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佛说阿弥陀经》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莲池赞】 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宏开,普愿离尘埃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三拜)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見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shè)、摩诃迦旃(zhān)延、摩诃俱絺(chī)罗、离婆多、周利槃(pán)陀伽(qié)、难陀、阿难陀、罗睺(hóu)罗、憍(jiāo)梵(fàn)波提、宾头卢颇(pō)罗堕、迦留陀夷(yí)、摩诃劫宾那、薄拘(jū)罗、阿㝹(nóu)楼驮(tuó),如是等诸大弟子。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qián)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及释提桓(huán)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shǔn),七重罗网,七重行(háng)树,皆是四宝周匝(zā)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gāi)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qié)、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p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pí)跋(bá)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chù)鞞(pí)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chuáng)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jǔ)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chuáng)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fàn)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suō)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佛说阿弥陀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往生咒)(三遍)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念圣号】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称三拜)

【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一拜)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一拜)

和南圣众。(三称三拜而毕)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法師:什麼是我們心目當中追求的-第771集~第780集|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什麼是我們心目當中追求的-第771集
淨法師:專聽自己心裡念佛的聲音-第772集
淨法師:念阿彌陀佛心不專也利益-第773集
淨法師:十世是從眾生妄想分別當中產生的幻覺-第774集
淨法師:緣聚時 緣散了就沒-第775集
淨法師:你以受用 但不以執著-第776集
淨法師:假中之假 要把它看破-第777集
淨法師: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非常重要-第778集
淨法師:把我們的心變成阿彌陀佛-第779集
淨法師:極樂世界沒退緣 這個世界的逆緣很多-第780集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什麼是我們心目當中追求的-第771集

「身及諸根,增減」。身是從總的說,諸根是分別說。 諸根指的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意是第六識,第六識的根是第七識,阿賴耶是六識的總的根本,六識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 增減,修行證佛菩薩的果位了,沒增;縱然墮落在三惡道,它也沒減,說明什麼?六根的根性、六根的作用生佛是平等的,六道眾生跟法身如來是平等的,這是事實真相。 這個經文比什麼都重要!為什麼?你明白之後,你就求必應。我求什麼?我求圓的聰明智慧、圓的大德大能、圓的相好,這我們心目當中追求的。 沒?。在哪裡?自性本自具足。佛就是教我們,向外求求不到,外面沒,心外法。到哪裡求?向內求。所以佛法叫內典,經典叫「內典」,佛學叫「內學」,一切都是向內。 觀音菩薩成佛了,用什麼方法?反聞聞自性,向內,他用耳根。 我們用眼根行不行?行,眼根也要往內去見,不要往外面見,往內就見性了,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統統要向內。 向內是自性,把根本找到了;向外是枝葉,枝葉是萬法,量邊。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專聽自己心裡念佛的聲音-第772集

觀世音菩薩這個反聞就非常值我們去深思,怎麼個反聞法?實在講,真些人會用功的,它就在眼前。淨宗這個法門,觀世音菩薩修的,怎麼修法?聽心裡面念佛的音聲。 我們口不念佛,心裡面念佛,不是金剛持,金剛持口動,口不動,默念,默念外面人完全沒覺察到,自己耳朵聽,聽我們心裡頭念佛的音聲。沒?,別人聽不到,我自己聽到。 你不要聽外頭聲音,專聽自己心裡念佛的聲音,就是反聞。 聽到什麼樣的功夫?不受外面音聲干擾,外面不管聲音是什麼聲音,沒聽見,只聽見念佛的聲音。行嗎?行。 佛經裡頭故事,世尊曾經跟國王,叫國王做實驗,在這個很熱鬧的活動當中,找一個死囚來做實驗,叫這個死囚頭上頂了一盆水, 告訴他:從這個街頭走到街尾,能夠一滴沒灑出來就赦你罪,就放你了;如果滴了一滴下來,馬上執行砍頭。這個囚犯聽了之後,確實這一盆水從街頭走到街尾一滴沒漏。 國王問他:那些唱歌跳舞的,你沒看到?沒看到;沒聽到?沒聽到。為什麼沒聽到?我的心只想到水一滴不能滴下來。 他的心就在水上,外面境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國王相信了。所以海賢老和尚常說,「天下難事,就怕心不專」,這心要專一,心真能專一就能見性,「反聞聞自性,性成上道」,專注。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念阿彌陀佛心不專也利益-第773集

我們功夫不力,原因在哪裡?沒專注,我們是用散亂心在念佛、散亂心在聞法,心不能凝聚成為一心。經文裡面講到修行的方法,只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行了。 淨宗教我們專念阿彌陀佛,從理上講,專念任何法門都成就,都能性成上道,為什麼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不專也利益,這個了不起,只要能伏煩惱就決定往生。 臨命終時心專,念一句、念十句都能感應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這個是量法門裡頭所沒有的,這就是說明為什麼教我們念阿彌陀佛。 念別的,真正是念到一心,專注是一心,決定沒雜念、沒妄想,唱歌跳舞在你面前沒看見、沒聽見,專到這個程度,那管大用。 不能到這個程度,還能聽到外面聲音,還能看到外面色相,但是心裡頭這句佛號沒間斷,這叫帶業往生。 帶業往生只淨宗一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找不到,量法門裡頭也找不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十世是從眾生妄想分別當中產生的幻覺-第774集

這個經裡頭偈子,一首偈,「若人住億劫」,這是比喻,「盡力常算數,亦復不能知,世尊之壽量」,這個世尊是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的是應身,應身住世八十年,他的報身、他的法身量壽,真量不是假無量。 「今經云能於一念,住量劫,此即《華嚴》事事礙法界十玄門中之十世隔法異成門」。十世是講時間,過去三世、現在三世、未來三世,這叫九世,再加上根本的一世,十世。 十世隔法是從眾生妄想分別當中產生的幻覺。 如果沒起心動念,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叫功夫?不起心不動念,佛的功夫;起心動念,沒分別執著,菩薩的功夫; 起心動念、分別,沒執著,是阿羅漢的功夫。沒執著就是清淨心現前;沒分別,平等心現前;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經上用個覺字,都在經題上。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緣聚時 緣散了就沒-第775集

從哪裡學?不執著學。要想不執著,首先要了解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世出世間包括佛法都不是真的。這些法從哪來的?因緣生法。 《中觀論》上說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這個「我」是佛,佛說的,那是。為什麼?緣聚好像,緣散了就沒。 聰明人不必等待緣散,緣聚的時候就曉它是一所,所以他能夠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在自性裡面,自性裡頭沒一法,是常寂光,所以他不起心不動念。
在實報土裡面這叫一真法界,為什麼?這個裡頭現一切相,能生萬法,這些萬法都是不生不滅的,所以稱為一真。跟十法界比,十法界的相是生滅,剎那生滅。 實報土裡頭念劫圓融,所以它沒生滅的現象,但是它不能脫離《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相皆是虛妄」,不過這個虛妄裡頭沒生滅相,不像十法界,十法界的相虛妄相,很容易看出生滅。 這個裡頭沒生滅,沒生滅,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它隱現,緣的時候現相,沒緣的時候不現相,隱現不同,隱不能說它沒,現不能說它真,這是實報土,比的微妙。 大乘佛法這重要概念,一切經裡頭常常提醒,就是虛妄。虛妄就不會執著,慢慢學著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造業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招牌羊棒骨就太咸了,而且巨大一根,看人数,人多可以试试[思考]虽然每次组织有点痛苦,但我似乎也不讨厌这种场合,蛮听听大家谈天说地,也挺有意思的[并不简单]️‍♂
  • 时光是顽皮的脚丫,撩着池面时很给面子,想走人时池水急了拍上岸来,汹涌到人跟前却停下,说自己爱过恨过狂喜过不解过,你可以走到任何地方,但我不能,你是池水的全部了。
  • 况且,我们在冬季坚持跑步,还有这些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1、减肥效果最佳在冬季跑步,由于在寒冷的环境中,身体会燃烧更多卡路里来维持体温,在同等的运动量下,冬季跑步
  • ‮果如‬在人群中遇到一‮眼个‬睛很吸引‮,人‬气场强大有吸‮力引‬的小‮爱可‬,那多半就是‮的你‬命中注定的另一‮吧半‬。无论是‮生男‬还是女‮,生‬这一组牌‮
  • 28个小细节,让你成为更靠谱的人1.每天早上起来,刷完牙后,喝一杯温水。我父母的意思是,已经买了房子并加了女方名字,就不要彩礼了,但是他爸妈一定要,说是他们当地
  • 所谓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能不断发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这也是伯克希尔能在标普指数下跌16%时,仍能上涨4%,一跃成为美国第五大市值的公司,超过了特斯拉的原因。台积
  • 尽情的享受当下快乐时刻#海南旅游# #海南小众旅行# #海南旅行攻略# #海南去哪玩# #海南白沙# 茶知识丨水按其中含有的物质可分为:软水与硬水两种。今年
  • 我们对病毒了解更深入,能够迅速检测到感染,在治疗方式方面也更多样,国内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疫苗接种率较高,没有禁忌的大多数人都接种了疫苗,也是重症率,死亡率越来越
  • 好像最懂你的她来了,她不需要你说话,就已经读懂了你的全部…她懂你,懂你的郁闷,压抑,彷徨。但却没有真正的照顾好身边人:女儿闹,妻子烦,老妈压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
  • 还有我们本期的红色麻花这3个颜色不只是好驾驭不显黑它们是实实在在的显白色这种与皮肤对比形成的视觉效果真美~我很爱叠穿衬衫走高级学院风兔兔把藏青色搭配成了贵族学院
  • 想想都激动啊~~三观正:无论是唐三的人物形象塑造,团魂塑造,还有价值观的树立都比小说要正,这部剧对青少年也非常友善,作为一名母亲,我是很放心让孩子追剧的,所以能
  • 还是好想他啊妈的 不能讲给别人听也不能讲给他听,好想他啊 在没人看见的地方说出来会不会好受一点记录一下昨天跟tyr说这件事的时候我的想法吧,如果过个几年我们又有
  • 心,三藏十二部 八万四千法门 归根结底围绕一个心字展开的,积于一真本心 建立无量万法 层层开解指引最终还是回归本心,依一心法入二种门 一者心真如门 二者心生灭
  • 我不信他俩在一起 因为他俩不曾承认我不信他俩没在一起 因为他俩不曾否认但是我信他俩说的从无到有是真的17年马来西亚的九珍是真的互相加油 加油小豆包是真的莎莎你
  • “感情中最大的遗憾 不是错过 也不是爱而不得 而是轻易的放弃 我并不是因为新鲜感的事跟你在一起 因为我知道你在我心里的位置 说实话 我确实没有办法一下子接受分开
  • 直接不会去想怎么化解矛盾,只会利用矛盾的来源说你的不是,从而让你做出退步,她才会罢休;但她对你的态度越是坚硬,你越是骑虎难下,即使有想要逃离的现场的心,可又回味
  • 下定决定要买ipad后开始多方比价,pdd百亿补贴是全网最低价,天猫进口超市贵了几百块价格也还可,甚至还考虑过让坐标香港的朋友寄回来(不得不说港版价格真香)在考
  • 女儿小的时候我会质疑自己,为什么没有传说中那样澎湃的母爱,为什么总有一股力量把我从她身边拉开;等她性格浮现出来,我又质疑那些总是如鬼魅般浮现的好恶,那些匡正的冲
  • 下午去了项目地点进行配置,哎只能说自己需要好好锻炼吧,这种无助的感觉挺难受的,不过还好全程都被自己摸索出来啦,顺利完成任务!遗憾的是在这期间宝宝不开心了,是我认
  • 这是一个男同学的抖音喜欢哇哦给我看治愈了重点是!#演员杨紫[超话]##微博正文##杨紫贺顿的小可乐# 杨紫演的贺顿真的太好了,每个动作神情都那么的完美,阿紫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