名诗相著称的雪浪石和历代的名人碑刻,以及帝王之御笔,当之无愧为定州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之根基。恢复众春园乃文化之兴,民众之乐,政之勤也。也是文化自信。

一、古众春园

1、众春园之兴

众春园宋初李昭亮创建,仁宗皇佑年间,知州韩琦在此基础上扩建,规模扩大,时让百姓游观,与民同乐,众登春台,嘻游广漠…。宋朝是历史上的文化国都,君王以仁德适于臣民,重民亲民,这应该是韩琦拓园初意。宋元祐八年苏轼被贬定州知州,从此众春园又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雪浪石是苏轼之作品,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第一名石,也成为中国赏石文化之先风,伴随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园林的繁荣与发展,赏石文化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使得众春园名声大噪,繁华一时。宋朝南迁百年后园毁。

明万历(1586)年太守唐祥兴任知定州,复建众春园,建韩苏公祠像祀之,此园也是百姓寄托心灵的地方。园内矗立保存历代碑刻。

清康熙年间此园辟为行宫,四十一年州守韩逢庥大兴土木,对众春园进行了全面修缮,新建雪浪斋,并移雪浪石、盆置斋前。乾隆曾六过定州,驻跸众春园。乾隆三十一年,命将临城发现的雪浪石移入众春园,立于东坡雪浪石之后,御题为前雪浪石和后雪浪石,使得此园又增加了帝王之气。光绪十四年,雪浪亭倾倒塌落,定州大儒、富豪,完成畿辅丛书之刻的王灏,捐重金重修雪浪亭。

1952年,党和政府对雪浪亭进行修缮,前、后雪浪石得到保护。是年,毛泽东主席考察定州,自火车站驱车直奔众春园,他详察了雪浪石,并给随同和地方官员解读了雪浪石盆唇的雪浪石铭。1967年,众春园旧址改建为部队医院。

2、众春园之文

众春园起初是对百姓开放游观的官家园林,之后又是文化聚集传播之地。其文化的兴起源于苏轼的雪浪石,苏轼得雪浪石邀诸多好友、同僚赋诗、和诗,苏轼作《雪浪斋铭》刻于白玉芙蓉石盆口沿上,将书斋名定为雪浪斋。当时掀起了中国赏石、咏石之先风。围绕雪浪石的诗文唱和就此拉开帷幕。具载,宋代诗文15首,元代诗文2首,明代诗文8首,清代诗文54首(其中乾隆皇帝27首,翁方刚9首),近现代诗文14首。现存关于雪浪石诗文碑27件,故宫1件,其26件在定州。明代之后众春园更是定州文化之载体,园内增建韩苏公祠,有纪念韩苏之碑刻,传承韩琦为官之清廉,苏轼为人之豁达,清代又是定州历代碑刻存保之地,有彭城寺碑、乾隆御笔碑、雪浪斋碑、王维墨竹、关帝诗竹圣迹碑等大量碑刻在园内存放保护。堪称清代石刻博物馆。



3、众春园之乐

众春园为宋代园林之首,重点有二,其一,韩琦、苏轼所建及赋予文化内涵,两位在宋代政治上有举足轻重不可小觑的地位,韩琦为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政治卓越,苏轼宋代大文豪,妇孺皆知,民间流传官拜韩琦民拜苏轼之说。其二,众春园为宋代唯一对百姓开放的公园,有诗:“匪贲立园、与民同乐,众登春台,嘻游广漠…”。苏轼在定州给百姓提了高物质生活,种植水稻、制作东坡肘子、东坡肉、创造中山松醪酒,在提升精神享受方面,编制定州大秧歌。在安全保障方面,整伤军纪、修葺营房、严创贪吏、部勒战法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在闲暇之余,众春园成为百姓娱乐游玩之地。

二、众春园“雪浪石”文化价值

众春园始建于北宋,为全国园林之首,该园李昭亮创建,韩琦、苏轼扩建,使之规模完善,其文化内涵倍增。

众春园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雪浪石堪称华夏名石,经历千年文人墨客的文化洗礼,附属了独特赏石、诗词内涵和珍贵的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又涵盖了名帝、名人、名石、名诗、名园、名刻等品牌价值及产业价值。尤为清代康熙年间辟为行宫,乾隆五驻跸于此,此园又增加了帝王之气。

三、建设定州特色的《定州石刻博物馆》

1、《定州石刻博物馆》不仅有全国罕见的东汉黄肠石题铭石刻,还有从北齐至民国的碑刻,形式多样,书体有篆、隶、行、草、楷。内容丰富,有官刻,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艺术对文字影响。有民间百姓之刻,刻法简练,体现拙朴之美。“定州石刻博物馆”建成后属省乃至全国顶级石刻专题博物馆。

各院校书法专业学生在“定州石刻博物馆”进行研学,进行书法临摹、研讨。定州的整体文化艺术水平会受到影响或提升。

定州碑刻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应该受到妥善的保护,更应该让它活起来,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涵养韵味和它所经历的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鲜活故事。

建《定州石刻博物馆》可行性

石刻馆回廊镶嵌的487块汉代黄肠石,是1959年出土于北庄子汉墓。听讲解员说63年拆除水闸、石桥才得以保护,75年建回廊保护。历代碑刻也是从民间收集而来,而且一大部分当时就在古众春园内。按照文物保护单位与馆藏文物(可移动文物)不同。《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保护单位应属于馆藏文物,因此可以按需变动,更好的利用。

既然如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石刻,可以建《定州石刻博物馆》。鉴于《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的文化、艺术价值不断地被发掘、研究,认同,其以超越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界限,达到了国家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水平。文物保护的职责和义务属当地人民政府,因此,建议定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重视定州碑刻的保护工作,使其科学、突出,进而提升其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定州石刻博物馆》必要性

《北庄子汉墓石刻》、《定州碑刻群》石刻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现已出现严重风化严重,尤为北庄子汉墓出土的黄肠石刻,出现空鼓、脱落,酥减,甚至有60余块自然破坏无字,成为废石,无任何价值了。因此建立《定州石刻博物馆》是必然的。既能保护文物,又能传播碑刻文化。

2、置入相关的文化品牌产业,将有助于定州文化产业的兴起,有力支撑旅游业发展。

置入《东坡文化园区》依托众春园复建项目,依据东坡雪浪石文物、文化、品牌和产业价值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定州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强市的社会需要,对以东坡文化和赏石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建设提出以下设想:《东坡文化产业园区》,园区之下设《东坡赏石文化园》、《东坡奇石商贸交流中心》、《中山松醒酒文化体验园》等等。

中山汉墓专题博物馆

《中山汉墓博物馆》,以战、汉中山文化为专题,展示中山发展历程,讲述中山故事,中山文字的演变。附属展示中国丧葬文化,包括有史以来墓葬规制的演变,陪葬品的制度,陪葬品的制作。定州是玉衣之乡,中国博物馆展出的是定州东汉第六代穆王刘畅墓出土,所以作玉衣制作流程展示。

古城定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存有大量名胜古迹、碑刻,令今人为之仰叹。博物馆馆藏文物,石刻馆收集的碑刻具等,都有很高的艺术、科学、史料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珍品,看后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产生无限深思。期待定州的文物旅游更好的挖掘、发展,成为定州的经济支柱业。

吾游中山国有感,辈才疏学浅,但中山文化深厚,需深挖善用。中山国之文化,国人传承,国之有人,文化必承,承之必兴。吾小辈斗胆多言,期待定州文旅之兴。

檀香木,
又名旃檀,
能作香料焚烧,
亦可入药。

如《 一切经音义 》中注释说 :

旃檀,
谓白檀能治热病,
赤檀能去风肿,

皆是除疾安身之药,
故名与乐。

时至今日,
用来制造佛珠的檀木,
以黄檀和紫檀居多。

尤其是紫檀,
因其木材坚实,
纹理细密,
色泽紫红,

加之有馥郁的香气,
被列为佛教五香

( 沈水香、
白檀香、
紫檀香、
娑罗香、
天木香 )之一,

更为人们所钟爱。

( 五 ) 其它种类

这一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

可以说,
除了上述的珍宝类、
菩提类、
宝玉石类、
果实 ( 核 ) 类、
竹木类之外,

皆应属于此项。

牛角、
牛骨、
犀角、
象牙等由于律制所限,

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
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

藏传佛教甚至还有用人头骨来制造佛珠的,
佩带或持用这些佛珠,
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来。

同时,
还会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气氛。

除此之外,
还有用陶瓷、
紫砂、
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

这些形态各异的佛珠,
也同样会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

五 、加功用行 ——
佛珠的持用方法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
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

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
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

其念诵的功德利益,
也有胜劣的差异。

如《 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 》中,
佛告大众言 :

汝等善听,
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

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
为欲自利及护他人,
速求诸法得成验者,

其数珠法应有如是,
须当受持 :

若用铁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五倍;

若用赤铜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十倍;

若用真珠、
珊瑚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百倍;

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千倍,

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
应受此珠;

若用莲子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万倍;

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

若用乌卢陀罗佉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

若用水精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

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
或用掐念,
或但手持,

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不可算数,
难可校量。

此外,
在《 摄真实经·建立道场发愿品 》卷下、
《 守护经 》、
《 瑜伽念珠经 》中,

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为殊胜。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 :

为什么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

在《 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里边,

文殊菩萨为大众讲述了佛陀往昔因地当中的一段故事,

以释群疑 :

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

曼殊室利菩萨言 :

乃往过去有佛出世,
在此树下成等正觉。

时一外道,
邪见坏心,
毁谤三宝。

彼有一男,
忽被非人之所打杀。

外道念言 :

我今邪见,
未审诸佛有何神力。

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
若其实圣,
树应有感。

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
作如是言 :

佛树若圣,
我子应苏。

以经七日,
诵念佛名,
子乃重苏。

外道欢喜赞言 :

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
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
难可思议。

时诸外道闻此事已,
舍邪归正,
发大菩提心,
信佛神力不可思议。

以此因缘,
世人皆号为延命树。

其菩提树遂有二名 :

一名菩提树,
二名延命树。

不管怎样说,
选择一串菩提子的佛珠,

在心中念诵经文、
咒语或佛菩萨的圣号,

可以驱除烦恼,
消除报障,
增加智慧,
利己护人,
对于帮助我们修行实在是大有裨益。

前面讲过,
佛珠可分为三个种类,

即持珠、
佩珠、
挂珠,

而一般的念佛者,
大多选用持珠。

持珠的姿势,
亦可分为二种,
单手持珠与双手持。

单手持珠,
大多用于站立、
经行的时候;

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

其方法是将佛珠置于两手之间,
呈交叉状,
把母珠放在一侧,
掐捻一周,
回至原处即可。

其实,
根据《 佛像图鉴 》一书记载,

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

左手、
右手、
单手、
双手、
提高、
垂下、
平胸、
齐膝,

各种动作都有,
但求其
“ 方便 ”而已,
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强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过程中,
经常有人会遇到要不要跨过
“ 佛头 ”
( 母珠 )
这类问题。

因为在经典中曾有 :

珠表菩萨之胜果,
于中间绝为断漏。

绳线贯串表观音,
母珠以表无量寿。

慎莫蓦过越法罪,
皆由念珠积功德。

经有记载,
故而才有此一说。

假如念诵者,
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
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
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

如是念诵的人,

除了把佛珠当作精进、
记数的工具外,

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佛理的话,
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

可用 “ 佛、法、僧 ” 三宝,

或 “ 戒、定、慧 ”
三学来观想,

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
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

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
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
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
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

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

二手持珠当心上,
静虑离念心专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
皆得成就理事法。

设安顶髻或挂身,
或安颈上及安臂,
所说言论成念诵,
以此念诵净三业。

由安顶髻净无间,
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
能令行人速清净。

若修真言陀罗尼,
念诸如来菩萨名,
当获无量胜功德,
所求胜愿皆成就。

再者,
密教中由于三部
( 胎藏界 )、

五部
( 金刚界 )
修法之不同,

对于佛珠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与平时常用的佛珠相比,
是有所不同的。

据《 苏悉地羯罗经 》说 :

“ 佛部用菩提子珠,
观音部用莲花子珠,
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珠。”

又据《 守护经 》及
《 瑜伽念珠经 》说 :

“ 佛部用菩提子珠,
金刚部用金刚子珠,
宝部用金等诸宝珠,
莲花部用莲花子珠,
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

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
《 密宗辑要 》一文说 :

“ 修增法用琥珀珠,
修息法用水晶珠,
修坏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
修诛法用人头骨珠,
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
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另外,
密教的经典对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详细规定。

从五部而言,
《 摄真实经 》中记载 :

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
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
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
莲花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
羯磨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

从三部而言,
《 苏悉地经 》中记载 :

佛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尖相合,
中指与小指直立,
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以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
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金刚部以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
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结束语

佛珠本是作为僧众道具出现并被保存至今的,

如《 释氏要览 》卷中
“ 道具篇 ”引
《 中阿含经 》云 :

“ 所蓄物,
可资身进道者,
即是增长善法之具。”

可是随着年湮代远、
律制久芜,

许多道具已经名实俱废了,

如齿木、
滤水囊等即属此例。

而佛珠不但未被废置,
反而更加承顺世间,

可以说早已成为那些
“ 与佛有缘 ”众生
“ 有善根 ”的表征了。

正因如此,
我才在几十种法具中,
选择了
“ 佛珠 ”
一项加以详细介绍。

这篇文章对于佛珠的种类、
数目、
质料等,

就自己所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了知这诸多的
“ 相状 ”。

《 金刚经 》说 :

“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说明众生修行,

无论诵经、
念佛、
拜佛,

都不要
“ 执相 ”,

而佛珠也是作为
“ 相 ”之一种而存在的。

所以当我们在使用佛珠时,

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
颗数和质料才好。

只要我们能做到
“ 静虑离妄念,
持珠当心上 ”,

也就可以早证菩提、
成就涅盘了。

明宫“尚食”的几个事 #尚食# #尚食[超话]#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作者胡丹(皇帝不称朕)

尚者,上也(如尚方宝剑又名上方宝剑),尚又有掌管之义(如尚书),则“尚食”既指上方之食、御食,也可以是掌领上食之机构。总归“尚食”不是民间能用的词,它是皇家的专属;说白了,尚食就是管皇帝一家子吃饭的。

一、明宫确曾有过“尚食”

“尚食”是明代内廷机构,这在《明太祖实录》里有明确记载:1365年七月,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宫里,“置尚食、尚醴二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顾名思义,尚食管饭,尚醴管酒,有酒有饭,就可以饱醉了,看起来吴王的日子很有些好过了!

开设专门的“尚食局”埋锅造饭,这是朱家王朝兴旺发达的一个微小信息;不到三年,朱元璋果然登基坐殿,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这个开国前设立的尚食局,很可能是明宫最早的宦官衙门。

明朝首次“定内侍诸司官制”,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时尚食局不见了,而在近侍内臣60人中,有“执膳”4人,专管皇上吃饭——《皇明祖训录》记:“执膳奉御,掌监造御膳供进。”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兜不住。不知后宫是搭伙吃饭,一齐吃集体食堂,还是各宫自开小灶,各顾各的?

洪武五年(1372),内廷始设“六局一司”,尚食局又来了!但它作为“六尚女官”之一,由宦官衙门变成了“女官之职”。朱元璋对设立女官这事儿很重视,专门派了两名宦官前往苏、杭二州,在民间选择能写会算、愿意入宫的妇女,一共44位,送到南京,其中14人授职任事,其他人因未满二十,赐银遣送回家。尚食局既然由妇女管理,理应专门照顾妃嫔和幼年皇子女的饮食。

皇明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尚食局也随之扩编,到洪武末年,尚食局的女官首领“尚食”增为二人,正五品,下设司膳司,“掌割烹煎和之事”,而且,“凡进食先尝之”——由这个情节来看,司膳司也供办御膳。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同时内官衙门里增设了四品尚膳监,掌管御膳与宫中筵宴及食用之物。

明朝的内廷,从主上到大小宫奴,总在两万人上下,一到饭点儿,这么多人一起突突地开火造饭,顿时炊烟四起,可不称盛景乎?大概京人都会指皇城说,万岁爷开饭了!

皇家的后厨,如上所言,包括尚食局与尚膳监两大系统,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吃饭的人太多,对宫廷后勤,是很大的考验。

在这些人中,自然皇帝的吃饭问题,最为重要。而皇帝对“饭口”的重视,不妨从朱元璋对厨子的特别态度说起——

二、朱元璋父子与厨子

洪武十一年,诸皇子中,前面几个儿郎已长成大小伙子,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打发他们到各自的封国去,好亲自掌领他老朱家的军马。几个王子上路了,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第二子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而另一路到山西太原就藩的三王子晋王朱棡,也因小事笞辱了膳夫。

厨子、膳夫,打不得!

朱元璋竟然大起惶恐,立马点灯铺纸,亲笔写了一份敕谕,令人急送至儿前,谆谆告诫小子们,侮辱“造膳者”,有多危险!

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朱元璋却上升到“立命”的高度。他告诫秦王: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不可?不是怕他勺子一颠,饭菜分量不够,而是“(你)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直白说,就是你把他打狠了,他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不保!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还拿自己现身说法,他说:

“你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这位以屠戮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一生杀人无数,独独对一介“膳夫”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不愿结怨。“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他是这么总结的。

朱元璋对这些“小人”可真是好,不单常赐以白金、宝钞,还送大官给他们做。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参见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明初时,宫廷制度初建,宫里有一些外臣服务皇帝的饮食,是特例。后来内外隔绝,规矩大发了,就不大有外人能入宫操膳,皇家的炊事员,都是内臣。

三、大太监魏忠贤靠“办膳”起家

在《尚食》这部戏,似乎宫廷女子包揽了后宫美食。其实,做饭辛苦,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家里,多是妈妈下厨,女主人管起一家子吃喝。但是在以做饭为工作的岗位上,还是男子才能胜任,所以历代名厨,多为须眉。

在我所能记忆的明代史料里,反映宫女与宫廷饮食关系的材料极少,很难展开了讲,或许只有这样,才给艺术创作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吧。看美女颠勺,总强似看那太监!然而,事实上,在明宫把勺的,却都是阉宦。

宫闱深远讳密,是外人难以知悉宫廷生活的主要原因。明末太监刘若愚写了一部《酌中志》,专记宫廷之事,提供了不少珍稀材料。他在记载“圣驾御前”近侍机构时,记有御药房、御茶房,还有尚冠、尚衣、尚履、管净(出恭之事)等诸色内臣,却偏偏没有一个管皇帝吃饭的“御膳房”;倒是有一个“大庖厨”,虽然也名列“近侍”(即亲近内臣),却怎么听也像一个大厨房,可能管着皇上身边近侍的饮食,而非万岁爷的御膳。

关于御膳的情况,刘若愚也有宝贵的记载,他说: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流办之。”

就是说,在熹宗天启年以前,万岁爷用膳,都是由名位最为尊显的几个大太监,即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和掌东厂太监轮流操办。

为万岁爷办膳,是身份的象征,虽说皇帝就一张嘴,他能吃多少?可到底是准备“天馔御食”,场面不得不大。刘若愚记道,天启年间,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连同皇帝乳母客氏四家轮流办膳,每家管事官数十员、造办酒醋酱料厨役数百人,这还是紫禁城之外的;皇上吃饭了,在乾清宫里领膳、请膳和管果酒的近侍,每家也在四、五十员以上。
皇上一顿饭,宫里宫外大几百人忙活,可见这一口饭的排场和铺张。

而皇帝是不出伙食钱的,所需费用全由办膳的大太监承担,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算是荣宠之累吧!崇祯帝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改由尚膳监负责御前饮食——“亦节省意”。替谁节省呢?其实受益的是那几个大老太监,他们开脱了。但据刘若愚说,崇祯十四年后,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太监“照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为什么突然又要“遵祖制”了呢?这时候明朝不行了,尤其是经费左支右绌,皇帝也穷啊!崇祯帝也在想辙开源节流,于是下令将老规矩恢复起来,让那几个大太监挨着月份,轮流办膳,管皇上吃喝,实际上是借着“遵祖制”,把饭钱甩锅给了太监,他自己倒省下啦!崇祯帝也够鸡贼的。但皇上把腰包捂紧了,可办膳太监不会自己白白往外掏钱,皇上的饭钱,归了拢齐还是要从公家抠出来。

大家都知道,厨房管事是个肥差,因为做饭先得买菜,菜钱就是出油水的地方。刘若愚就记说,魏忠贤在给熹宗的妈王才人“办膳时,便渐充裕”。熹宗的爹,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不遭待见,自然“青宫凉薄”。熹宗他妈,又不遭太子爷待见,更是阔绰不起来,直到生下熹宗,才有专人办膳,魏忠贤就是抓住机会,夤缘入宫,为王才人母子办膳,以后才靠着这层关系发达起来。想当初,主子不富裕,魏忠贤都能“充裕”起来,说明宫廷菜钱里,油水还真是不少。据说崇祯帝一次想吃城里某家糕点铺的点心,派太监去买,普通人一两银子能吃饱,太监一经手,一百两银子不止,油水全被太监揩了。太监们还常以办膳为名,宫里宫外勒索食材,也是一宗发财之路。

从《酌中志》所记几个太监的“办膳处”来看,都比较分散。这就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去紫禁城参观,见明朝皇帝住的乾清宫,四下里似乎没一个厨房,宫里全是木头宫殿,防火关节重大,也不可随便搭灶开火。为皇上办膳的太监们各自找地方为皇上做饭,饭做得了,不可能打电话请皇上移驾过来吃,还得用笼屉装好了送去,路上一经风,菜凉了,还能好吃?说实话,我感觉皇帝在吃这一口上,未必是满意的,最大的不足,应该是没法像普通人那样,家里吃腻歪了,可以随时下馆子。

皇上家有庞大的班子造办御膳,想来真是人间珍馐,可是这就跟吃食堂一样,纵然花样很多,久之必然生厌。皇上念的不是龙肉凤胆,而是变个口味,吃点花样。我曾见一本明代笔记上说,成化年间,一个很有才名的翰林老先生,不仅一手文章铺排得好,还调得一手好羹肴,他有一道菜,皇帝特别喜欢吃,太监想学了来,方便做给皇帝吃,可是向翰林老先生讨教,他却死活不肯教。原来老先生是拿这道菜当作“勾引”皇帝的饵呢!皇帝想他的菜,必然想他这个做菜之人。这个事例说明,皇帝想尝鲜儿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主要还是宫里规矩太大,御厨做饭有板有眼,不容许自由创新,所以菜色虽然十分丰富,可皇帝每天吃着吃着,就把胃口吃败伤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独居,我爱上冰箱的沙沙声,深夜醒来,就像有人等我回家一般,是妥帖的抚摸的安全感。 母亲把脸盆里倒满了雪白的碳铵,好奇的我,用小手抓来抓去总是捣乱,碳铵的性子
  • 不知道为什么 最近老是偶尔感觉到不快乐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是想家了吧今天中午吃了校外的一家馄饨 味道一般但是包的很可爱 下次我要吃肥肠热干面今天中午还买
  • 网友回复:别说医生不受尊重,医者仁心,为老百姓着想,而不是只把看病当赚钱的医生,一定会受到尊重和怀念,教师也是一样。网友回复:别说医生不受尊重,医者仁心,为老百
  •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她不是救苦救难的女菩萨,她是阿弥陀佛,她不回应不允
  • ②即使在剧拍摄期间经常见面,大莲哥私下也会经常联系小枝妹,明明me以前是不经常看手机的,队友的消息也没有及时回复,却会补mi的物料,看完还要向mi汇报見たよ,想
  • 深圳稳顺城汽车公司提供:多款豪华商务车、豪华大巴中巴车包车出租商务用车:我司司机熟悉深圳市内路线,服务周到,各种中高档车型任你选择会议用车:我司对组织安排各种会
  • 总觉得书有书的气场,书有书的味道,书有书的温度…能静静的,在喜欢的书的或磅礴热烈,或小资温情,或落寞凄凉,或睿智深沉的气场里,闻着或淡,或浓,或青草,或芬芳的书
  •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谈论一整天,我选择相信C罗是因为我的经验,作为球员、教练的经验,我认为他们已经达成协议,但主教练没有遵守,这就是关于谈论C罗的话题没有停止的
  • 由于午饭时间睡过去了 又懒得吃饭 寻思干脆等到晚上点个外卖晚上让我舍友帮我拿外卖 结果发现外卖柜里也有大怨种拿汉堡忘了拿可乐(跟上次的我一样)果然你失去的东西总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心]#每日一善# 我们日行一善,并不是放下手中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带着善心给需要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每
  • 【天津市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候诊信息定时播报】11月5日08时,全市#发热门诊候诊信息定时播报#(从6时起,每2小时一次):   1.泰达医院候诊 0 人   2
  • 新增核酸阳性人员涉及延庆区风险点位如下:11月12日17:30-21:20 城北壹号麻辣小龙虾烧烤(石河营建材城店)请与上述风险点位有同时空交集人员,立即主动向
  • 已经过了这么久,转发评论都快破千了,各种@ 管理组的我不信管理组真的没看到,拜托,管一管吧!咱们山人都是有脑子的,不要跟她们粉圈一个游戏规则。
  • 17、原文:说好的不动情,我却动了心古风文:情如风雪无常,却是一动即殇。一些让人惊艳的古文情话:1、原文:我不爱你了古风文: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 ”#唯美实验音乐剧浮生六记# 一些《浮生六记》的碎碎念起初了解到这个作品,可能是一些负面的评价,不过因为从初中时课文里了解过他们的故事,以及后来读了原著,总是觉
  • 希望他可以保持初心,在做公益的时候也要照顾好自己,也期待未来可以在大荧幕上再看见他的身影。9月6日,莫少聪晒出在高原做公益的视频,当地人民为了感谢他,哭着送上当
  • 是因为:当初注意到一个细节,《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随身携带着《红与黑》给矿井中的工友讲过“于连”的故事。其实,毫无禁忌的人,更符合《红与黑》所刻画主角的价值取
  • 女主之所以待在这个律所,是因为领导对自己有恩,来了一个女的后,专门和女主对着干,这个领导也一直偏袒对方,女主受了很多的气,看得我鬼冒火,真的好气啊啊啊啊!最搞笑
  • 在《中餐厅》里,陈立农跑去和那英说自己也想要上80元一堂的声乐课,听得那英又急又懵圈:“80块是给我钱吗,还是我给你钱?陈立农对那英说,自己也想要上80元一堂的
  • 包括上学期期末我们开班级生日会,班主任说,她祝我们三个词语,“善良,真诚,高贵”好像很多事都事与愿违,22年后半年完全没有按照我的预设来走这次清楚的拍了张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