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時候很可憐,我們對自己福報的認識不是很清楚。我們努力,得到能夠得到的部分;我們以為光靠自己現有的聰明才智加上努力,就能夠得到那些得不到的部分,其實未必。很多年輕人都在努力打拼。一個人不努力肯定什麼都得不到,但你要想想,全世界有多少人每天都在努力拼搏,可是為什麼很多人努力了很久都是一場空,很多人努力了一輩子什麼也沒有得到?這就是福報問題了。一個人多年延續下來,我們在自己的"福報銀行"裡存了多少,這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我們前世就已經存在這 兒,我們一生下來,就好像在從存款裡取財富,如果不懂得續存,很快會用完的。你什麼時候看過一個人不去努力又沒有存錢,光是用,總也用不完的?沒有,哪怕是再富有的家庭,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種來的福報】98-99

佛教裡經常講"四大皆空",所謂"四大"即地火水風四種元素,"四大皆空"並不是說四大都沒了。我們外在賴以生存的環境,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由這四個元素組成的。很需要這個空間。人沒有了空間怎麼生存?但是,我們現在把自己的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自他交換,彼此有空間】100

距離產生美是一種很智慧的處事之道。人與人的相處彼此留一些空間,無論是多麼親密的親情、友情或是愛情,畢竟角色中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有獨立的思想。這種空間的保留會讓彼此少一些要求和佔有,如此的情義才能細水長流。太近或太遠都不是最合適的相處之道,隨緣的態度中要更多一些拿得起,放得下的豁達。互相尊重需要更多的換位思考,自他交換的智慧,不僅給他人留有餘地,更是讓自己的道路清晰且寬闊。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自他交換,彼此有空間】103

嫉妒的心理說白了就是當事人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做比較,如此的自我折磨不可能不痛苦。因為這種心理的產生讓我們抓狂似的內心在貶低別人的同時更小看的是自己。佛法教人用隨喜的態度去感恩戴德,這是一個對治嫉妒心理很好的方法,因為當我們隨喜他人的所有以及福報時,同時也是在對自己的所有歡喜知足。這種心理的培養漸漸會使我們更加寬容的待人待事,那麼內心何來的自討苦吃呢?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美好的隨喜】106

天地萬物不僅賜予人類生存所需的一切,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容乃大"四個字的真切展現。天和地可以包容一切,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得以存活的環境和萬物。對於自然,我們真的需要用無比感恩的情懷去尊重和善待。肆意的破壞和開採,最後傷害的不僅是自然的和諧生態,最重要的是圍堵了我們人類自己的存活之路。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保護我們的外界環境】108

現今的社會越來越流行對於素雅、古樸文化的追求。慢生活的嚮往用重金或許都難以求得。其實生命的本初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為什麼現在卻本末倒置了?因為我們的心亂了,雜念叢生的社會裡,忙碌的身影後暗藏的都是一個個苦不堪言的貪、嗔、癡、慢、疑。想讓一切都慢下來、平靜下來,唯有讓心安定下來。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禍從身邊起】114

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講得就是一種共生共榮共存的美好景象。我們講和諧社會的建立,就是希望能提倡一種多方面共存與共赢的良好局面。雖然理想和現實的統一需要很多的努力,但是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需要從心裡明白,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與大環境是密不可 分、息息相關的。一個人有多大的能力,離開 了適合生存的環境都是徒勞。所以個人的得與失和國家的繁榮,社會的穩定團結密不可分。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呵護財富】118

創富不是靠守財得到的。一個真正富有的人是有前世的福報、今世的努力、還有大度的胸懷等很多緣由結合而來。有錢不是富有,而真正可以稱為富貴之人肯定有過人的品行與人格,而且樂善好施。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錢財真正的價值在於其可以流通的職能,所以很多人對於錢財認識是有誤解的,以為全部傾入囊中就是富有,而不懂得真正的財富在於分享和佈施。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擁財妙法】121

作為眾生我們都喜歡祈禱諸佛菩薩的加持來滿我們的心願。這個祈請的前提是因為我們缺少生活所需也好,心靈的富足也好都有所缺失,不夠圓滿。這就是眾生和諸佛菩薩的不同。而諸佛菩薩在我們看來,一切都可以成辦,一切都不缺少,原因何在?在於慈悲喜捨之心的廣博與否。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成就都在於捨己為人,摒除私心,這是福慧雙修的前提。一個只為自己得失而爭取的人,他的所求一定大於所得。而一個無私奉獻的人,他的所得一定大於所求,而且快樂、知足。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慈悲帶來好運】125

能夠發好願是我們的福報,有時候你不要藐視自己的功德。佛陀最好的朋友是憍薩羅王國的明光王,跟佛陀同年同月同日生,非常有福報,長得也魁梧,在佛教經典中他請問的佛法特別多,經常跟佛陀探討。有一次他連續四個月供養佛陀以及所有的出家人,結束的那天,佛陀就講:"我今天要做功德迴向,請問國王,我用你的名義功德迴向還是用功德最大的人的名義做功德迴向?"國王一聽很奇怪:都是我在供養您啊,誰還會有比我更大的功德?就跟佛陀講,那就請你用最大功德的人的名義做迴向吧。佛陀在外面叫了一個人的名字,把一切功德迴向給所有眾生。國王從來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名字,就問佛陀,佛陀說他就是皇宮門口的老乞丐。然後國王把老乞丐叫過來,問他:"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你的功德勝過我了?"老乞丐就說:"沒有啊,國王,我一直在隨喜您啊。

你這麼多天以來供養佛陀以及他的眷屬,您身為國王有這麼大的福報,您來世會更有福報,所以我想到您的功德就感動得不得了,為我們這些乞丐難受——天底下的窮人很多,我為他們沒有機會播種福報而難過。 所以我每天隨喜您的功德,發美好的願望,希望下一世投胎以後可以供佛。"國王說:"我明白了。"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願力產生奇跡】128

願力會有一種很奇妙的作用,當一念善願產生的時候,可能初期並不見得能很快如願,但這種善念的作用一定會在合適的機緣相遇時成熟,而且發揮出不可思議的力量。我們講一念一清淨,心是蓮花開。作為佛教徒也經常都被教導說要每天發善願,發無上菩提心。這和一滴水匯入大海不會乾涸的道理一樣,我們所發的善願就如同追隨諸佛菩薩的行跡一般,這樣的力量也會使我們個人的福報綿延不斷地增長。
【第五章 經營財富場】【願力產生奇跡】130

《用好你的富緣》
嘎瑪仁波切

#用好你的富缘-嘎玛仁波切[图书]# https://t.cn/R2WxksT

【六度集经讲记04】沙门普施翻江倒海斗龙神,勇夺海王宝珠

普施做了沙门后,周游列国,教化群生,经过一个大国。国家里有一户豪姓之家,知书明理。见到普施仪表堂堂,光辉耀丽,性情淡泊,像天上的金子一样清净,有圣者的仪表,就想:他一定会做世间大雄。就对普施说:“我有件事想告诉你,愿满足圣人的心意。我有个女儿,愿给你扫地,服侍你。”普施回答:“很好!等我回来就迎娶你女儿。”

即进路之海边,附载度海,上岸入山。到无人处,遥睹银城,宫殿明好。时有毒蛇,绕城七匝,体大百围,见普施来,仰然举首。

这样普施就上路了。到了海边,乘着船度过大海,上了海岸,入了海上的洲山。到了无人的地方,远远见到一座银城,宫殿相当地光明、庄严。当时有一条毒蛇绕着城市七圈,蛇的身体非常庞大,一百个人手拉手都围不过来。见到普施过来,就仰起头来,看着他。

普施念曰:斯含毒类,必有害心,吾当兴无盖之慈,以消彼毒也。夫凶即火也,慈即水也,以水灭火,何尝不灭?即坐兴慈定,愿令众生,早离八难,心去恶念,逢佛见法,与沙门会,得闻无上正真明道,心开垢灭,如吾所见也。

普施心想:这是有毒的含生,一定有害心。我应当兴起无盖障的慈心,来消除它的毒焰。凶是火,慈是水,以水灭火,决定可以灭掉的。于是普施入了慈心定,并发愿:愿众生早日远离八难,除去恶念,逢佛见法,遇到沙门僧,能得闻无上真正的菩提之道。由此心开意解,遣除内心的垢染,就像我所见的真谛之道一样。

兴斯慈定,蛇毒即灭,垂首而眠,普施登其首入城。

这样普施兴起慈定,蛇毒当即退灭。这个时候蛇变得很温顺,低着头,睡下去了。普施就踏着它的头进了城市。

城中有天神,睹普施来,欣豫而曰:久服圣德,今来翔兹,成吾本心也,愿留一时九十日。普施然许。

再说普施进了城后,有位天神远远见到普施过来,心怀喜悦地说:“我久仰圣者之德,今天来到此地,正好成全了我的心愿。愿留在这里九十日的时间,许我供养。”普施答应了。

天王即以政事委付近臣,身自供馔,朝夕肃怀,禀受诸佛非常、苦、空、非身之高行,济众之明法。

天王就以政事委托给近臣,亲自做饮食来供养普施,朝夕恭敬虔诚,禀受诸佛无常、苦、空、无我的出世法道、救济众生的觉悟之法。

时日养毕,普施进路,天王以明月真珠一枚送之,曰:以珠自随,明四十里,志愿发去,众宝满足。若后得佛,愿为弟子,亲侍圣侧。普施曰可,即复前行。

九十日的供养很快过去,普施要上路了。天王以明月珍珠一枚,送给普施,说:“这枚珠子是如意珠,随在身上能够照亮四十里范围,而且心里有所求,它都会满足,能够出现各种珍宝。将来您要做佛,愿我成为您的弟子,亲侍在您的旁边。”普施说:“可以。”随即继续上路。

睹黄金城,严饰踰银。又有毒蛇,围城十四匝,巨体倍前,举首数丈。普施复思弘慈之定,蛇毒即消,垂首而眠,登之入城。

再说普施继续前行,又见远方有一座黄金城市,比银城还要庄严美丽。又有一条巨大的毒蛇,围绕城池十四圈,身体比上面那条蛇还要庞大,举起数丈高的头看着普施。

普施想:这是一个更毒的家伙。又想:以大慈定能够息灭蛇毒。在普施入定加持之下,蛇毒果然消灭,巨蛇变得非常温顺,当下就睡着。普施直接踩着它的头进了城市。

中有天人,睹普施欢喜曰:久服灵耀,翔兹甚善,愿留二时百八十日,吾愿尽养,惟留威神。即然许之,留为说法无上明行。

再说普施登蛇首入城后,城里有个天人,看到了普施,非常欢喜地说:“久仰光明圣者,竟然来到此地。愿留两时一百八十日,我愿尽心供养您,唯愿具威神的大人留住此地。”普施当即答应,就留下来给这位天王宣说无上菩提之道的法行。

讫即辞退,天人复以神珠一枚送之,明耀八十里,志之所愿,众宝满其里数。若子得道,愿为弟子,神足无上。受其神珠,即复进路。

再说,一百八十天的供养终于过去了,天王以一枚神珠作为奉送的礼物。这枚珠子特别奇异,光明能照耀八十里,随着心中的所求而流现众宝,所流出的众宝能铺满八十里的区域。天王有愿说:“如果您得道,愿成为您神足第一的弟子。”普施接受了他的神珠,即便上路。

睹瑠璃城,光耀踰前。又有毒蛇,巨躯甚大,绕城二十一匝,仰首瞋目,当彼城门。复坐深思普慈之定,誓济众生,毒歇垂首,登之而入。

接着普施继续上路,只见远方有一座瑠璃城,十分地光明、庄严,超过了前面的城市。又见到一条毒蛇,极其庞大的身躯,绕着城市二十一圈。仰着头,瞪着凶凶的眼睛,挡在城门口,没办法进去。普施坐下来深思:这个毒家伙又要用慈心定来降伏。并且发誓要以此救济一切众生。当普施入在慈心定里加持的时候,蛇自然被感化,它的毒歇下来了以后,很温顺地垂着眼睛,这回再也不凶凶地看了,乖乖地躺在那里让普施进去。普施踩着蛇头就进了城市。

城中天人,喜辞犹前:请留三时,愿供所志。期竟辞退,又送神珠一枚,明耀百六十里。珠之所在,众宝寻从,满其明内,在志所欲,无求不获。子若得无上正真觉道者,吾愿为弟子,有最明之智。曰:必获尔愿。

在这城里有个天王,他也远远地见到了普施,还是一样地欢喜,然后像前一样致辞:“愿您留在这里三时供养,满足我的所愿。”普施同样地留下来了,给他宣说诸佛经法。

一晃三时漫长的时间过去了,普施就告辞离去。天王依依不舍,又奉送普施一枚如意明珠。这个珠子好神奇,光明能照到一百六十里的范围,凡是珠子所在,都能应人心祈求,很快就流现众宝,在光明照耀的范围里充满了宝贝,随人的愿望所求,无不获得。而且天王这样说:“假使您得到了无上的正真菩提之道的话,我愿成为您的弟子,智慧第一,能够明了地照见一切所知法的体性。”普施说:“你的愿望一定会满足。”

普施得珠,曰:斯足以济众生之困乏。返其旧居。

普施得了三颗宝珠说:“这足以救济众生的困乏了。”于是起程准备返乡。

海诸龙神佥会议曰:吾等巨海,惟斯三珠,为吾荣华。道士悉得,吾等何荣?宁都亡诸宝,不失斯珠。

海中的龙神们集会说:“我们大海只有这三颗宝珠,是我们的荣耀。现在全被道士得到,我们有何荣耀?宁可丧失所有的财宝,也不能失掉这三颗宝珠。”

海神化为凡人,当普施前立,曰:吾闻仁者获世上宝,可得观乎?即以示之。神搏其首,即取其珠。

海神化成凡人,站在普施面前说:“听说仁者得到了世上罕见的宝物,能给我看看吗?”普施随即就展示给他看。没想到海神突然之间用手打普施的头,抢走了宝珠。

普施惟曰:吾历险阻,经跨巨海,乃获斯宝,欲以拯济众生困乏,反为斯神所见夺乎?

普施心想:我经历险阻,跨越大海,才获得这宝珠,想以此拯济群生的困乏,难道就这样反而要被这些海神夺走吗?

曰:尔还吾珠,不者吾竭尔海。海神答曰:尔言何虚。斯之巨海,深广难测,孰能尽之?天日可殒,巨风可却,海之难竭,犹空难毁也。

普施说:“你还我的宝珠,不然我就竭尽你的大海。”海神回答:“你说的话何等虚假!大海深广难测,哪里能舀尽?太阳可以陨落,大风可以退却,海之难以竭尽,就像虚空难以毁伤一样。”

普施曰:昔吾定光佛前,愿得道力,反覆众海,指擢须弥,震摇天地,又移诸剎,佛从吾志,与吾愿。吾今得之,今尔鬼物丝发之邪力,焉能遏吾正真之势乎?

普施以大无畏的精神这样说到:“从前我在定光佛前愿意得无上道力,能翻江倒海,拔出须弥,震动天地,又能移诸刹土于他方,佛印许我的志愿,给予我授记。我现在已经成满大愿,你这些鬼东西丝毫的邪力焉能遏制我正真无上菩提的大愿?”

即说经曰:吾自无数劫来,饮母乳湩,啼哭之泪,身死血流,海所不受。恩爱难绝,生死难止,吾尚欲绝恩爱之本,止生死之神,今世抒之不尽,世世抒之。即止住,并两足,瓢抒海水,投铁围外。

然后普施宣说经法:“我从无始劫以来,喝的母乳、啼哭的泪水、身体死伤流下的鲜血,多到连大海都无法容受。像这样恩爱难以断绝,生死难以息止,我尚且发大愿要绝断恩爱之本、止息生死之流,对于你的大海我今生不能够舀尽,来世还要继续舀,生生世世相续不断,一直到舀干为止,终不放弃。”当时普施就站在那里,并好两脚,拿瓢舀海水,投到铁围山外。

有天名遍净,遥闻之,深自惟曰:昔吾于定光佛前,闻斯人获其志愿,必为世尊,度吾众生。天即时下,助其抒水,十分去八。

有一个叫做遍净的天人,从远处听到普施宣说经法,自己深自思惟:从前我在定光佛前曾听闻此人定会成满大愿,成为世尊,度我等众生,原来就是这位菩萨。天人当即下来,帮助他舀水,那么大的大海洋已经舀掉十分之八的水,很快就要见到海底了。

海神悔怖曰:斯何人哉?而有无极之灵乎?斯水尽矣,吾居坏也。即出众宝,空其诸藏,以与普施。

海神这时后悔恐怖地说:“这是什么人呀?有无限的能力、神灵,竟然把海水都快舀尽了。我们的居所就是大海,如果海水被舀干,我们就没有住处了。”面临这样的生存危机,他们就赶紧拿出海中的众宝,空掉了库藏,来奉献给普施。

普施不受,曰:惟欲得吾珠耳。诸神即还其珠,普施返其水,旋其本土。

普施不接受,说:“这些我不要,我只想要我的宝珠。”诸神就归还了宝珠。普施也把舀出来的海水还给了他们,之后就很快回到了故乡。

寻路布施,所过之国,国无贫民。处处诸王,无不改操,以五戒十善,为国之政,开狱大赦,润逮众生。遂至得佛。

再说普施得了如意珠之后,沿路布施,令所经过的每一个国土都没有贫民。也就是他做了一个最大的扶贫工作,使得人人都富足安逸。处处诸王都改变了操守,以五戒十善作为国家的善政,而且大赦囚犯,利益群生。普施由于这样的菩萨行,而得以成佛。

佛告诸沙门:普施者,是我身。时父者,即白净王是。母者,即吾母舍妙是。时道士女者,今俱夷是。时银城中天者,现今阿难是。金城中天者,目犍连是。瑠璃城中天者,舍利弗是。菩萨累劫,勤行四恩,誓愿求佛,拯济众生。

佛告诉诸沙门:普施是我的前身;那时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当时的道士女,是现在的耶输陀罗;当时银城中的天王,是现今的阿难;金城中的天王,是目犍连;瑠璃城中的天王,是舍利弗。菩萨累劫勤行慈悲喜舍,誓愿求佛,拯济众生。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持布施行的壮举如此。https://t.cn/A6IEGZ0p

一 、以世俗菩提心轉惡緣為菩提道

報應皆歸一
修一切大恩

過去我們根本不知道,眾生心中的痛苦是我執無明產生的,

也不知道等虛空眾生對自己的恩德是廣大浩瀚的,

因而讓其他眾生心中生起痛苦,這一點我們應該知道。

所有眾生身心的痛苦,都是因為我執而產生。

自己身心中所產生的一切痛苦,

也是因為自己將無我執為有我而產生的,千萬不要歸罪於他人。

寂天菩薩說:
「 世上一切傷害、恐懼及痛苦,

都是因我執而產生。」

因此,我們要這我執的大魔鬼作什麼?

無始以來,
我們執著「 身 」就是我,
執著「 心 」就是我。

其實,身本無我,心本無我,

可是我們卻執著著「 身 」「 心 」就是我,

然後非常珍惜自己的身心,

為了養護自己的身心,

我們造了很多傷害其他眾生的惡業,

例如:
殺、盜等惡業,使我們在三界六道輪回中遭受生老病死種種痛苦。

【入菩薩行論】裏說道:
「 為了自利,我經過無數劫的辛苦,

但是所得到的卻只有痛苦而已。」

就如同這樣的,自己以及所有眾生身心所有的一切痛苦,都是我執無明所產生的。

因為此緣故,所以我們要將我執當敵人看待。

身心本是無我、本是無實,

我們卻執著身心為我、是實。

由於這個我執,從無始以至今日,

讓我們產生無邊痛苦。

比我好、比我位高的人,我們就嫉妒他;

比我卑下的人,我們就輕蔑污辱他;

跟我同樣者,我們又生起跟他競爭的心。

這完全是我執所產生的,

因此導致我們在三界輪回的大苦海中不得解脫。

人以及非人的一切傷害痛苦,都是我執所造成。

【入菩薩行論】裏說道:
「 我執!你讓我在輪回中受生上千百次,

讓我受到無邊傷害,

因此,我恨你,我要除去你這自利的心。」

所謂我執,就是平常我們一直想著「 我、我、我 」,

因為想著「 我 」,
就有「 他 」、
有「 你 」。

這個想著「 我、我、我 」的想法,就是我執。

輪回中的一切過失,都是因為這個我執而產生。

我們仔細的想就能知道,

因為我們有執「 我 」的念,有這樣的心,

自然就會有「 他 」的產生。

有執「 我 」的執著,

就會產生「 他 」、「 你 」,

然後慢慢的就產生貪、瞋、癡。

對於自己以及所喜歡的人,

我們就珍惜、照顧,生起貪欲;

對自己所不喜歡的物件、他人,就生起瞋恚。

這種對自己起貪、對他起瞋,

都是由我們的無明愚癡產生的。

因此,業、煩惱都是我執

── 執著「 我 」所產生的。

所以我執的心是一切過失的根本,是需要斷除的。

為何說我執是一切過失的根本?

因為我執的境

── 我,根本就不存在。

輪回過失的根本就是我執,

輪回的過失歸根究底就是我執,

就是想著「 我 」。

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執是輪回的根本,

如果不知道,就無法將我執去除,要是不將我執去除,

我們將沒有辦法從輪回中解脫出來。

想著「 我、我、我 」的這心,

舉個例子來講,
就像我們心中想著瓶子,依著對瓶子的瞭解,說它是儲水的容器,

所以我們為它取名為瓶子,

心中也執持著「 這樣就是瓶子 」。

世俗名言上取名為瓶子,

然後也被我們的心執為瓶子。

如此,我們反觀自己。

當「 我、我、我 」這個心生起時,

我們要去找這個「 我 」境,到底是有或沒有?

我們反過來觀察,

當心想著「 我 」,也就是「 我、我、我 」現起時,

我們去找「 我 」是什麼,它到底在何處。

剛開始時,我們都會認為身就是我;

會認為心就是我;

會認為身心兩者是我;

「 我 」境就是身,
或心或身心兩者;

或也許生起「 我 」既不是身也不是心這樣的想法。

不管我們生起怎樣的心念,
無論是
「 身是我 」、
「 心是我 」、
「 身、心二者是我 」
或是「 身、心二者皆非我 」,
這些都是迷惑。

原因在哪里?

若是有「 我 」,我們執有是可以的,是無須去除的。

但是,實際上我執的境,

也就是說為我們所執著的「 我 」,

真正去找時根本找不到。

在這教法裏面就講到,

任何時候當執「 我 」的心生起時,

我們都要去找、去看。

去找時根本找不到「 我 」,

「 我 」從來就不曾有過。

我們若是不去觀察,
「 我 」是會在世俗面上顯現的。

當我執的心生起時,就去看我執的本質,

然後要去找「 我 」。

當我們去找時,將會發現找不到「 我 」,

然後就在「 找不到我 」的境中禪定,加以保持。

之後,要讓珍惜「 我 」、執我的心不再生起,

我們要不斷地這樣修,讓它熟練。

【入菩薩行論】裏說道:
「 過去我執毀了我,現在不一樣了,

我已經看住你,你要到哪里去,

我要放下執我的我慢。」

我們的恐懼跟痛苦,都是我執這個魔造成的,

所以,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除我執。

噶當巴有一位善知識,名叫夏波瓦,他曾說:

「 壽命短暫,我們應盡力調伏、降伏我執這個魔鬼。」

這就是說,我們在這一世裏都應盡最大力量,去除我執這個無明,要用對治法去除我執。

我們運用以下的方法去除我執:

經常的反省自己,反觀自己的心念。

若是發現自己只是在追求自利,

或是我執的心念生起,這個叫做俗人;

如果以正知正念看到自己的心念是利他,

或是利他的行為,

這時我們才稱自己是一個出家人,是一個修行者。

以正知正念來反觀自己的心念,

然後給自己一個俗人、出家人或修行人的名稱,

這樣的修行方法是過去一位名叫班的噶當巴善知識所用的方法。

同樣的,這位善知識說:
「 在心的城堡中,要有對治的矛站在心的城堡門口,除此外再也沒有其他要做的事。」

這就好比說自己的心是一間房子,在這房子的門口,有正念的矛守著門,

只要正念守著門,就不會讓我執的小偷進入屋內,

我們手中要握持著非常銳利、堅定的正念來防止我執,

不讓我執進入心中的屋內。

它若緊我也緊,它若松我也松。

我執的心若緊的時候,

對治我執的無我智慧也要緊;

我執這個心要是放鬆了,

無我智慧的對治也稍稍放鬆。

我們要視我執有如敵人般,讓他離開。

就像夏波瓦這位噶當巴善知識所說,

會傷害自己的魔鬼、非人等,凡是他所要的東西,不管衣物、食物,我們都給他,

讓他不要來干擾我們,讓他拿著他所要的東西離開。

就如此般,應想辦法除掉我執之敵。

既然視我執為敵人,為了去除我執,

我們要珍視他人,為了能夠珍視他人,

就必須如此想:
一切眾生對我們都是有大恩的,不僅如此,

連我們要證得無上佛陀果位也是要依靠眾生。

【入菩薩行論】裏說道:
「 想要成佛,讓自己得到佛陀的力量和無畏的功德,眾生和佛陀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眾生跟佛陀都能讓自己得到力和無畏等佛的功德,

因此能虔信的恭敬佛陀,

為什麼卻對眾生不恭敬呢?

這是不合理的。

想證得佛陀果位的人,

眾生跟佛陀的恩都是一樣的。

對自己有大恩的父母,

要讓他們具有快樂及樂因,

並且能夠脫離痛苦及苦因。

像這樣的慈心、悲心,要一再觀修,觀想取眾生的所有罪惡跟苦果來承受。

我們也要一再地做這種觀想,怎樣觀想呢?

就是將自己身心的樂跟樂因的善根,不管是過去已造,

或未來將造,
或是現在正在造的,

所有一切善根全都施給父母眾生。

我們說對一切修大恩,那麼對傷害我者,

或人或非人、畜生、野獸,我們該如何呢?

傷害我者,不管是人、畜生、野獸,實際上從無始以來,

他們都曾經無數次的為自己的母親。

當他們是自己母親時,
她不顧忌自己的罪業,
不顧忌自己的痛苦,
不管別人對她說的壞話,
她都只是利益著孩子,

所以在過去時,她承受著無量無邊種種痛苦。

但是,他迷惑了,我也迷惑了,

因為這種迷惑的力量,忘卻我們過去生的父母、孩子,

也由於我的惡業,促使他今天來傷害我。

現在傷害我的人或是非人,

他們因為傷害我而又造了惡業,

他造惡業的結果又使得他來世的身心受無量無邊的痛苦。

縱然傷害我者是過去世的母親,但因為他現在傷害我,

所以未來將長時間的遭受輪回中生、老、病、死的痛苦,

以及三惡道的寒熱、饑渴或是被役使的痛苦,非常可憐,

我們必須一再地對他們生起悲心。

由於過去世我曾傷害他,

致使現在他來傷害我,這是我應得的報應。

因此,我們要想,從今以後我所做的都要利益他。

雖然現在他傷害我,但是我要完全利益他、幫助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有姐妹能具体说说再次重逢的世界这首歌的意义吗,就是不仅仅是对我们sone来讲,对韩国的流行音乐界的意义或者转变乃至于对于韩流在世界上地位的改变这类的,或者是对于
  • 这是朋友给我写的谐段子。我们党委书记68年大学毕业,高工现在的养老金顶多5千!
  • 转文案:We've been constantly asking @HYBEOFFICIALtwt for this issue. But no respon
  • 我们将会有一套完整的助力创业方案。第四步:少量的体验消费,通过分享消费、分享创业经历,开设大量的分店。
  •  人在40岁的时候,该买的房已经差不多了,再加上房地产税形成的预期扭转,未来我们每年的工资奖金等增量收入,想想这个财富增长的钱最终投向何方?⑥我们现在人口结构在
  • 三星S21 Ultra和iPhone 13 Pro Max都是三星的屏幕,但经过两家的调校,目前也属于顶级行列。 保质期长达6个- 9个月的利乐包牛奶叫做常温奶
  • 哇 我为啥早没看这片子 我觉得这才是非常代表fellini的片子了 绝对不是八部半 是这个 这个没有八部半流传的多可能因为没有marcello吧 但太经典了太经
  • 因此,对于伯明翰大学的同学来说,无论是住大学附近还是Five Ways,都是不错的选择。距离USB和TM约1分钟步行距离的The Recording Rooms
  • 做投资不仅仅是想清楚生意逻辑,看清楚商业模式就可以的,每只股都有自己的股性,既带着行业属性,也会受到管理者、投资者的诸多影响。看一个新行业,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
  • 【推荐】自动记忆,不用重复调整,一放就夹紧了,充电导航两不误的哟,车上得备上一个,导航、接电话的安全保障~ 【商品】车载出风口手机支架 原价15.6元【券后5.
  • 书中又记叙他曾与中学同学讨论王勃《滕王阁诗》的翻译,其中的“阁中帝子今何在”他译作: Where is the prince who once enjoyed
  • 我不想因为计算出来的百分之多少的失败概率失去我梦寐以求的东西,我要每一个心动的瞬间。”裴听颂紧紧握着他的手,“人生来都会死,我们的结果都是死,这样你就放弃生活了
  • 全文地址: #国图外文文献推介之“历史上的今天”# 201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
  • ✨喜欢推理、剧本杀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来nines推理馆体验一下,这完美的沉浸感受真是让人满意!”这就是Kyeri的健康蛋糕理念了,即使不使用黄油也依旧可以制作出美
  • #赵美延MCountdownMC# [女孩儿]#赵美延实力主唱# 【IG】211028美延个人IG更新 MCOUNTDOWN面蒂尔达(feat.雨琦的假发)
  • 结论技术上来说,今天指数继续放量上涨,已经满足了分时反弹8小时的最低要求,明天能否顺利交棒到日线级别,将是考验市场智慧的时候。我们依然认为属于分时级别的反弹,分
  • 心的本質,是清涼、透徹、喜樂,具有光明的覺照力量,有種內在的寂靜。而所謂修行,就是恢復心的光明、清涼、溫暖。
  • 他真的是很多人坚持热爱向阳而生的力量啊。 抛开粉籍,虽然这是wf的自述,但很真实的表达了所有真的热爱他的人的心声啊。 那是一种因为喜欢了优秀而想去努力生活的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