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释主听说阿修罗王有一美貌无比的女儿,
就派天神向阿修罗王求婚,
愿娶他的女儿做王妃。

天神来到阿修罗王宫,
向阿修罗王说明来意。

阿修罗王对天神说 :

“ 帝释天主如果能让我坐七宝宫殿,
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做王妃。”

帝释天主听过阿修罗王的回话后,
立即脱下宝冠,
扔入海中,
变为宫殿,

以修行十善的功德,
使阿修罗王坐上了七宝宫殿。

阿修罗王欢喜无比,
同意把女儿嫁给帝释天主。

帝释天主乘坐六种宝车前往阿修罗王宫殿迎娶阿修罗女。

又把阿修罗女迎至善法堂上,
正式封为王妃,
赐名为悦意。

天宫的诸位天王、
天神、
天人看到悦意王妃后,

没有一人不喜欢的,

大家都说 :

“ 这样漂亮的美人,
我们从没见过。”

看到她的人是视东忘西,
视南忘北,
连身上的毛发汗孔都生喜悦。

一次,
帝释天主到欢喜园里,
和天宫玉女在清泉中洗浴,
玩乐嬉戏。

悦意王妃看到这一情景,
心中立刻醋意大发,
妒火顿生。

暗中派遣五位夜叉鬼前往阿修罗王宫,

告诉父王 :
“ 现今帝释天主已经变心,
不再宠爱女儿。

常与天宫玉女在欢喜园浴池中嬉戏欢娱。

希望父王替女儿做主。”

阿修罗王听过此话,
心中气愤无比,

立即率领部属四兵前往天界,
攻伐帝释天主。

阿修罗王以自己巨大的身形,
立在大海,
占据须弥山顶,
九百九十九只巨手,

同时俱做,
震撼善见城,
摇动须弥山,
四大海水,
一时浪起波涌,
惊天动地。

帝释天主见此情景,
惊慌害怕,
不知所措。

此时,
宫中有位天神对帝释天主说 :

“ 天主不必惊慌害怕,
过去佛陀曾传授你般若波罗蜜咒经,

只要天主诵念此咒经,
就会催伏阿修罗王的神将鬼兵。”

帝释天主听后,
立即升坐善法堂,
敬焚各种名香,

发大誓言 :
“ 般若波罗蜜咒,
是大明之咒,
是无上之咒,
是真实不虚之咒,

我持此法,
当成佛道。

能令阿修罗王兵众自然退散。”

帝释天主发誓念咒之时,
天空突然出刀轮,

由于帝释天主功德和咒语的显灵,
千只刀轮自然而下,
砍在阿修罗王的身上。

阿修罗王的耳鼻、
手足全被砍掉,

同时落入海中,
使四大海水变得血红,
就如蚌珠的颜色一样。

阿修罗王惊恐万分,
走投无路,
最后钻入莲藕丝孔中躲避藏身。

阿修罗王拒不嫁女的故事

在《 譬喻经 》中还记述了与前一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的故事 :

过去世时,
有一位阿修罗王,
名叫罗睺
( 障日 ),

生有一女,
端庄秀丽,
美貌不凡,
十分奇特。

女德六十四种,
无不俱足。

口中说话,
吐出的气味犹如优钵罗花的芳香,
身上毛孔发出的气味,
胜过牛头栴檀的香气。

面色红润,
肌肤如玉。

见过她的人,
没有一个不喜爱的。

帝释天主听说之后,

心中思念 :

“ 天宫中玉女虽多,
也十分端庄美貌,
但没有一个可与阿修罗王的女儿相比。

如今我要调集天兵天将,
攻伐阿修罗王,
夺取他的女儿,
做我的王妃。”

帝释天主决定之后,
召集诸位天王天神,
共同商议此事。

诸天王对帝释天主说 :

“ 此事可行,
但先派乐神手执九十一弦琉璃琴,
到阿修罗王宫,

弹琴歌赞天王天人,
享受极乐之情,
愿娶阿修罗王女儿为王妃,

如果他不答应,
我们就用武力夺取。”

帝释天主同意各位天王天神的建议,
便派遣乐神般遮翼携带乐器,
严驾起程,
前往阿修罗王宫。

到达之后,
先弹琴歌赞天人之乐,
后述欲娶阿修罗王女儿之意,

并对阿修罗王说 :

“ 如果不把女儿嫁给天主,
天主将率天兵天将,
武力夺取。”

阿修罗王听说后,

气愤无比地对乐神说 :

“ 你去告诉帝释天主,
我有巨大的神通和强大的兵力,
足以和天兵天将对抗,

想夺取我的女儿,
是办不到的。”

乐神般遮翼即刻返回天宫,
向帝释天主汇报了阿修罗王的回答。

阿修罗王调集兵马,
来到须弥山侧攻打帝释天宫。

先毁坏曲脚天宫,

后又毁坏风天宫、
马天宫等天界的各种宫殿,

乃至四大天门。

帝释天主见阿修罗王气势威力,
不可阻挡,
突然想起仁王护国经咒。

此咒一念,
阿修罗王的兵众,
渐渐败退。

阿修罗王将残兵败将引入拘郗池莲藕孔中。

帝释天主从四大天门出兵,
乘胜追阿修罗王。

所到之地,
只见满地是刀枪弓箭,
却不见阿修罗王的一兵一卒。

帝释天主率兵直入阿修罗王城,
只见城中有数千万阿修罗女和眷属,
却不见阿修罗王。

帝释天主就把这些阿修罗女和眷属全部押解到忉利天宫。

此时,
阿修罗王和大臣武将来到天宫,
哀求归还自己的臣民眷属,

对帝释天主忏悔乞求地说 :

“ 我等愚迷无知,
不认佛弟子神力巍巍。

我等先祖也曾奉信如来佛法,
闻听佛有八戒,
不取他人之物。

今天天主将我等眷属全部带到天宫,
这不是佛弟子应当做的事。”

帝释天主听过阿修罗王的话后,
心中不乐,

有所思量 :

“ 我宁可把阿修罗王眷属归还,
也决不能违犯佛法戒律。”

帝释天主这样一想,
立即把阿修罗女和眷属送还给了阿修罗王。

此时,
阿修罗王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
奉献给帝释天主为王妃。

帝释天主也把天宫最甜美的甘露美酒作为回报,
奉送给了阿修罗王。

从此阿修罗王和帝释天主和好,
共同修持佛法,
三归八戒。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之前吃过非常酸的或者没味儿的蓝莓,现在每次吃都会先浅尝一颗,这次终于找到梦中情果,实现蓝莓自由啦!产自云南西双版纳的苹果枣,圆滚滚的身材,绿油油的外衣,乍一
  • (活不到那时候)昨晚走在路上抬头看了好久的月亮 仿佛给我无限力量 珍惜每一次抬头就能看到太阳和月亮的日子 比以前更热爱生活了 日出日落 山川湖泊都珍贵 感受身边
  • )3⃣️来杯蜜子4⃣️委屈我的宝宝们住小单间了5⃣️下过雪的小区好漂亮(那些泥粥粥就当没看到)6⃣️十点起床️十一点吃饭 两点半接着睡觉 主打一个规律[赞]#莎
  • #小糖星日常叨叨# 昨天五点半就起床坐车上深圳了[哈欠]还好没有塞车,11点多就到了吃个饭本来想补觉的,因为被子都拿去晒了[允悲]就跟我表姐坐在客厅看电视玩斗地
  •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保证日本海上自卫队近海反舰、反潜、防空、反水雷防卫(御)与护航任务不处于劣势,30FFM型“最上”级导弹护卫舰就此诞生,首批8艘共计建设22艘
  • GF推出百年灵机械计时b01硬核钢王腕表,又是一款可以和迪通拿媲美的计时腕表,让你以零头的,解毒这一款复杂计时腕表,在做工方面同时也的确与迪通拿有很多相似之处,
  • 安媛霍西彻安媛霍西彻-小说在线(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安媛 霍西彻[弱][思考]e6a^`Bs1 ‼请搜索公/仲/号【岁月书摘】回个安媛即可! ‼书
  • 这款洗面奶特别适合懒妹子适用,能够10S自动起泡,而且泡沫也是非常的丰富绵密,洗完之后感觉毛孔都清透了。自从我开始使用这款洗面奶,我的皮肤不仅水油平衡,毛孔也变
  • 了解更多關於新年避災除穢轉運正能量,可直接私信老師#新年星愿望##好运2024##艾菲尔天天正能能量##许个愿吧##十二生肖##素食养生##犯太岁##塔罗测算#
  • so ,我也开始补充胶原蛋白肽了~对于上班族的我来说宵半夜两三点不睡是常态,熬的小脸通黄,黑眼圈!说一个题外话,这两天上班,与人相处,发现自己内心感觉稳了不少,
  • 况且在俗世纷扰之中,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这不是虚荣,而是活着的体面。我们可以用俗世的现实,形容实现俗世目的的年轻人,但是他们没有教养,且所有
  • #微博开学季##养娃的高光时刻[超话]# 振作起来啊啊啊啊啊啊[抓狂]振作振作不能再拖了 尽量在这个星期解决掉 迟早有一天我也可以任性自己做选择 人生中所有做的
  • #任嘉伦[超话]#写你名字可真难,倒不是笔画繁琐,只是写你名字时地蘸上四分春风,三分月色,两分微醺,还有一分你的眉眼才好。很亲近的感觉,象一起撸串的朋友一样亲近
  • 能冒着不被你喜欢的风险,也要说真话的人,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我接过手机,手指如飞的啪啪按出一行字,“只要她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脸皮厚的人一贯如此。
  • 也许5-6年前,角色滤镜的加持下,配合洗脑,还能磕生磕死,而现在王一博持续高质量输出作品,另一个还在吃老本,是的,今天还看到他的一个事业粉说魏无羡是他人生高光角
  • 哪怕男主生得光风霁月,又学富五车,女主对他还是膈应,直接把他赶到前院去睡,两人一起吃饭,桌上都是自己爱吃的,完全不管男主。至于男主,真的一点也不渣,大家不要被文
  • 你也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可当你走过他走过的路时,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有时候即使是父母,也不能感受到你的情
  • 圣诞老人:没什么,只是希望你能和吸管好好相处罢了也许有人会好奇他这样说有什么目的,但小家伙似乎根本不以为意,又重新闭上了眼睛大概是睡着了吧,即使圣诞老人在一旁盯
  • 不知道这位妈咪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可以看出整个过程都是我在积极的收物,也可以说是比较着急的,这位咪从始至终都给我一种毫不care的感觉,我自认我的时间也是时间,不
  • [「不,这位尸毗大王,倒是真的行菩萨道,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切智者,你不妨去见见他,相信从他那里,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为了这个问题,不难,不难,现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