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证实:“遏制政策创始人”乔治·凯南曾严重警告,北约东扩是美国最致命错误!】编者的话:作为美国“遏制政策创始人”,乔治·凯南(1904年2月16日-2005年3月17日)最为人熟知的是1946年2月22日撰写的那份从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发送到华盛顿,建议和平“遏制”苏联的“长电报”。但冷战结束后,作为曾经的外交官和历史学者,凯南多次警告美国政府:“北约针对俄罗斯的持续扩张将是美国政策中最致命的错误。”他甚至不再为美国国务院工作,而是到高校任教和专注于著书立说。美国纽约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学者詹姆斯·派克就是凯南晚年多本著作的编辑。近日,派克以这一特殊的“编辑与学者”双重身份,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回顾了凯南提出“遏制”政策和拒绝新冷战的真实想法,并讲述了自己对乌克兰危机升级、北约与俄罗斯关系、中美关系等问题的观点。

“对于冷战后的美国,扩大北约将是最致命的错误”

环球时报:能谈谈您与凯南的合作吗?



派克:我第一次见到凯南是1980年,当时我被他的经纪人推荐做他一本文集的编辑。记得凯南看了我列的文集入选文章目录后说:“派克先生,你既没有选‘长电报’,也没有选我在20世纪40年代以‘X先生’为笔名发表的那篇有关遏制苏联、饱受争议的文章。你是极少数不愿意这样做的人,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我认识凯南时,他最关心的问题似乎已变为“美苏关系以及日益严重的核危机是否会失控”,而且他明显表现出对美国没有能力明智处理对苏关系的担心。后来,他还问我:“你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是‘核幻觉’还是‘核错觉’?”我回答说:“‘幻觉’表明存在误解,而‘错觉’是一种危险的、具有欺骗性的想法。”他同意我的建议,于是,书名就变成《核错觉:原子时代的苏美关系》。

我和凯南合作的第二本书是《命运的联盟:法国、俄罗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我们最后一次合作的书是《生活速写》。这本书涉及他在旅行中的简单记录,时间跨越70年。我的工作包括阅读他那些仍受到限制的文件,然后一起探讨这本书可以采用哪些内容。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凯南头脑非常敏锐,而且对美国缺乏文化素养等社会问题感到不安。

环球时报:凯南被称为“美国遏制(苏联)战略的设计师”。但1998年5月美国参议院正式批准北约可以东扩后,凯南就表示这是一场新冷战的开始。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凯南如何看待苏联解体后北约东扩的问题吗?在他看来,北约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才能确保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稳定关系?

派克:如果想要理解凯南对北约的看法,关键就是要回看他为什么一直反对北约的建立和发展。是的,凯南在1946年从莫斯科发出的“长电报”和1947年在《外交事务》上以“X先生”为笔名发表的文章让他被公认为“美国遏制(苏联)战略的设计师”。然而,他认为遏制应该是政治的、经济的和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而不是军事上的。凯南在当时以及一生中都反复强调,他从未觉得俄罗斯人要军事入侵西欧。

在当时,凯南当然是“马歇尔计划”的坚定拥护者,但当北约(东扩)的想法出现时,他作为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强烈反对。原因是他认为这会导致一个永久分裂的、军事化的欧洲出现。凯南认为与俄罗斯人达成任何可信的长期解决方案是可能的,最终也是有必要的,但北约的做法导致没有任何空间与俄罗斯达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凯南对北约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扩感到如此震惊。凯南希望找到欢迎俄罗斯融入欧洲的方法。他也表示,这需要时间,因为这将是困难的。

但随着北约东扩,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凯南认为北约一直存在下列问题:军事化思维泛滥,倾向于将俄罗斯妖魔化为“敌人”以及倾向于从军事力量而不是更根本的问题上去考虑。所有这些都意味着——美国无法对这样的一个历史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因此,他表示,“对于冷战后的美国,扩大北约将是其政策中最致命的错误”,因为它将“激起俄罗斯舆论中的民族主义和反西方倾向”,“恢复东西方关系中的冷战氛围”,并让进一步削减核武器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不可能。

因此,凯南希望北约如果必须存在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一个“以某种方式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系统。这个系统甚至都不应该含蓄地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敌人。凯南还写道:“为什么在冷战结束后充满各种希望的可能性下,东西方关系却集中在‘谁将与谁结盟’的问题上,并暗示在未来完全不可预见和最不可能的军事冲突中‘谁与谁进行对抗’?”

“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会让世界更和平”

环球时报:您能详细谈谈凯南的晚年境况吗?

派克:虽然凯南的观点在政府圈子里被忽视,但他晚年的公众形象和声誉相当高。因为他的担忧符合公众对美俄重新爆发冷战以及核军备竞赛、导弹部署等问题日益加深的不安。他被排在那些警告“生态灾难”的人的前列。他还反对过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凯南对那些年不断增长的“反苏反俄狂热情绪”发表了强烈的看法,并认为华盛顿和太多的美国人“在潜意识中需要一个外部的敌人”。凯南还坚持“对美国权力的限制”。有一次我们吃午餐时,他和我聊起杜鲁门总统时期的国务卿艾奇逊,并表示“其不了解权力”。凯南当时解释说,在华盛顿的信仰中有异乎寻常的狂妄自大: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认为它可以构建一个全球体系,以此来控制自己的盟友,尤其是德国和日本,并以此对抗自己的敌人。他认为,华盛顿在掩饰自己越来越非理性的企图——成为每个地区的支点、“管理”游戏规则、将北约东扩到俄罗斯的边界、坚持美国“普世价值”,但这些最终将导致悲剧性的结果。因为所有这些都避开了凯南一生中谈到的“对权力的限制”。凯南反复强调,美国制定连贯的战略思维几乎变得不可能,因为美国拒绝对自己的权力加以限制,也拒绝对解决紧迫的全球性问题持开放态度。

环球时报:回到乌克兰危机,我们也想听听您的见解?

派克:乌克兰危机的关键要追溯到美国和北约(以及欧盟)拒绝接受一个不威胁俄罗斯的独立和保持中立的乌克兰。北约1999年和2004年两次大规模东扩,清晰地暴露出华盛顿的基本议程:首先是要严重削弱俄罗斯的长期影响力;其次是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扩大后的北约中的核心地位。有分析认为,美国拒绝与俄罗斯就基本问题进行谈判,且多年来在乌克兰采取了很明显的导致危机升级的行动——从“民主促进”政策,到所谓的“橙色革命”,再到大量资助、训练和武装乌克兰军队等。

谁也说不准华盛顿在自己不断深化的治理问题中要走向何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在繁荣时期,动员起来对付一个“敌人”往往会带来一种虚假的团结感,而那些日子已成为历史。曾经,美国可以负担大量的军事开支和不断置身于战争的成本,也能让大多数美国公民仍享受相对优越的经济福利,但现在美国做不到了。至于欧洲,一个追求更独立、更少结盟的欧洲可以在世界上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那样的话,欧洲可以放心地去应对气候和核问题,力争创新全球治理模式,而不是被卷入长期的“再军事化”,或者更糟——在华盛顿的怂恿下将自己的军事存在扩展到亚洲。

环球时报:中美之间既有分歧也有共同利益。您认为,两国还有可能携手努力,让乌克兰危机尽快化解吗?

派克:如果美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降低自己的调子,那么,美中两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解决当前的危机。当然,这需要美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方向,而不是中国。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这样做。不过,我们应该记住,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欧洲人开始认识到,如果(美国)采取当前针对乌克兰危机的这种外交政策,既不会让世界更和平,也不会让世界有足够能力来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等其他具有威胁性的生存危机。解决这些危机需要以正义感为基础的、创新的全球治理方式,而推动这些方式的应该是一种区别于美国和北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俄罗斯所采取的那种策略。

“中国崛起,美国没有做好任何准备”

环球时报:您认为在拜登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会有明显改变吗?

派克:尽管大多数迹象表明美中关系日益紧张和不稳定,但拜登政府有可能改变自己对华政策的一些方面。拜登政府正在大规模增加国防预算,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挑衅性措施,试图动员美国的传统盟友加入其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

同时,拜登政府还在延续特朗普将美国贸易政策武器化的做法,并试图利用对俄制裁进一步推动美中经济“脱钩”。

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放在中国的历史性崛起在各方面给美国带来不安的大背景下来看。作为一个非同寻常的非西方文明,中国正在走向全球权力的中心。美国历史上没有为这种情况做好任何准备,无论是在政治、文化、心理、种族还是战略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中关系的前景仍很严峻。

但抛开可能的“黑天鹅”事件不谈,鉴于美国对华政策一成不变,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这不是冷战时期的重演。冷战时期,美国国内的“恐共”情绪和对苏联、中国的妖魔化描述相互结合。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出当前美国民众对中国持相当负面的态度,但实际上在美国受访者最关切的问题中,有关中国的排列很靠后。我怀疑是否真的有很多美国人把中国视为华盛顿治理体系日益失调的根本原因。中国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精英群体所关注的,而这种关注主要为美国军工集团的利益服务。

其次,美国政治机构在中国议题上存在分歧。拜登总统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失意的民主党,且党内的进步派和拜登之间也存在矛盾。进步派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态度强硬,同时探寻各种国内改革。而拜登的预算和外交政策议程与进步派的主张相冲突,这让他们深感不满。

第三,尽管美国大企业的精英并不打算公开质疑华盛顿的对华政策,但他们内心也很矛盾。因为对许多人来说,以各种方式与中国“脱钩”以及拜登政府对俄制裁有可能加速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私下里,一些人担心美国已失去通过美联储、华尔街和庞大的政府赤字运作来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多年来老有人在谈论“中国的崩溃”,但正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所显示的那样,美国已经将“系统性风险”这一概念制度化,变成了美国经济运作的核心。如果没有中国在2008年到2009年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很难知道今天的全球经济会是什么情形。(《环球时报》4月19日7版文章,作者: 夏温新)

网格化筛查、第一次全上海抗原检测、鸳鸯锅封控 ,都像上辈子的事儿了。 最近的生活只剩下了核酸检测和团购抢菜。朋友圈多次被求救信息和各种“造谣录音”刷屏。 可能这确实是一些人的末世。 这雨声让人难眠,此时此刻楼下有大货车卸货的声音,也许是明天六点要发放的抗疫大礼包。突然就好奇那些当权决策者的三餐和睡眠质量。但是再想到三胎政策时网友所言“让你生你就生 你的哀嚎算什么” ,好像也就有了答案。 #Jesus Was A Cross Maker-Judee Sill[音乐]#

#初晨[超话]#是21年春刷抖音看到你打野高光操作而喜欢你的,是认识你后才认识的AG,从去年世冠开始就一直有一些人对你质疑,对你谩骂,不管你是否有高光,不管是否是你的问题,感觉只要比赛输都是你的问题,现在只希望你不会被这些舆论击败,希望你能一直保持初心,不管之后的比赛结果,以后喜欢的只是初晨不管前缀是什么,加油小陶[抱抱][抱抱][抱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根据疫情防控措施安排,上海加拿大签证申请中心将于2022年6月8日重新开放。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rangement of pand
  • 美飞行员急忙向右侧机动规避,试图摆脱苏-27UB的攻击,可依旧与第一回合一样,F-15D在机动性能上略逊一筹,始终无法摆脱苏-27UB的尾追,最后不得不再次被“
  • … 人生古稀旅途不平安 … 冷暖变更,冷嘲热讽落魄,理“应”都承受过 … 中庸之道不得不克己! 能觉知己过,即是善念已起。
  • 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在地铁站或美术馆,孤独像睡眠一样喂养我,以永无止境的堕落需要音乐取暖,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但不能喜欢,现代人,爱的无奈,爱的苍白我们失去
  •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的本性,那她的美就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因为人生活在世间,浮世沧桑过后若还能保持淳朴的初心,那将是人之大美。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的本性,那她的
  • 晚上走出去溜gai,喜欢两个人的二人世界哈哈哈哈哈,又跑到人家猫咖里坐了坐,发现一只金吉拉真的太漂亮了,小男孩儿像个小女孩儿,萌萌哒,又听话又软软糯糯的,一对比
  • 因为煞乃刚暴之人,虽然处在官星礼义之乡,也很难由礼义而化,因此很难变杀为官的,除非官星高透,而七杀暗藏,如此则说明官星果敢决断,隐恶扬善。官星为正直高雅的贵人,
  • 而且,因为我的牙龈发炎得厉害,接下来需要每天早晚用一种处方消炎药漱口,两周后来做一次复查,他会在复查后再给我补四颗牙……牙医大叔说得云淡风轻,我却听得毛骨悚然,
  • 高秋梓现在是不适合出道的,减肥减到一半跑来参加女团选秀笑也不克制,哭也不克制典型在美满家庭宠爱大的小孩,很随性上了这个舞台,推到挑剔刻薄的人群眼前还没学会藏好自
  • 当你愿意花下这笔耗费不浅的光阴去书写自己最最真诚的情感,当你久握笔尖的五指变得僵直却依旧感到值得,当你愿意甚至享受把点点滴滴一一回放和复现在脑海甚至于说仅仅是有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哎,反正就是那种修仙的感觉,漂浮在空中,姿势是打坐的样子,浑身散发着细碎的金光,与日
  • “妈妈妈妈,我知道,就写播音的播吧。” (小马宝莉其实是独角兽)我懒洋洋的随便按照她的话写下来,写到bobo时停顿了一下,她立刻问“妈妈,怎么不写了呀?
  • 最终以我的胜利告终,虽然我美丽而又蛇蝎心肠的主人没收了我晚饭里为数不多的几块肉,不过今天我心情还是很美好去给太爷太奶上坟,山坡上紫色的牡荆谢了,落在黄色的蒺藜花
  • 最后老师祝我们学业爱情都顺利,有个美好的未来,大家不言而喻地笑了(是谁很想吃老师和白马王子的瓜又不好意思问我不说了)昨晚写完了数学史的论文,今天再细化一下应该就
  • 因为我从小到大肤色都比较黑,在尝试了无数美白秘笈后,我终于醒悟,人呐,不能和自己的基因作斗争! 此刻,想代萧书仪感慨一下:没有什么比失去挚爱更痛楚,如果有,就
  • 其实就是告诫胡媚娘少点欲望和野心,踏踏实实地修行,无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跟我们现在说得“无欲则刚”是差不多的意思,而胡媚娘非但不听劝告,还非常没有自知之明,最
  • 老王:他骚起来根本不是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其实也是有感动的事:一群在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少年坐在一起,复盘比赛,努力的,认真的,专注的眼睛,赋予了电竞这个词灵魂,
  • 还是那个熟悉的院子,却没有在门口迎接我的姥姥……走进屋,姥姥躺在床上,头发全白了,说话有点费劲,(回去之前老妈就说,这次姥姥是肺上不好,好像是肺衰竭……)姥姥看
  • ”记者:“请问您是不是参加过全球性的恐怖文章大赛并且拿了第一名呢?”记者:“我看了酌鹿之后,发现您写的真的很好。
  • ——《龙猫》19、因为你,我想要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不想成为你的负担,因此发奋,只是想证明我足以与你相配。——《魔女宅急便》25、信仰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纵身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