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富婆”“美女”“金钱”作为诱饵来钓取那些“心甘情愿”的上钩者,这就是“重金求子”骗局的主要方法,和以前所有的诈骗一样都是用“利益”来引诱那些想要不劳而获之人。原本这种拙劣的骗局很容易被识破,却因为受骗者自己内心存在的侥幸心理而频频有人上当。

2015年左右是“重金求子”电信诈骗很是广泛的一年,在这年的4月22日,家住河南洛阳偃师的王某就因为一通电话,踏进了“重金求子”的陷阱之中,为了换取250万元的补偿款,他先期投进去了数万元,没想到最终不仅连美女富婆的脸都没有见到,还将自己的积蓄搭了进去,没想到在被骗了第一次之后才仅仅三个月,他又陷入了另一场诈骗,依旧还是“重金求子”,一样的套路,而这次他竟然依旧上当了,两次诈骗,他一共投入了十五万元,这是他打工赚下的全部积蓄。

“喂,您好,我叫李沐雪,今年才25岁,我的老公是一名香港富商,因为前几年的一场车祸,他没有了生育能力,亿万家产无人继承,现在想要找一个健康男士帮忙,酬劳丰厚……”

4月22日,王某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那边的声音甜美可人,讲出来的话语要王某心里一动。王某就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心里总怀揣着一个“一夜暴富”的梦想,但是梦想终究只是梦想,在现实生活中,王某还是一个年过四巡,靠着在工地打小工过活的普通人罢了。

而这个电话要王某感觉触碰到了“一夜暴富”的边缘,他将信将疑地拨打了语音后面附着的电话,刚一打过去,立刻就被人接听了,那边传来的是一个和之前语音中如出一辙的甜美声音,她说自己就叫作“李沐雪”,也就是委托人,并询问王某是否是来参与“重金求子”征招的。

王某嘴里念着“沐雪”,觉得单从这个名字来看,就已经知道对方是多么的漂亮,再听到她讲出自己的遭遇之后,王某的心都软了,只想要赶紧跑过去替她解决烦恼。此时的王某心里其实已经有些蠢蠢欲动,在那边的女子抛出来最后一个筹码——两百万的补偿款之后,王某彻底溃不成军。

他连忙表示自己可以帮忙,甚至急切地展示自己身体素质之好,称自己完全可以满足女子的要求。那边的女子在听到王某自己的积极推销之后,也并没有马上给出答复,而是在社交平台上加了王某的好友,要他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发送过去,之后依靠社交平台联系。

第二天,女子就联系了王某,称其条件完全符合,成功入选,但是在一切正式开始之前,必须要签订协议并且全部公证费处公正,公正的费用一人一半,王某需要付费1000元。一听到要钱,其实王某还是怀疑了一下,但是这点怀疑很快便在女子解释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王某手机里没有这么多钱,他特意要了账号去了银行给女子打了过去。女子在收到钱之后,便称自己已经开始准备动身前往河南,要王某腾出时间来找她,两个人一起去医院体检。王某在约定当天特意请了一天的假来到了女子所在的酒店门口。

在询问女子房间号的时候,女子突然又告诉王某,自家公婆得知这个事情了,他们不愿意这样做,怕女子上当,要王某先转3万诚意费用,王某转念一想,自己离“一夜暴富”也就一步之遥了,怎么能够在这里就放弃?于是他又转了3万过去,女子在收到钱之后,称她丈夫非常满意王某,已经将赔偿金提到了250万,王某一听人家嘴一动就又多给了他50万,他心里又激动又佩服。

也就是因为对方一下子提升的50万金额,要王某对女子之后的汇款要求,答应得越来越快,王某心里就等着那250万的巨款存入,没想到,在最后一笔款项打完之后,王某突然发现这个名叫“李沐雪”的富婆竟然没有了踪迹,可王某依旧还是没有放弃,他甚至觉得人家日理万机,或许是因为工作耽搁了。

就这样又过去了三个月左右,在同年的7月12日,又有一个“重金求子”的电话打到了王某的手机上,这次是一个台湾的富婆,说话是嗲嗲的台湾腔,王某想着这种便宜不占白不占,干脆又开始了自己的第二趟被骗之旅。

在这第二次之后,王某终于意识到自己是被骗了,赶紧报了警,希望警方能够帮他讨回血汗钱。最终警方经过数天的计划,将涉案人员毛某、吴某等人抓捕归案。该诈骗团伙有一套极其完整的骗人话术,用以针对受骗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团伙内部分工极其明确。

在落网后,诈骗团伙各成员军均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他们利用电话诈骗的方式,诈骗他人款项,并在得手之后将钱转移,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也知晓什么叫作及时收手,因此每个诈骗过程并不会拖得很长久。

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该种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的罪行,在法律中一般会根据涉案金额对刑罚进行调整,最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最高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此最终等待他们的只有牢狱之刑,而王某被骗的资金在最终被成功索要回来。王某对于此种诈骗的警惕心不高,因此频频上当,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天上怎会突然掉富婆。 记住“一不贪二不占,诈骗再诡玩不转。” 来源:袁港说法

  
可下一步又走错了。

当时又有一个想法,
想学密法,

想到密法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
有个靠山;

另外又想到密法可以发神通,
想学点神通。

当然这种动机都是非常错误的。

当时,
也有这个机缘,
皈依了上普下钦上师,

他老人家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早年参禅就开悟了,
后来学密法,

得到了宁玛派、
噶举派的传承,

那是很了不起的。

他也给我传了几着法,
这一修,
才晓得并不容易;

当然,
我是得到他老人家很大加持的,
帮我消灾免难,
这个得到了;

但是,
学法方面就没有学到东西。

这一晃,
浪费了很多时间。

后来,
自己才逐步地醒悟,
才认识到自己不是大根器,
承认自己学那些东西不行,

这才读净土的经典,
读印光大师的 “ 文钞 ”,
我觉得找到门路了。

我谈这一段自己走的转路,
希望同修们引以为鉴戒。
  
第三点,
净土法门难信,
举不甚举,
这里谈几个。

我出家十年来,
接触到的同修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几种怀疑。

一种,
好多知识分子,
乃至高级知识分子都怀疑,

他们说莲池大师说 :

“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

这跟佛提出的
“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不是有矛盾吗?

这个问题应咋个理解?

首先要把解门跟行门搞清楚,
佛法是解跟行都并重,

但是有区别,
又有侧重,

莲池大师讲
“ 一门深入 ”,

这是讲的行门,
指导修行必须一门;

“ 深入经藏 ”,
是讲的解门。

行门与解门各有侧重
不能抓到那个话来反对这个,
那是错误的 。

还有一层,
“ 深入经藏 ”
这四个字,
不能理解成博览群经,

“ 深入经藏 ”
是深解义趣,

也就是经常念
“ 开经偈 ” 里的
“ 愿解如来真实义 ”。

也就是悟入佛的知见,
不然,

为什么
“ 深入经藏 ” 能够
“ 智慧如海 ” 呢!

解了如来真实义,
才会有智慧嘛!

这智慧是本有的。

所以,
这跟博览群书研究佛学是两码事,
那个叫世智辩聪,

你把佛经读得再多,
写的论文再漂亮,

头头是道,
引经据典,
莫得用处。

佛法要解行并重,
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你说得天花乱坠莫得用,
了不了生死,
出不了轮回,
学佛的目的是这个,

这跟攻读博士、
写论文是两码事。

还有一层道理,
佛法跟世间的学问完全不同,
世间的学问,
学理工的不懂文史哲;

佛法叫做心地法门,
千经万论,
横说竖说,

深说浅说都说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

净土经典提出的
“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

“ 唯心净土,
自性弥陀 ”,

这个跟其他宗派讲的原理莫得区别,
是一致的,

都是讲解这个问题,
就是要让我们明悟自心,
彻见本性。

所以古大德这样讲 :

一经通,
一切经都通了。

世间学问就不可能。

莲池大师提出
“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

未必莲池大师还未深入经藏,

还没有智慧如海吗?

这个道理,
大家认真地想一下!

知识分子往往容易犯这个毛病。

印光大师的弟子,

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
留学生,

他们请他谈一点很玄妙的哲理,
印光大师说,
那个了不到生死,

“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

换题目就是改变法门。

这些人都深信不疑。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这一句佛号太简单了,
怕不保险,

所以自己诵这样经、
那样咒,

甚至有些还要兼修其他法门,
认为多加些东西,
才能增强保险系数。

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那叫杂修。

杂修,
要想今生成就,
绝不可能,
必须一门深入。

这个问题,
我想不详细去阐发了,

我们印有
《 念佛现世十种功德利益 》
那篇文章,

其最后我引了莲池大师
《 竹窗随笔 》里头的一篇
《 念佛不专一 》,

上面说得很清楚了。

我们好多同修都犯这个毛病,
表面上是在修净土,

其实,
遇到啥子灾难来了,

他不念佛号,
要念
《 大悲咒 》
才消得到灾难;

超度亡魂了,
要去放焰口,
念佛不顶事;

忏悔罪业了,
要拜梁皇忏,
认为念佛不顶事。

这个,
他都举了很多,
这个都叫念佛不专一,
实际上也就是并未懂得净土法门的原理。

我们要承认我们是凡夫,
连大阿罗汉都不懂,

我们懂啦?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
说这个法门好是好,
要求做到一心不乱,
但我们这些人一天到晚都很乱的,

往生怕没有希望?!

这个怀疑,
也是不必要的。

妙莲长老是当代的净宗大德,
他是很有成就的人,

他说 :
“ 至诚恳切 ”就是
“ 一心 ”,

你至诚恳切地念佛,
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

到了临命终时,
肯定佛来接引,
这个就叫带业往生。

并不要求你做到一心不乱,
能做到一心不乱当然好,
做不到也没关系,

但是必须按按照这个做 ──
至诚恳切,
这是念佛的秘诀。

所以我们在危险关头,
紧急关头,

你念几声都有感应,
因为那个时候至诚恳切。

五逆十恶的人,
他看到地狱相现了

( 平常认为这个是骗人的嘛,
哪有什么地狱!

那个时候亲自看到了,
梦中看到了 )

那阵吓慌了,
那个时候念佛至诚恳切到了极点,
一下就感应道交。

所以这个并不难。

当然必须持戒,
这也是妙莲长老讲的。

我们出家师父
( 比丘、
比丘尼 ),

我们不要说
“ 具足戒 ”,

最少
“ 沙弥十戒 ”
必须守好,

守不好
“ 沙弥十戒 ”,

决定堕落,
绝对堕落。

“ 沙弥十戒 ”
就是四条根本戒嘛,

淫、杀、盗、妄,

另外加上不著香花、
不过午餐食,

不坐卧高广大床,
这个是解决我们对物质欲望的要求。

我们既然想了生死出轮回,
你还去贪着五欲,
贪着物质享受,
那就成问题了。

所以,
要乐道安贫。

什么是道?

持戒修行就是道。

你精神生活充实才能安贫,
精神生活空虚,
当然只有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那是生烦恼,
造罪业,
不但往生不了,
恐怕下一世人身都保不到。

我们在家的居士同修必须守好
“ 五戒 ”,

守不好五戒,
下一次人身都保不到,
你还能往生吗!

但是,
光守五戒还不行,
五戒守好了,

你也只能是人天道的善人,
你下一世在人天道亨福报;

守好
“ 居士菩萨戒 ”
也不行,

还出不到轮回,
必须守
“ 八关斋戒 ”。

“八关斋戒 ”
是佛陀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出家人的戒,

也是考虑了在家人不可能按出家人那样天天守这个戒,

佛法是非常近人情的。

一个月只有六天,
守六斋日,
这个并不难作到。

佛经上说明了把这个守好了,
你修净土法门,

可以中品中生,
还不是下品。

在这里我奉劝在座的居士同修,
一定要守好这两个戒,

守好
“ 五戒 ”
保人身,

守好
“ 八关斋戒 ”,
是往生的保证。
  
还有人怀疑,
说念佛人死了以后,
是不是往生这个问题说不清楚,
还是个怀疑,

这个说法毫无根据,
我们看祖师大德咋个说的,

彻悟禅师
( 净土宗的祖师 )
他这样说,

临终的瑞相,
就是往生的验证,

那是客观标准,
不是凭哪个说。

妙莲长老说得更具体,
“ 死了有瑞相,
一定生西 ”。

他这一篇开示在
《 往生有份 》
第二集上,
他谈得很清楚。

种瑞相,
并不是好难,

譬如说,
死了过后象睡着了一样,
面部的颜色很好,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
肢体柔软,
这都是瑞相,

只要这样,
这都是往生了。

这里我不详细解释,
请看我那一篇
《 临终念佛往生 》,

我引证妙莲长老那篇开示,
这可消除我们的怀疑。
  
往生净土是最容易,
了生死最容易。

当然,
如果下品往生,
只能说到那里去修行,
就是说只要录取了,

不会开除你,
成绩再差吗,
多读一些时间,
多留几级,
还是要毕业嘛!
  
总起来说,
上面对于
“ 净土易行难信 ”
这个问题,
只能说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大家不幸生到末法时代,
但是,
也很幸运地能闻到末法众生对症良药这个法门。

昌臻自己也是很辜负佛恩,
辜负师恩,
走了很多的转路,
才算是把信心坚定了。

自己也在佛前发愿,

也在师父面前发愿 :

有生之年,
一定专修专弘净土法门,
决不动摇,
决不改变。

最后,
我引用圆瑛法师三句话 :

“ 求福、
求慧、
求生净土。”

跟在座的同修们共同勉励!
  
谢谢各位!

很安定,
很安詳,
不會多動,
這是出家人的本色。

出家人無欲無求,
甚麼都不在乎,
甚麼都不希求,
只是專一地去做一件事,

就是「 唯道是務 」,
唯有向道,
唯有向解脫向涅槃,
唯有修戒修定修慧,
是出家人唯一的工作。

這段經文,
顯示了出家主要在於發出離心,
要出離煩惱,

出離三界,
出離一切人所愛染的。

世俗人可以發增上生心,
希望有進步,
希望明年比今年進步,
希望來生的福德比今生好,
這是人天乘所發的心。

我們出家人,
學大乘的就講發菩提心。

但無論大小乘,
出家人都要發出離心,
要離煩惱出三界,
放棄一切財物眷屬,

如果不發出離心,
我們就不可以受用到出家的好處。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第三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

「 出家之人,
卑下活命,
剃髮持缽,
家家乞食,
如被禁咒。

所以然者,
為求勝義故,
為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究竟苦邊故,

諸善男子,
汝不為王賊所使,
非負債人,

不為恐怖,
不為失命而出家,
正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汝等不為此而出家耶?」

佛教誡當時的比丘 :

出家的人,
是要「 卑下活命 」,
要持缽乞食,
要把頭髮剃除。

世俗人很注重頭髮的裝飾,
有頭髮才可以裝飾,
沒有頭髮就不能裝飾,

無論是做官或是做其他職業,
無論是男是女,
把頭髮裝飾好,
就代表他的身分地位。

但出家人把頭髮剃光,
就不可以裝飾了,
不需要把時間花在打扮上。

佛制時,
每個出家人都是三衣一缽,
不可以有四件衣,
不可以有兩只缽。

釋迦牟尼佛以前是太子,
他有很多兄弟都是皇子,
還有一些王官大臣,
後來跟隨他出家,
他們也一樣在僧團中過簡樸的生活。

當時的比丘,
每天上午拿著缽在俗家人的門外,
靜默地站著,

如果他們對三寶有信心,
願意種福田,

他們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
拿著食物,
恭恭敬敬地跪著供養出家人。

而出家人不可以因為某家富有就去那家乞食,
或某家是我的親人,
就去某家乞食,

一定要依著次序去乞食,
最多只可受七家的供養。

如果一家的供養已足夠,
就可以不再乞,

但如果當天乞了七家仍未夠,
即使挨餓,
也不能再去乞食。

這就是
「 卑下活命 」。

就算出家前是皇子或大官,
有權有勢,
有地位,
有財富,
有錦衣美食,

但出了家就要全部放棄,
就要這樣生活。

他們放棄榮華富貴,
過著簡樸的生活,

好像被人念了禁咒,
被人咒到傻了一樣。

印度人很喜歡念咒,
醫病要念咒,
捉蛇要念咒,
害人也要念咒。

「 禁咒 」
即是被人害。

他們有大好家庭不去享受,
卻到處去乞食,

到底是為了甚麼?

他們是為了求勝義,
也即是為了求涅槃求解脫的緣故,

為了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所以不惜犧牲一切世俗的享受。

如果我們不盡形壽來修諸梵行,
被眷屬財物牽制著,

就沒法子放下一切專心修行,
就沒法子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現在的世間人,

都未能免除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等種種憂悲苦惱,

確實是苦海無邊,
只有放下一切來修行斷煩惱,
破我執,
斷無明,

才可解脫生死,
超出三界,

才可以永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盡了苦的邊際,
就可以登彼岸。

中國古代的人,
如果犯了法,
欠了債,
出了家就沒事了。

但佛制時的出家人,
很多都不是被國王所逼害而出家,
也不是因為犯了法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債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免恐怖的事情而出家,
不是為了保存性命而出家,
而是為了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出家。

佛對比丘說 :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既然是為了解脫而出家,
就要精進修行,
要無所罣礙,
把甚麼都放下。

這段經文點明了出家是為了甚麼,
而且說得非常明白。

第四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經中有一婆羅門問阿難 :

「 阿難,
汝何故於瞿曇所出家?」

「 瞿曇 」
是指釋迦佛的姓,
釋迦是族名。

釋迦佛有三十二相,
阿難尊者有三十一相,

他的相貌非常英俊,
差不多有佛那麼圓滿,
他非常聰明,
很令人歡喜,

又是比丘中最年輕最英俊的,
所以那個婆羅門看見他跟佛出家,

就覺得很可惜,
也覺得很奇怪。

阿難簡單地回答 :
「 為斷故。」

婆羅門復問 :
「 斷何等?」

阿難回答說 :
「 斷貪欲,
斷瞋恚,
斷愚癡。」

貪欲、
瞋恚、
愚癡是三毒,

也是根本煩惱,
如果斷了三毒,
就可以破無明,

斷除一切煩惱,
就可以了生死,
得解脫。

我們出家剃頭不是為了貪圖涼快,
不是為了別人叫我們師父,
而是為了斷貪瞋癡。

從以上的幾節經文,
我們可以體會到出家的作用,
主要是要破除世人的自私心和狹隘性。

世俗人因為被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親族束縛著,

要牽掛自己的父母、
子女、
兄弟等等,

他們一定有自私心和狹隘性。

而出家就全部捨棄,
放棄了世人所執著的自私性和狹隘性,
放棄了自我,
放棄了家庭,
放棄了親族,
放棄了一切財物,
放棄了名聞利祿,
把一切都放下了。

出家也有
「 消極 」的一面

有的人會想 :
這樣會不會很消極?

這到底是不是消極呢?

或者有人以為,
那些事業失敗,
情場失意的人,
為了逃避現實才會出家。

這種想法是錯的。

如果有人這樣出家,
他的動機就不正確。

我們出家,
純粹是為了斷煩惱,
了生死,
得解脫,
是為了普利眾生。

這樣的出家,
絕對不消極,
絕對不是逃避現實。

如果講出家有消極的一面,
那是消極於自我,
消極於財利,
消極於世人所貪愛的一切。

但另一方面,
卻是積極於向解脫,
積極於向寂滅,
積極於修梵行,
積極於修戒定慧。

這種大積極,
世間上的人都做不到。

這種不是逃避現實,
而是超現實。

世間的現實并不理想,

生老病死有甚麼理想可言?

有親愛就有別離,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有甚麼理想可言?

所以我們要超脫它,
改造它。

我們出家就是要超脫現實,
改造現實,

由不理想而達到理想,
這就實現了所謂出煩惱家。

我們出家,
並不只是形式上剃了頭,
穿上僧袍那樣簡單,
主要是為了出煩惱家,

出了煩惱家才達到解脫、
自在的目的。

所以,
依佛制,

就要用無家、
無私、
無我這種平等的方式來修學出家法,

修學佛法,
修學解脫法。

在僧團裏,
所謂的六和共住,

就是無我、
無私、
平等。

大家住在一起,
所有人都要持戒,
不管你在家時怎樣有地位,
怎樣有財富,
出了家,
人人都要守戒律,
要戒和同遵。

大家都要智信三寶,
見解是一樣的,
就是見和同解。

大家的受用是一樣平等的,
不會誰厚誰薄,
人人都是三衣一缽,
就是利和同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很多人都说你是一个很百变的孩子,但是其实在我心中,你一直都是我初见时,会咧着嘴笑 转着呼啦圈让全场都欢呼的小豆丁,当时我还不知道,我后来会这么关注
  • 胡先煦 情绪稳定的卡皮巴拉啊啊啊胡先煦演的小林总好像卡皮巴拉啦哈哈哈哈哈哈[允悲][允悲]林臻东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绪都很稳定——被人占用身体还要收拾烂摊子、被妈妈
  • 我知道是自己太闲了,但是我又不想去改变,于是日复一日:很晚睡很晚起不规律饮食不爱运动不爱社交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皮肤和心情变得越来越糟糕……#带着边框一起拍#本来
  • 但当她兴致冲冲抱着琴来到谢长庚面前,还未开口,就见他冷着脸道:“你也配抚琴?”秦子依盈盈一笑,我见犹怜:“不知怎的,心头总有些不安,便来看看你。
  • 今天跟婆婆也聊了一会她一个劲儿地说我已经很努力做个好妈妈了可以了有点泪目就是这样一点点被亲爱的家人治愈小的还不理解我我也理解谁不是孩子过来的呢只能说我的方式不适
  • #任嘉伦[超话]# ④~ -任嘉伦平安喜樂 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青岛,去他出生的地方,吹他吹过的风,吃他吃过的美食,走他走过的路@任嘉伦Allen ⋯♡⋯❀ིྀ
  • 这个世界很有趣的,可大多数人都不太理解生命的意义,其实古代的大咖早就说了,阴阳交替,女人是阴,男人是阳,男女在一起不是如动物般的兽欲,而是相互吸引相互帮助相互依
  •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 目前吴颂展厅中展示的多数古树图文,是经我们前期大量的田野调查后,筛选、拍摄、写作的,馆方在这方面给予了我们充分的信任及自由的发挥空间,比如展陈虽然主要讲述“吴中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四物汤是经过肝经的药物组合,在肝血不足的情况下,服用四物汤通常会有不错的效果,也可以使用中成药四物颗粒。”意思是说,气血是生命的根本,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运转的机
  • 目录:“潇湘”意象的文化基因(代序) 第一章 湘妃史迹之六大文献系统 一 《尚书》二典:确定虞舜与二女的婚姻并赋予“至孝”的重大主题二 《山海经》:确定湘妃处江
  • 又是初会……人不能总这样啊[裂开]又是第三次……才会真的用心学从3月28张子订婚回来就说今年要好好学把会计学堂的课都听一遍以我正常去年状态那是听过及记住啊[泪]
  • 『解』故事总在被时间重复印刷情感因岁月而淡出了油彩聚光灯照亮着这一整个舞台却无法照亮人们在纸上留下的一段段黑白是否可以有一种声音叫做音乐我们打着简单的步调说着心
  • 我都好喜欢~《全明星运动会》里为了努力拼搏的;《全明星观察中》明明是老四却最像老幺的大厨;《娱乐百分百》幽默风趣的主持……还有好多好多一想到这些,脑子里又有画面
  • 感觉今天好像做梦一样早上起床点的外卖没送到 自己去拿店员还感觉我占了便宜 起床先生气了一把 又去餐厅买了麦多馅饼当早饭 外科老师这个讲课比喻也是有点搞笑 用好丽
  • [送花花][送花花]领票方式:微信:1.微信转发推文集赞102.推文评论区点赞量前15名3.推文评论区发表独特见解(选取15位)QQ:1.QQ转发推文集赞10抖
  • 这两晚和好久不见的朋友们在一起吃饭聊天真的太开心了哇每次都要感慨一遍:这世界上真的不能没有女孩子[泪][泪][泪]正义宝宝好像一只小精灵‍♀️爱噜!元气美少女[
  • 分手后 我们默契的不再打扰朋友不像朋友恋人不像恋人陌生人不像陌生人这就是我和曾经深爱过的人现在的关系我们做过那么多亲密的事吐露过那么多次的心声现在却变成了最熟悉
  • 当然不是”你很狐疑看着我说,“怕不是这样的吧…”其实当时眼眶就有点湿润了,我不敢继续往下聊,我怕我会忍不住。我想记住一切一切细节,我想不要忘掉和你有关的所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