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

作者:张金凤《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3日 07版)

  【流光碎影】

  水缸是蹲守在岁月深处的一眼泉,一生开口,滋养着屋檐下的生命。

  水缸是岁月深处的一串音符,偶尔在落雨的时节,秋风吹起的时节被弹奏,那个腰身粗大的水缸,串起的是故乡的温暖往事。

  水缸稳坐在灶房里,离灶台很近,高粱秸钉的盖子,守住一缸清澈甘甜的秘密。一个葫芦瓢搁在缸沿边,随时听候调遣。掀开水缸盖子,水瓢荡开平静的水面,哗啦一声舀起水,水从水缸里起身,抬脚就进了锅灶。那水是甜的,是菜园边的甜水井里的水,每天乘坐母亲的水桶,攀着母亲的担杖钩子在水缸里安家。

  水缸记不清肚腹里盛过多少担水,就像母亲记不清自己挑了多少年水一样。在娘家,她体恤姥爷年迈、小舅力薄,早早把担杖横在自己肩膀上;在婆家,她进门8个月就送父亲去参军,替父亲把井台到水缸的距离一步步丈量。

  母亲是最亲近水缸的人。清晨,她在我们的睡梦里就出门挑水,一对洋铁水桶咯吱咯吱唱着,渐渐远去。回来的时候是无声的,那是沉甸甸的水桶坠压着担杖钩子,沉重的压力使它们忘记了调皮和歌唱。唯一的声响是母亲沉重的脚步声和喘息声,是水桶落地轻微的钝响和倒水进水缸时巨大的哗啦声。单是听水入缸的声音我们也能判断出,缸里还需要母亲挑几担水才能满。水缸空洞的时候,水声响亮,水花甚至跳跃着喧哗着,而水缸里水越多,响声就越微小。一个乡下孩子,过早地从犄角旮旯锅碗瓢盆里获得了生存的智慧。

  我在半梦半醒里就恨那水缸,你怎么那么能喝水呢,害得母亲天不明就去挑水,一直要挑五担水才停下担杖。不是水缸贪婪,是我们太能消耗,我们消耗着父亲的汗水,母亲的操劳,一天天吮着父母的脂膏长大。

  那口曾经被我怨恨的老缸是深褐色的,安放在灶屋的西北角,有一顶盖垫遮盖着。那顶盖垫至关重要,每一次取水之后必须立即盖好,如果我们哪一次取水之后忘了盖,会被母亲严厉训教。她虔诚地守护着一缸水的清澈,担心屋顶的落灰以及蜘蛛、壁虎、草鞋底等所有农家土屋里会有的东西污染了一缸甜水。日子可以粗茶淡饭,但是水必须清澈无尘。这是母亲的信条。

  大水缸里的水是从村北的甜水井里挑来的,去得早水就更清冽。在干旱的日子里,井里水位低,易浑浊,或者是农忙时赶着要出工,这时候,她常常是天不亮就挑满了一缸的水。只有一早把水缸装满,母亲的心才踏实。父亲在外上班,一家人过日子的谱气都在母亲的水桶里、水缸里。

  有时候,水缸里还有半缸水,母亲也还是抄起担杖去挑水,她说,今天天气好,指不定明天下不下雨,要是吃空了水缸还得踩着雨雪去挑水,这也会没谱气。她还说:“穷灶门,富水缸。”就是说灶门前的柴火要少,水缸里的水要满。烧火做饭时,母亲总是把灶前剩余的草拿出去,然后将那些碎草连同土渣扫在一起,用小锨板推到灶口里烧掉。我学烧火,免不了有火窜出来燃着灶前柴草的时候,在我惊叫时,母亲抄起水瓢,只需一瓢水就把火熄灭了。

  每天早晨,我们尚在朦胧的梦境里,母亲已挑满了一缸水开始做饭,伴随着柴草的烟味,缕缕饭香弥漫开来。

  我们五口之家的水缸原先只能盛两担水,母亲用水总是算算计计,晚上刷碗的时候,常常要把水缸歪一下,刮净最后一瓢。那时候除了一家几口人的餐食,还要喂猪饮鸡,浇几棵花,一院子开口的不开口的都要水喝,最后干脆换成一个能盛五担水的大水缸,自从换了水缸,家里就再也没有用干水的时候。只是,母亲的负担更重了。

  水再甜再干净母亲也要定期清洗水缸。她将水缸底的水舀进干净的菜盆里,缸里还剩下少许水,于是把水缸歪过来几近放倒,将身子探进里面,用一把专门清理水缸的炊帚蘸着水扫水缸。洗过一遍,她仔细将有些浑浊的水清理出来,再舀进干净水,如此洗刷三便,才把水缸归位,抄起担杖去挑水。

  一口水缸是一户人家的井,是一户人家的命脉源泉。谁离得开水?一碗水,一碗粥,家有多大的水缸,这家就有多大的度量,这家的人就有多大的担当。

  母亲对水缸有严格的律条,我们平时不能随意去碰它,甚至不要随意去掀开它的盖子。母亲说,一缸水是一家人的奶水,只能敬畏,不容随意,只有做饭的人才有权利动用水瓢去水缸里舀水。母亲曾经手把手教我舀水:“熥饭的时候,用水瓢舀一平瓢水就足够,再多了就浪费。如果是冬天,炕上需要多一些火力,你就用两瓢水,下饺子的时候用四瓢水,一家五口人的饺子,还要有足够的饺子汤。”“熥饭剩下的溜锅水呢?”“用来喂猪。淘米洗菜蒸馍熬粥,哪一样都依靠水缸。”母亲站在水缸前,教给我的是严密的“日子兵法”。

  母亲教我用水瓢亲近水缸,也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娃开始走进烟火日子。水缸的壁很厚,是带着釉铠甲的粗陶。只有这样的敦厚腰身,才供养得起乡下人的艰涩日子。水缸里的水每天倒进去、舀出来,一日日单调地重复着,但乡下人的日子却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些被水滋养的孩子从满地爬到上树掏鸟,再到背着书包去学堂。他们没有学到一首赞美水缸的古诗,却会在放学回来后,面对水缸前忙碌的母亲,安静地看一会儿。他们和水缸一样沉默,但是一样懂得母亲。

  水缸前忙碌的母亲,总是放下水瓢摸起菜刀,添完柴禾拉动风箱,撂下烧火棍子,拾起炒菜铲子,然而风不刮,磨不转,母亲的汗滴里,日子也常常被绊住。她拾起那把很钝的菜刀皱皱眉头,然后忽地掀起水缸盖,照着宽大的缸沿霍霍地磨起来。左右一趟,那刀刃就锋利了,母亲的眉头也就展开了,菜板上那吱吱悠悠的慢板就变成了急促的快板。

  那口替换下来的小水缸在院子里听差,每天也必被装满水,那水是从西洼地的大井挑的,虽然也是甜井水,但是滋味比不上后井甘甜,通常不用它做饭,而用来洗涮和喂猪浇花。盛夏,我们故意把小水缸的盖掀掉,让那半大缸水晒得温热,吃完晚饭后,母亲就舀小水缸里的水洗澡。下雨的时候,家里的器皿都很忙碌,水桶、菜盆都在屋檐下接雨水,水满了,父亲就戴着斗笠披着雨衣,将水倒进小水缸。母亲特别喜欢小水缸里的雨水,总是用它洗刷物品,说这样的水特别下灰。

  小水缸走到冬天就完成了在院子里听差的使命,北方的冬天,水缸放在院子里是能被冻破的。它被刷净存放在杂物间。后来,日子宽裕了,父母会在秋天买一些小国光苹果,用塑料布把小水缸铺上,将国光苹果装满一缸,然后扎好塑料布,将苹果保鲜储存,它成了我们冬天的蜜罐。

  自来水普及之后,我家灶屋的水缸依旧没有下岗,它安坐在水龙头下,总是被放满多半缸水。父亲说:“水缸里有水心里才踏实,那自来水万一不灵了呢。”攒下一囤粮食,蓄下一缸甜水,攒下些养老防灾的钱,这是淳朴庄户人的谱气,这谱气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

  (作者:张金凤) https://t.cn/R2Wi1gv

稀里糊涂的我们又搬了一次家,烦杂而温暖!第一次在新家做饭,啥都没有,网上买的菜刀和菜板都没到,也没法下手,一切都只是将就。一根黄瓜,一把青菜,下一碗面,加上一袋拌面料,味道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是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俩一直在一起,这就足够了!幸福有时候真的很简单,下班后的一顿家常便饭就能让我们满足!一切都会好的,我和任先森会越来越好的……#Hello三月# (图片与文字无关,只是很喜欢春暖花开!) https://t.cn/z8xsqaW

#宁夏故事#【孤独的守望者】宁夏许多山区农村的青壮年或为生计、或为供子女上学,背井离乡。他们的身后留下一个个年老体衰、艰难度日的孤独身影——农村留守老人,守着一个村,守着一个家。他们自己种田打工维持生计,自己去医院看病照顾自己,自己跟自己说话安慰自己。

  (一)

  2019年1月3日上午,西吉县震湖乡党岔村西湾组。

  64岁的南怀都坐在火炉旁的小矮凳上抽着烟,62岁的老伴姚春梅躺在炕上小憩。

  地里的活计忙完,上学的孙子还未归,难得的闲暇。

  自小儿子移民搬迁至银川后,南怀都一直跟大儿子生活。但5年前,大儿媳意外去世,大儿子受刺激,留下5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一走就是3年。

  “不知道去了哪儿,找也找不到。”姚春梅说。前年,民政部门把在收容所找到的大儿子送回了家。而老两口等来的不是家人团圆,而是暴力相向。大儿子每天都打姚春梅,拿着菜刀在家里肆意砍砸。

  “我抱着孙子躲在炕脚,一动不敢动。”提起过往,姚春梅泪眼婆娑。

  没过多长时间,大儿子再次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信。

  抚养孙子,日常生活所有的担子都落在老两口的身上。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他们担负起养家糊口的压力。

  南怀都家里种了12亩田,小麦留着自己吃,洋芋胡麻苞谷用来卖钱;姚春梅边照顾孙子,边在村里打散工,喂养2头牛,勉强度日。

  “年龄大了,病也多,每天药不离身,一年挣得不到1万元,买药吃饭就得大几千。”南怀都说。

  在政府危房改造项目帮扶下,南怀都盖了两间新房。他2017年只身去银川打工,在工地上干活整一年,还清了1万多元债务,落下了胃病。

  “2018年住了两次院,急性胃炎、胃溃疡。”南怀都说。在医院吊针7天,他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老伴要在家照顾孙子。吊针的时候不敢睡觉,怕睡过头,没人帮忙喊护士;吊完针,自己去医院附近小卖铺买点饼干面包充饥。

  “人老了,体力精力都跟不上了,干活很吃力。”南怀都说。

  2018年11月,他和老伴要把地里的玉米拉回家。行至家门口的陡坡,车上玉米过重,三轮车行驶缓慢,老伴下车去后面推车。而在这一过程中,南怀都出现短暂性昏迷,松开了油门。车后滑翻车,姚春梅躲闪不及被压在了车下。这时,南怀都才恢复意识,把老伴从车下拉出来,收拾好玉米,开车回家。

  一次意外让南怀都后怕,他不怕自己生死病痛,却怕自己倒下,不能照顾年幼的孙子今后生活。

  (二)

  1月2日16时,西吉县红耀乡红耀村党支部书记谢世泊看到76岁的刘宗汉拄着拐杖从村里的小卖铺出来。

  “叔,你买啥了?”谢世泊问道。

  “买了几袋方便面。”

  “有啥困难记得跟我说。”

  说完话,刘宗汉拎着方便面往家走。西吉下了几天的大雪,雪还未融化,白茫茫一片。刘宗汉每走一步都特别小心,谢世泊看着老人的背影,觉得人老了真的特别孤单。

  回到家,刘宗汉用右胳膊压住方便面,左手撕开包装,把面放进锅里,煮熟后左手端起锅灶,把面、汤一股脑倒进碗里,案板上狼藉一片。

  刘宗汉的右手2018年7月份骨折,做饭、打扫、穿衣、吃饭都靠左手完成。左手没办法拿筷子,他就用勺子,连面带汤往嘴里倒。

  “那天刚下完雨,我想出去转转,刚出院门滑了一跤,摔倒时右手撑地就骨折了。”受伤后,他赶忙给在县城工作的女儿打电话,女儿赶回来带他去医院治疗。“为了方便照顾我,大女儿让我住她家,但在女儿家住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2018年12月,刘宗汉回到了村里生活。

  刘宗汉家有6个孩子,4个女儿外嫁,大儿子为了供孩子上学去了西吉县城打工,小儿子在广东打工。

  刘宗汉一直独居,“想过搬到县城跟孩子们住,但是城里房子租金太贵了,付不起。”

  吃喝儿女都在操心,但刘宗汉很怕自己在家发生意外无人知晓。

  2018年3月10日凌晨1时,刘宗汉的鼻子突然出血,拿卫生纸塞住,接着去睡觉。谁知血却一直不止,他赶忙叫醒了探亲在家的孙子。等孙子去外面联系好去医院的车,刘宗汉已经流了小半脸盆的血。“头晕得都快爬不起来了,幸亏孙子当时在家,如果他不在,那就坏事了。”刘宗汉说。

  刘宗汉被送去医院检查,是鼻腔血管破裂。

  而类似的鼻腔血管破裂后来还发生过一次,幸运的是,当时恰好有人在身边。“不是每次意外都能那么恰好,不然晕在家里几天都没人知道。”刘宗汉说。

  从刘宗汉家的山坡上走下来,记者回首,正好看到送客的老人缓缓转身,每一个动作都很吃力,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夕阳静默,将老人的背影无限拉长,孤独凄凉。

  (三)

  到西吉县震湖乡党岔村元湾组李兴堂家时,老人正在打扫院内的积雪。

  看到有人来,他显得特别高兴。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邀请来人一起进屋坐。

  从院子进屋门,他会换鞋,室内是家居拖鞋,室外是干活布鞋。屋内摆放着2张单人床,一侧住人,一侧堆放杂物。“这是民政部门发的棉大衣,地上放的米面油是政府捐助的,那套茶具是自治区60大庆时政府送的。公家养着我呢,饿不着冻不着。”李兴堂说。

  李兴堂家有3个孩子,大儿子移民搬迁到了银川,小儿子在石嘴山大武口打工。老伴去世已20年,他一直独居。

  桌子上摆放着吃剩的饭菜,是一小碗腌菜。李兴堂说,他一天只做一顿饭,早上开水泡馍,晚上熬点粥泡着饼子吃,偶尔吃点面条。日常去乡上买东西,70岁的李兴堂会骑着两轮重型摩托车,绕着山路去采购。“去年下半年发现眼睛不太好了,看东西有点模糊,不敢骑摩托车就走路去。”

  从村里去乡上,买药、买菜、买馍,李兴堂要走1个小时。

  2018年9月,李兴堂搬进了危房改造项目给盖的新房,村里老人家里都是炕,他的家里却是床。

  掀开床单,记者看到了李兴堂的床。3块木头、2块砖、几个废弃凳子、箱子堆砌而成,床板上铺了一床褥子、两三条旧床单。“住进来一个多月,床塌过一次,我又重新垒跺好,再没塌过。这些都没啥苦的,就是有点孤独。” 李兴堂说。

  儿女们每个月会给李兴堂打一次电话,平常,他就一个人在家。“家里穷,别人也瞧不起,平时不出门,就在家里坐着或者看看电视。”但其实很多时候,李兴堂是在一个人淌眼泪。“每天都会哭,自己跟自己说话,一个人太孤独了。”说着话,李兴堂的眼泪就下来了。

  以往种地的时候,有事忙,寂寞情绪尚能有处排解。自从2018年,李兴堂体力不支,没办法种地后,老人感到分外孤独。

  “我听说建档立卡户可以申请县里的保障房,我打算申请一套,这样小儿子就愿意回来了,到时候我跟他一起住。城里有了新房,小儿子或许也能讨上媳妇。” 李兴堂期待着。

  西吉县是劳务输出大县,2018年劳务输出总数约12万人,将近占西吉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据了解,李兴堂所在的元湾组,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组里只剩6个老人。

  李兴堂新房的旁边是他以前住的老屋。屋子已闲置,屋内因无热源感觉分外冷,窗玻璃四处破损,门上的窗户不能关紧,有两指宽缝隙。“是搬进新家后,窗户才坏的吗?”“不是,已经坏了很多年了,这屋夏天都冷的很,冬天更冷。”李兴堂说。

  而这个到处漏风,破旧不堪的老屋,他住了15年之久。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农村留守的老人们身体上受着劳累,心里受着煎熬。但他们仍惦记儿女的不易,怕给儿女添麻烦。

  “儿子一家子也都是打工为生,还要供孩子上学,不容易,我自己一个人能行。”南怀都说。

  “儿子靠卖馒头养活两个读书娃,生活不宽裕,我好着呢,不用他们操心。”刘宗汉说。

  “儿子一个人养着一家,家里4个孩子,我有吃有喝,不给他们添麻烦。”李兴堂说

  “人疼人总是往下看,不往上看,父母疼儿女,爷奶疼孙辈。”西吉县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说,“农村留守老人是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希望我们各方可以给予关注关爱,让他们可以生活得更温暖,不要害怕不要孤单。”

  记者手记:

  采访的三位老人都是村里的贫困户,但由于有党和政府各项政策帮扶,老人们温饱都不愁。房子享受危房改造补贴,住的都是新房;每个月低保养老金残疾人补贴有300元左右,每年还有来自民政、对口扶贫单位的各项慰问。但精神上的孤独却深植于心,无处可解,希望儿女能多回家看看,也希望社会各界可以给予更多关注,我们的为老服务可以让农村老人得到更多的专业陪护和精神慰藉,让他们真正老有所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我来说比较难的是 接受 想给自己打打气 你很棒也真的很勇敢 流泪整理了所有的东西和自己说不会再哭了 结果今晚又哭了 如果真的是相遇已经花光了运气 那就如卡
  • 林文雄建议:「可做脑部核磁共振,才有办法看出有无脑瘤,通常看脑瘤核磁共振会比电脑断层还要好,加上核磁共振价格越来越便宜约 6 千,一般民众若 40岁 以上在健检
  • 365天=36.5次十连这样一看,性价比最高居然是月卡[抠鼻](300大洋)一年两年你就能兑换1+1的快乐[doge]鹅,白嫖党不氪金没动力向上发展,上有月卡,
  • kswl活动最后一天啦,夏天不想做女孩的备上它!有人这样给我过生日,一生只爱一个人了,让我大声的喊出博君一肖是真的!
  • 近视手术因为需要切割眼角膜,所以对于眼角膜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有些人因为先天的原因,导致角膜的厚度不够,这一类人群是不适合做近视手术的。做近视手术需要要求近视度
  • #任嘉伦[超话]#[2022]#任嘉伦长意# [2022]#任嘉伦恰似故人归# 喜欢你我从未想过要放弃你是我一生都要守护的男孩你是我心中的一抹阳光你是我眼中的一
  • 图片来自:星巴克南宁盛天地店摄影师:Mercy模特:Cloud模特小哥哥也是门店的咖啡师哦,有颜值有才华,南宁的星粉们可以到门店来一次邂逅,和他交流潮包穿搭吧^
  • “上岁数”竟要可靠些~如今也成了共识:真是专家的悲哀。”“你的背是我最喜欢的小船,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 目前西安二手房降价幅度最高的,是那些楼龄在5年以上的二手房小区,10年楼龄以上的二手房降价幅度最高,很多都能达到50万以上,而西安次新房目前降价幅度并不高,大概
  • 后来看了阿令,因为电视机首页就是他,恰逢此时,我看了几集,本来只觉得还好,当个乐子,当时吐槽wyb现装明明帅的一批(当时看过那张蓝发紫衣神图),古装却是...当
  • #keitaeiji[超话]# ‍♂️2022.4.28马1⃣️东京时间13:16 发mo️樱桃魔法电影上映纪念企划2⃣️东京时间21:14ig点赞樱桃魔法大电
  • 超级Nice的文案 1.那就祝我们都能跟真诚的人硬碰硬 2.山高路远 看世界 也找自己 3.背道而驰 也要一路平安 4.你要像太阳一样 有起有落 不失光彩 5
  • 像高仿手表,广州,上海的手表批发市场就有很多高仿[星星]手表售卖,价格都非常实惠,如果你是想做高仿表生意,那么可以去这些地方看看。像高仿手表,广州,上海的手表批
  • 平时休息的时候比较喜欢出去走走吃吃小吃,对于感情,宁缺毋滥,一定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不喜欢的人会明确拒绝,双向奔赴才有意义。自我介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从小就
  • イベント情報ついに念願のフリマ開催します3年前くらいのものから最新のものまで出品しちゃいます来られる方は、注意書きをよく読んで遊びにきてね⚠️大体1000円〜1
  • 助理小C:尹总,少奶奶说您身边桃花太多。助理小C:尹总,少奶奶说您身边桃花太多。
  • 这个“万亿行业”随着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大批新平台载体落户,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赋能成效逐步显现,奠定了我省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高的基石。
  • 阎罗王直言不讳地说道:“如今,人间不忠不孝,唯利是图,杀生作恶,为富不仁者太多,地府十殿,已鬼满为患,而地藏王您只在地狱超度恶鬼,却不问这恶鬼从何而来?这道菜本
  • #意甲# 根据《都灵体育报》的消息,国米希望萨索洛能够在出售拉斯帕多里时,能够优先出售给自己。r拉斯帕多里的经纪人和小因扎吉的经纪人是同一人,而这一层关系对国米
  • [跪了]​从我读书时候开始看起到现在这么多年了才到哪的进度啊[苦涩]而且看了天行九歌之后,更加喜欢小庄卫庄了,虽然师哥盖聂还行吧,虽然纵横合璧挺帅吧,但还是更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