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世界有很多个,其中有些是互有交叠的。希腊人的世界既不是犹太人的,也不是18世纪德国人或意大利人的;富人的世界跟穷人的世界不同,幸福的人的世界也跟不幸的人不同;不过,历史、文学、哲学、大众心理学(Völkerpsychologie)以及宗教学等领域的比较研究已经揭示了,所有这些价值和最终的目标都是敞开的,是人类可以追求的。这也正是维柯和赫尔德的用意所在:他们告诫说,不要用我们自己文明的度量衡去判断过去的文化,也不要因为受那种(维柯贬称为)民族或思想上的自大症的影响而犯那些时代倒错之误。他们都认定,我们有必要而且有能力超越自己文化、国家或阶级的价值观,以及某些文化相对主义者企图限制我们的其他什么密闭的盒子。以赛亚·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

“以戒为师”,修道者应从戒律中学什么?

一.释教中有一句话叫“以戒为师,渐趋菩提”,是讲僧团在修行中要严格遵守戒律,只有持戒,才能够生出定慧。其实,任何一个宗教教团都是强调戒律的,道教自然也包含在其中。王常月祖师制初真戒律,言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戒等。因此,“以戒为师”这句话对道教修行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但与此同时,道教又以“道法自然”为基本的修道理念,强调万法皆因每个修行者不同的境况而随缘应物。针对于此,很多人会产生不解,认为对戒律的修持和对自然的追求二者是相悖的,不可以混为一谈。要解决这一疑惑,就要先明白道教修行的根本是什么。

人生百世,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尘俗烦扰,并因此而生起七情六欲,甚至终生都会困顿在欲孽之中,无法看清一切缘聚缘散背后的阴阳使然。沉滞于欲河,便会觉得人生是一片苦海。修道人最终要明悟的,是人生无常背后的真常,即“道”也。太上道祖用五千言讲述了“道德”二字的含义,归根于底还是在劝诫人们以道为本、以德为用。在这里,“道”是天地万物的本真之态,“德”是彼此之间发生联系的具体而又不同的方式方法。回归到人间社会中来谈,人们的生老病死、你来我往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道之本、德之用。那么,修道最基本的一层含义就是要参透人世间的这层五光十色的表象,不会因为万缘而牵引了真常之心。所言之“修”,终将归于“清静”二字。

二.玄门经典《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提到:“常应常静,常清静矣。”是说人们在面对世间所必需经历的纷纷扰扰时,若是始终能够保持一颗事来则应、事去则了的常心,便是得了真清静。唯有心念清静,才能够不被外缘左右。怎奈人身虽然秉道而生,却是一种形而下的存在,人们总是过多地关注身体与物质上的需求,于是就会产生永远都无法满足的欲望沟壑,于是便背道而驰了。修道最实际的意义,在于以“修”的方式去磨除掉后天的某些品性,使众生从对形而下的关注回转到对形而上的参悟。在此概念下,“戒”便是“修”的一种常见表达形式。

修道人持戒,一则是求身心清静,以通明之体上格高真,这是出于信仰的基本需求。再进一步讲,戒律中的诸多要求本是一种修行的目标,持戒精严者可以参照戒条及时修正修行中的方向偏差,使道人正身、正心并不断精进。

如女真九戒中分别提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贞洁持身,离诸秽行;惜诸物命,慈愍不杀;礼诵勤慎,断绝荤酒;衣具质素,不事华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不得数赴斋会;不得虐使奴仆;不得窃取人物。此九戒句句不离女性修真者的修行日常,其既可以作为一种限制性的规矩去遵守,但更重要意义在于使持戒者收住意马心猿,既一心清静又慈心于物,既不着尘缘又立德立行。修行能至此境界,便可谓之尘中离尘者也。

又如在参加道教法会时,通常会要求所有人提前一天斋戒沐浴,并且诚心礼拜、心香供养。这其中既包含因戒律而保持的生理洁净,又包含修行之人心中的一尘不染。《老子想尔注》中提到“想尔九戒”,并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纵然后世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诸多戒持内容,但总体仍不离“清静”二字。这也是修道人持戒的根本。修道尤为强调一个“一”字,即内外合一,身清静、心清静,才可实现“不染红尘桃李花”的无待逍遥。

三.在许多在家人看来,修道者的生活是清苦的,深山中的生活是寂寞的,因此他们惯常以悲悯、可怜的心态去看待出家人所持的戒律,认为此等事情是对情志和生理欲求的束缚。这只是看到了戒律所展现出来的表面。修行人持戒,虽然难免要历经生理上的一些磨练,但持戒并不是为了吃苦,而是能够让自己从欲海沉浮中脱离,从而去追求最终的彻悟。因此,对一名真正的道教修行者来说,持戒之后所获得的,是在面对一切变化时仍可保持的安然与快乐。

持戒,戒的本是自己的身心清静。当心中明静之时,回看持戒的过程,会发现对欲求的弱化并不是苦。当身心的需求渐趋于无,却反而更容易获得修行中的大欢喜。

道祖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五色、五音之流虽然是指物质的诱惑,但归指仍然在于人心。面对外欲时,心中寂然不动,才是守住了本真。古人曾曰“顺则成人逆成仙”,如果顺应身体欲求,这是成人道的方式;相反,如果以“逆”的方法去戒持自身,这便是成仙道的法则。所谓“戒”,乃是祖师因自身修道有成而流传下来的规诫之语,其中承托的是前人对我等后学者的殷殷期待。以戒为师,借而行之,即是吾辈的福报,也是对前人恩德的回馈。

但仍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纵然曰“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但是否修持戒律并不是界定修行境界的唯一标准。戒律只是某个修行阶段的辅助,借此可以明本性、悟真常。假若一味以此为修行的根本,把修道误解成为修戒,这恐怕要谬之千里了。修行需要借假修真,假借的是世间万象变幻,真定的是心中一念恒常。真真假假、非非是是,三丰祖师说“只在其中颠倒颠”。世间一切的缘法都可以成为修行的借力,当你看得到万物齐一时,对修行的理解或许会更上一层境界。

#每日一道#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体指什么?】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奇书,老子所着《道德经》曾被做出过无数种解读。有人认为本书是一本兵书,其中说尽了各种行军打仗及诡谲变化之事;有人认为本书是一本治国之书,其中内容多离不开君王和臣民,更是将为国、为家作为最终的政治理想;也有人认为,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哲学作品,老子第一次为“道”赋予了超越的属性,从而使其成为“轴心时代”的东方代表人物。

古往今来各家各派的名士对《道德经》一书做出过注解,虽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尽相同,但彼此始终不离二字,即《道德经》的最核心“道德”。

唐玄宗在《御制道德真经疏》中曾讲到:“《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此观点,作为中国古代皇王社会对《道德经》一书的至高评价,一直影响了几千年来人们对《道德经》的理解。毕竟,唯有对治家理国有实际作用的作品,才有可能具有流传万世的意义。也正因为此,人们对这一传世之作的理解往往容易禁锢于“人”的概念上,所有的解读都必定是出于人世的价值和判断。而“道”本身所有具有的生化性和超越性,其实是“无情”的,是表现为“天地不仁”的。

那么,若想要理解“道德”二字的真意,一则要跳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具有强烈认知的儒家忠孝节义的价值观点,回归到老子从气数将尽的周王朝的时代背景下去认知,由此才会更加明白老子作此书的真正意图所在;二则更要脱离我们当下的语言环境,把“道德”二字与日常中所涉及到的个人品质相剥离,从“道”和“德”之内在与外显的层面去理解老子对整个宇宙世界的认知,而非仅仅只是对人类社会的叙说,否则就极容易把《道德经》对整个生命体的关注降低到以人为主的高度上。

由此,首先要着重强调“道”的属性。老子在《道德经》25章中第一次为“道”下了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在老子的概念中,“道”不再单纯地是人们行走的道路,也不仅仅是我们如今所理解的万物运行的规律,而是在天地诞生之前就存在的某种事物,或者称为某种具有氤氲、混沌属性的状态,是在人类对其有认识之前就已经亘古存在的。

在天地万物中,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生化一切的本源,又是寓于万物之中的本性,同时还是生老病死之周而复始的本质。“道”效法的是“自然”,并非我们常说的大自然,而是万事万物的自我之本然。在道家的思想观念中,只有一切事物都按照自我的规则运行,才是世界“周行而不殆”地运转的内在驱动力。

“道”虽然并不是一种有形有相的事物,但万物所具有的道性是共通的。如果在尘世的范围内来阐述的话就会发现,万物在同一道性的生化作用下,则会表现了出了万千种不同的情态。而万物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表现或存在方式,即是道家所谓的“德”。

“道”是“德”的内在属性,“德”是“道”的外在体现。但同时,“道”与“德”又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能够触及的物质世界。所以苏子在那篇著名的《赤壁赋》中写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造物者”,即是“道”也;此声色之属,即是“德”也。

从“道”的虚空到“德”的实有,中间起到连接作用的便是道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阴阳与五行。“道”的存在,是以阴阳的方式来运化万物。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整个世界存在的方式正是以阴阳的互相生化为基础的;“德”的彰显,是以五行的概念来昭类万物。金木水火土,并非实指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要素,而是从万物各自属性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相生相克的道理。正是因为有生有克,所以才能保持彼此之间的平衡状态,不会使世界走向“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极端。

所以,在道家的理解中,“道”是形而上的超越,“德”是形而下的展现。在这里提到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又与中学课本中所讲到的观点有所不同。顾名思义,形之上下的概念是建立在万物固有的形态之上的。从“形而上”方面去探讨万物本我属性后的真谛,是所有宗教与思想致力于的终极命题;从“形而下”方面去钻研万物的具体构成,是所有实践与技术致力于去深化的历史使命。以此可知,所谓“科学”,乃是一科之学问,而非仅仅只是指实践科目的“形而下”。

若以“形而下”去验证、去怀疑甚至去否定“形而上”,便等于是以人们自我的已知去判断超越形骸的本真是否正确,这无疑是犯了学问上的大忌。南华真人有言:“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在“道”的层面去看这些是是非非的辩解,真乃是贻笑大方之说。

明辨了“道德”二字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也就不难理解《道德经》一书的用意,自然就不会把本书当成是各种方术之流了。“术乃道之末”,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人们用尽术数才使天下大乱,所以作书以明其中道理,希望后来者们可以超越彼此之间的不同,从而使天下臻于“玄同”的大境界。圣人之心,可悲可叹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今日份碎碎念~)假期真好呀~想睡多久就多久~〈今天又是当小懒猫的一天[比耶][比耶][比耶]〉 起来的时候,家人叫我吃包子,我还疑惑为啥突然会买包子……家人说
  • Hey,这一周的主题,是圆满✨在不算长的备赛时光中,无数人对我说过“享受过程”起初我好像并不理解,可直到完成展演喊完Time,回头看见观众席,原来,在星巴克所有
  •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如果有人背叛了你,那你可以做的,除了坚强,就是别去挽回……因为就算挽回了,你得到的依旧是一份破碎的爱,一颗不完整的心……不珍惜你的人,不值得再三挽留;不专一的情
  • 现在我明白,预防胜于治疗,早知晓HPV信息,才能健康宠爱更加安心哦!希望更多的人也能了解这些知识,让大家一起保持健康,远离疾病的侵袭给自己一个健康的未来,加油!
  • 目前,在逃的三个人还没有抓住,除了要给那5名中国游客一个交代外,一些额外赔偿外,还是赶紧把案子破了吧。目前,在逃的三个人还没有抓住,除了要给那5名中国游客一个交
  • 狗甥问,你们这行还有淡旺季? 姑娘白了他一眼,说是看她每个月想做多少天来算的,因为是上门暗魔嘛,不是在细雨中心里,所以时间自己安排,灵活就业费也交纳着,不想做的
  • 摩羯座、巨蟹座和天秤座的朋友们,抓住这个机会,行动起来,让财富之门洞开,让好运接踵而来。1、八字现天月二德天月二德是指“天德贵人”和“月德贵人”这两者是八字中福
  • 丧门是哭星,落泪有几行,丧门运年心不安,求财望喜多枉然,不是伤人就损财,忧思重重整一年,不是内孝有外孝,犯着丧门泪涟涟。吊客流年也为凶,四方亲人不太平,求财谋利
  • 2024.05.07 Weverse更新 『슬픈 비하인드사진 ㅋㅋㅋㅋㅋㅋ』 『:닝이 생선됐네 :뭐?』 『힘들었지만 날아가는느낌 한번느껴봤어 ㅋㅋ
  • 在35°C的室外野餐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想死的感觉哐哐炫了三四瓶饮料降温贴小风扇齐上阵都阻止不了热浪的侵袭头晕目眩 很久没有眼前一黑自己和身体作斗争的感觉了我觉得
  •   鉴别rolex满天星表真假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将你的手表送到 Rolex假如你的包包够鼓,这私人也值当你投资的话,劳力士、欧米茄和浪琴是不赖的挑选。伯爵满天星
  • 我那段时间很累,睡眠严重不足,有次中午实在困到不行,跑去隔壁单人办公室的沙发上(人休息,若有人在我也不去)小憩大概十几分钟,就这点事传遍了全公司……滔天大罪似的
  • 一起拥有无限的欢乐让对大哥的喜爱、想念转为文字让无形的爱变为有形的爱让想念变成文字让大哥看到我们对他的爱唠嗑欢迎各位火的到来快来加入我们吧!但是不要忘记《好想爱
  • 打不动了……):微不喜我推梦,微不喜tnt(特别是过激)墨香铜臭/水千丞激推,劣迹作者,大众雷欢迎扩我(记得加成分!今天兔兔家族登上越王楼,我寻思要不要也像李太
  • ✔标价不带号出,出了后绝不再登此号✔也可400永久共号1推,✔或30r每月若永久共号,名字可以改,资源可以用,自由度极高,只要以1为主,随便你抽卡升卡若每月共号
  • 现在市场上假表泛滥,象江诗丹顿,爱彼,或者伯爵,劳力士这样的一,二线名表还好一些,大都为精仿表,所以通常都是说明了当精仿表卖;然而象西铁城,天梭,精工,西铁城手
  • 东皇战影: 凤蝶某个part只作剑无极成长的工具台灯,大概就当老角色的边缘化看待 未珊瑚从上一部出场到现在,一直说她是黑的,就当他们未卜先知 弹幕不停骂误芭蕉就
  • 男主塑造的形象就是一个半长微微卷发的阴郁美男,最主要他比《我的错误》男主人设好多了,是个守男德的!后续还有两场,基本没啥尺度,但是好涩啊啊已经不会说话了剧情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