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
由梦可以了解
三大真理

1 、由梦了解万法唯心

汉地净土宗的祖师彻悟大师这样说:
“ 诸喻之中,
梦喻最切。

如梦中所见山川人物、
万别千差,

皆不离我能梦之心,
离梦心外,
别无一法可得。

即此可以比喻,
而知现前一切万法,
但唯心现也。”

( 他说,
在一切比喻当中,
梦喻最亲切。

比如,
梦中见到的山川人物、
万别千差的景象,

都不离开能梦的心,
离梦心之外,
得不到一尘许的法。

由这个梦喻就知道现前一切万法,
都只是自己的心显现的。)

这是由梦而了解到第一大真理 ——
万法唯心自现。

智慧高的人由这个启示,

就恍然明白山河大地、
情与无情、
色声香味、
亲怨恩仇、
升沉苦乐,

无一不是自心的显现,
离开自己的心没有丝毫许的法。

这样贯穿到三界六道,
可以见到无一不是虚妄分别心的现象,
探究它的根源就是分别心,

所以说
“ 三界无别法,
唯是一心作 ”。

往上看,
声闻、
缘觉、
菩萨、
佛,

也无一不是心显现的。

2 、由梦了解万法皆空

阿底峡尊者说:
“ 梦的比喻很殊胜,

通过白天对梦境中
色、声、香、味、触、法的观察,

得出其为虚假的结论,
由此进一步观察,

发现白天的
色、声、香、味、触、法的
显现也同样虚假不实。”

这是由梦可以了解到第二大真理 ——
万法空相。

所以这第二个妙处,
就是从梦入手,
展开来遍观一切有为法,
可以见到万法皆空。

我们想想,
梦中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不是
“ 似有实无 ”,

似乎是明明在显现,

森罗万象、
纵横变现,

真正往里面观察,
其实全然无有。

所以这个梦是那么明显的说了

“ 现即是空 ”、
“ 缘起性空 ”的妙法,

但是世上知音难遇,

有耳如聋、
有眼如盲,

都听不懂、
看不到。

其实这又是一大暴露,
具慧的人抓到这个线索,
一探就探到了万法一味的大空性。

再往当前一看,
遍天遍地都在演说
“ 诸法如梦如幻 ”,

正当显现的时候,
就是
“ 有即非有 ”,
和梦没有任何差别。

这个地方的重点是
“ 正现的时候实际是不存在的 ”。

随便观察梦里的一个法,
比如梦里出现一座山,

缘聚则有、
缘散则无,

因缘聚合的当下现了,
缘一散就了无踪影,
聪明人马上就知道这是假的,
没有一点实义可把捉。

梦里样样是这样,

醒时的显现哪样不是如此呢?

醒时,
我们眼睛正见色法时,
一刹那就没有了,

这和梦有什么差别?

与此相同,

耳听声音、
舌尝味道、
鼻辨气味、
身作运动、
意作思维,

都是因缘聚会时的幻像,
刹那就没有了,

这不是如梦吗?

请问,
这里面有什么实义呢?

能捉住一点东西吗?

这样也是由梦这一法推开来就见诸法空相。

所以,
梦的比喻是何等重要,
它是一把钥匙,
借它就可以打开真理的大门,

懂得梦就懂得佛法、
懂得人生、
懂得轮回、
懂得世俗和胜义、
有法和法性。

刚才第一层讲了,
要了解万法唯心,
梦是最切要的比喻,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梦里都有对应,
而且梦很明显的告诉我们,

这所有的一切确实是从心自现,
而不是在心外的显现。

有了它,
再看三界六道的大梦,

只是境界更宽广、
更持久、
更复杂、
心识更明利,

但万法唯心的妙谛确实是一以贯之的。

现在这里,
要体会缘起性空,
这也是借助梦喻来通达。

在诸佛菩萨的经论中,

虽然讲到
幻化九喻、
幻化八喻、
幻化六喻等等,

但首要的比喻就是梦喻。

比如鸠摩罗什大师译的
《 金刚经 》中
最后一偈有六个比喻,
梦喻是第一。

宁玛派全知无垢光尊者的
《 大圆满虚幻休息 》,
主题就是讲幻化八喻的修法,
其中梦喻是第一个。

佛经讲了很多有为法的比喻,
除了梦喻,

还有
乾达婆城、
水月、
影像、
空花、
绳蛇、
兔角、
龟毛、
石女儿、
二月、
阳焰等等,

讲这些比喻的用意何在呢?

就是显示万法皆空。

以一个比喻就可以表示一切缘起生的法,
当体就是空的,
连一微尘的实质也没有。

这是告诉我们,
一切有为法都不可当真,
从这里观照就可以放下分别执著。

在这一切比喻当中,
梦喻是总的比喻。

前面说过,
利根者由一个梦喻就可以透入一切佛法,

但是根性不利的人还不能悟入,
那就再举其它种种比喻,
进行多方面观察,

或者某个比喻能和他相应,
或者几个比喻合起来能把他点醒,

但不管怎么说,
这些无一不是在讲述梦的涵义。

3 、由梦了解不生不灭的法性

请大家观察,
梦里境界起起灭灭、
人来人往、
忽东忽西、
时苦时乐,

有生灭、
有增减、
有染净、
有时空、
有自他、
有色声香味触法。

现在问 :
这些是真的吗?

其实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在梦心的角度看是有,
但在真实中,
确实是一点也没有。

其实,
真实当中,
从来没有动摇过,
没有生灭过。

尽管在梦里千变万化,
可是那个真人
( 比喻法性 )
是没有生灭的。

另一方面,
这些假相在醒来时一无所有,
在这时不生不灭的面目就显出来了。

这里有两点 :
一 、梦里的有为法,
醒来就消失,

从这一点就了知它是本来没有的,
本有的法是不可能消失的;

二 、醒来见不生不灭,
既然它露出来了,
这个就是本有的无为法,

而且即使在做梦时,
也一样是不生不灭的,
只不过当时没有觉悟到。

这就是由梦喻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第三大真理 ——

诸法的法性本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看醒梦辩论歌,
就能从一个极微尘里剖出三千大千世界的经卷。

这才知道在这篇道歌中演唱了无量无边的佛法。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观察体会,
就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都在道歌里揭示无余。

关键是要有
“ 举一反十 ”的
智慧力,
那就能一通百通,
万法汇归于一梦。

我们回顾醒梦十番辩论,
确实处处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
“ 现前显现 ”和
“ 现量亲见 ”,

是讲一切醒梦显现,
正显现时,
一个心识上就有现前的相分和了别的见分。

又如,
“ 自心迷现 ”
是讲一切有为法都是从内的心识显现的。

“ 待缘方生 ”
是讲醒梦都是缘起生的法,
由现象都是偶然性,

就知道这决定不是无因生,
因为如果是无因生,
就可以恒时有。

我们观察到显现平等是缘起生,
从这里去看,
醒梦的显现都是缘聚则有,
缘散即无。

在这上面一观察,
就见到平等都是似有实无
( 好像是有,
实际没有 )。

由此就知道任何有为法一定都是空相。

再下来,
一切显现都是梦,

梦里的
山川、
人物,

梦里的六道,
这些是假相,

所以当它一消失,
就显露出原本不生不灭的法性,
这就是无为法。

以这个原因,
道歌说
“ 此后二者融为一,
一亦融入虚空里 ”。

大家想想,
梦一醒来,
假相完全消失了,
只留下一个觉悟。

这是比喻现前了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幻是可以离的,

非幻怎么离呢?

幻是心造作的,

那个不生不灭的怎么是造作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胜义。

再看,
梦里的境界正在纷纭幻变时,

一观察就知道实际是无有的,
所以叫做
“ 无而现 ”。

另一方面,
那个不生不灭的法性,
一直就在那里,

哪怕梦里再现多少生灭、
有多少显现,

它是始终没有生灭的。

等到梦的迷乱一消除,
本有就显现。

这样去体会
《 辨法法性论 》的
有法和法性,
从一个梦喻就可以深入进去,

所谓的
迷乱、
无迷乱、
轮回、
涅槃、
杂染、
清净、
转依,

由此都可以得到了解。

4 、一切皆由心造

第一要知道,
除了心之外,
不可能还有其他作者。

蒙昧的人啊,
这么明白的事你还不知道,
天天都只是自己的心在动,
除了这颗心之外,

还有什么作者呢?

道理是太真太平常了,
自己心心念念在动,
还说作者在心外。

第二要知道,
既然一切唯心造,

心造出来的现象会在心外吗?

这也是很明白的,

心怎么能造出心外的东西呢?

所以都是由心自己造、
自己现的。

第三要知道,
这心正现的时候,
它不是石头,
它是明知的。

这个心识既然是一种明知的体性,
我们就知道它一出来就是既有相状又有了别的。

没有相状,
能说了别吗?

想想看,
没有五颜六色能说有眼识的了别吗?

所以了别就是对相状了别,
不是像石头那样什么不知道。

再看,
离开了别,

能说心前有相状吗?

没有了别,
就是什么也不知不见,

怎么会有相状呢?

所以相状就是了别的相状。

所以,
心一起来必然是有相、
有了别的。

从这点去看醒梦,
都只是一个分别识,

既有心识的现相、
又有心识的了别,

完全是平等无差别的。

第四要知道,
“ 一切唯心造 ”

就是说心上的缘起,
在这个心里不论现什么,
不论色受想行识,
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意,

从“ 它是缘起 ”
这一点作为方便,
下手去观察,
就知道这些都是本来没有的空相。

这也是完全平等的。

凡是由心造作的有为法,

在实相中如石女儿、
如空中的毛发一样,

完全是不存在的。

梦里是这样,
醒时也是这样。

第五要知道,
既然这一切内外显现都是本来没有,

这些所谓的
生灭、
来去、
一多、
人法、
六根、
六尘,
此种彼种,

实际中是没有的。

由此就了解到这个心的实相,

远离生灭、
来去、
一多、
人法、
根尘等等,

它就是离戏的大空性。

这也是醒梦平等的。

我们很多人就是满世界跑,
住了这座寺庙又到那座寺庙,
住了这座山又住那座山,

外表上又是念、
又是说、
又是修这个修那个,

又是做这种行为那种功夫,

剃了头、
穿了僧衣,

又是敲打唱念,
又是这里辨一通那里说一顿,
都是要学佛修行。

但是普遍的状况是,
很多人都在外面找佛法,
心里始终没个着落。

这样流浪奔走,
何时是归家的时候!

5 、佛法在吾心

其实,
佛法是原原本本现成的,
佛法就在你的心里。

如果有智慧的话,
天天都是在佛法里,
佛法就在你的心里。

佛法千言万语、
说东道西,

其实都在你心里。

如果你能把这首道歌弄通弄透,
那就能以一字法门把握关要,

这个叫
“ 一字大法门 ”,
这一字就是
“ 梦 ”。

以上七穿八露地让你明白,
这首道歌是这样不可思议,
但归起来只有一字,
舒展开,

时时处处、
开眼闭眼都是讲这一字法门。

你这就体会到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大智慧、
大慈悲,

给了你一个精要的法,
把一切一切的佛法都融合在这首道歌中,
为你作了极具窍诀性的开示。

这是不是总一切法、
持一切义的微妙章句呢?

是不是每天都应该去体会、
须臾不能离的法呢?

是不是一生修行中最重要的一个法呢?

性真常中:这里的「性」,也可以解释为前面的真和如,真体、如体,这个性体;还解释为通教、别教的那种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真」,是真实,「常」,是永远永远都是真实。所以在这个空如来藏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去」,到哪里去?没有地方去,心外无法。「来」,它从哪来?没有地方来,法外无心。「迷悟」,谁是迷,谁是悟?迷悟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念。「生死」,都是我们自己在表演。岳飞也好,秦桧也好,秦始皇也好,唐太宗也好,是不是都是我们一个人?这个法妙啊!

了无所得:十法界万法都是了无所得,没有一样不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在梦中的时候,开小轿车三百里,骑自行车五十里,跑步十分钟,当醒来一看,有没有离开枕头啊?没有。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前面是先笼统地来个开场白;后面呢,佛要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分为四个方面来分别开示如来藏性。在佛法里,叫四科。四科就是四个内容,这是第一科——「五阴」。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譬如有人:这个「人」,是表真人,表真心本来面目。以清净目:这是表分别智慧。观晴明空:一般地把它说为真如。唯一晴虚,迥无所有:真心本来面目空如来藏中,纤尘不立,本然清净。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其人」,仍然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故」呢,说为是生相无明。生相无明无缘无故地「不动目睛」。「不动」,是静止,静止是不是就是动啊?它已经有了对待法。真心本来面目中讲不动都是方便说,没有动也没有不动,它没有这种分别。这里不动就已经在动,动了一念业相。所以不动是业相无明。瞪以发劳:「瞪以发劳」,就是形成一个念。「瞪」,是业相,不动也是业相,不动就是瞪,这两个是讲一个法。「发劳」,这个「劳」是转相,是第二念。

则于虚空:这里的「虚空」已经在与前面的业相,将我们的真空(晴明空)浑浊为晦昧之空(虚空)。别见狂华:这就在无明不觉有三细里出现了那个相分,在根本无明之初这个相分属于胜义色法。我们现在肉眼能看到的地、水、火、风属于浮尘;在胜义色法,一般的肉眼不可见,高层次的天眼可以见,乃至现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可以见。

复有一切狂乱非相:是表枝末无明,表粗相分。「狂乱」,指十法界一切的虚妄的境界万法。「非相」,是表因缘分离,虚妄名灭。「非相」,是表灭相;「狂乱」,是表生相。所以这里说尽了根本无明、枝末无明、十法界一切的万法生住异灭之相,是不是都是由我们心变出来的?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这是解决由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显现出十法界的最基础的第一关。那么这里讲的「华」是不是讲的坚固物体啊?我们在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地、水、火、风的时候,是不是讲过都是心变出来的?是不是解决了一切的「狂乱非相」啊?就在这里,用心观照。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下一步是进一步解释色阴是怎么来的。为了证明是心变出来的,他说明这个狂华不是从空来,不是从眼睛出。

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想想看,如果空能够生出华来,还叫不叫虚空了?空有出入就不能叫虚空。虚空是空空旷旷,什么也没有。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这是表万法由我们的心所变现,而不是由我们心所生出来。如阿难体不容阿难:就像阿难的身体一样,能不能容一个阿难进到里面来啊?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从眼睛出来,眼睛是不是能见啊?当合有见: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若有见者:假设有见的话。去既华空:去的时候看到「华空」,就是这个天华当空。旋合见眼:「旋」,就是进入到眼睛里,那华应该不应该见到眼睛呐?你知道不知道它能见到你眼睛呐?不知道。如果那华能见到你眼睛的话,花成了什么东西了?

若无见者:如果它不能见的话。出既翳空:那么出去的时候华既无见,云何见华?云何见空?「翳空」,就是看不到空。「翳」,是眼睛有毛病。旋当翳眼:回来的时候,眼睛里你就看不到了。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那反过来看,这按照逻辑推理应该是翳眼睛,可是逻辑推理跟事实不一样。

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我们这个眼睛明明白白就是清明眼,所以否定了上面这种逻辑推理。那么这个华既不是从空来,又不是从眼睛出,可是它确确实实出现了。所以我们应该不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啊?在世间法在第二义谛里找不到它的娘家,那是不是就必然回到第一义谛里去啊?是不是就是由我们心现出来的?

是故当知:这是第二个当知,比第一个当知更厉害。第一个当知是从比喻上,色阴是这么比方的;第二个当知,你就是要明心见性。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只茶杯是不是虚妄的?怎么虚妄呢?茶杯分解为地、水、火、风这四大,这四大又是心变出来的。虽然是虚妄,它绝对不是没有,它是种妙有。

「本非因缘」,我们不是讲万物皆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合成的吗?从这个发展是不是讲因缘法呀?怎么非因缘呢?那么地、水、火、风是怎么来的?心变出来的。我们心力大的话,是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个茶杯啊?需要不需要和合啊?它一念就可以变出来。我们这里和合了,带有点机械性的拼凑、制造;但是讲非因缘,离开了因缘法行不行啊?不行,还要非不因缘。不依靠因缘它能不能形成?不能。本非因缘,非不因缘。

「非自然性」,在别教里的自性就是无形无相、如如不动。空如来藏中自然性,你不能讲它是自然性,但是你能不能讲它不是自然性呐?它当下是不是还是那个念呐?所以我们这里要注意非因缘非不因缘,非自然性非不自然性,也就是即因缘即自然。色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样就圆满了。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不是自己跟自己捉迷藏啊?都是自己在变现。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受阴呢,是我们身根的第一念,叫直觉。手这么一搓,是不是就感受到或者冷,或者热,或者很平滑,或者很粗糙?这都是身根第一念直觉。

譬如有人:就比喻为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性。手足宴安:这是表我们自在解脱、如如不动的时候。百骸调适:跟「手足宴安」是表同一个意思。忽如忘生,性无违顺:这种状态一般可以从根本无明——生相无明和枝末无明这两个角度加以观照。我们就是在这个枝末无明打妄想的时候,有没有离开过生相无明啊?没有。所以我们在抓住当下的时候一般地都可以从根本无明开始观照起。

那么在这个实际的情况之下,这个人已经有了肉团身了,他已经进入了三细无明、六粗无明,从无明来讲已经很圆满;但是从这个比喻上面来看,要追溯到根本无明。所以如果从枝末无明来讲,这个「忽如忘生,性无违顺」,一般在修证过程中把它说为是已经达到了舍受这种境界。舍受的人他没有苦乐的感觉。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所以「妄生涩滑、冷热」,是各种各样的感受、各种各样的苦报或者福报。「涩」,是指在三恶道中众生的那种苦受;「滑」,是比喻在人道、天道的那种快乐的感受;「冷」,是指小乘人修行人那种枯燥无味的感受,也叫枯受;「热」,是指菩萨道的人虽然修得很苦,但是他也感到很高兴。各种各样的受,全靠我们怎样用心。

比如一个人已经看破了红尘,已经明白了吃苦就是消业,就是解脱;已经明白了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自己,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那么这个时候问问自己,面对灾难的时候,你的心态怎么样?比如说马上地震就要来临,你害怕不害怕?比如说把你投到监牢里,你自在不自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检验我们受阴破得怎么样。人家给你瞪一下眼睛,甩你一个耳巴子,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你是什么感受?我们可以瞒得住别人,但是一定瞒不住自己。如果在这方面欠缺,你就要用功,你继续观照对如来藏的道理观照得怎么样。真正解除了受阴,当下也就解除了想阴。圆顿大法是圆融的。

 

起初喜欢他是因为我觉得他可爱有趣 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什么都会 当然在一起以前我不知道 相处了两三年才发现 这个男人不仅会烧的一手好菜 会做手工 还会下地干农活 没事就浇水种树剪花松土去河里摸鱼捉虾 对爸妈还孝顺 工作上也太能吃苦耐劳了 没有什么他不会的 我现在是真的太喜欢他了 迷死人了妈的 不管未来如何 过好每一天就行 知足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中午和Uncle Steve约了饭,去了虹桥天地,是我们第一次去,发现还挺适合带小孩子去的,去喜茶买了阿华田波波茶,给小朋友试了一口,然后她就一直拿着不撒手
  • 这把永乐宝剑造于1420年,据专家的鉴定,是永乐皇帝赠送给西藏活佛的礼物,它是明朝对西藏管辖的一个历史见证。LOCO♡科普̆♡About [Shoes]FROM
  • 通过离一多因的理证,断除相续中俱生法我执和俱生人我执 索达吉堪布 欧洲菩提学会 今天 愿您恒具菩提心 愿您每天都过得有意义 09 四月 星期二 顶
  • 即使凩的入住遭到只有女性的摇曳庄的住民的强烈反对,他终究还是开始在那里生活,但前几天和少爷吵架,三天没搭理他,星期天一觉醒了就快到下午一点了,然后他跟我说他饿了
  • 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愿大家都能平安轻松的渡过盛夏,愿幸福和健康常陪伴在我们左右#Into You-Just[音乐]# 结束本周小李投食晚上散步在大唐
  • 文科503分,理科443分】24日下午,山东省教育厅召开2019年普通高考招生工作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公布2019#山东高考分数线#!其中:本科普通批文科503分
  • 但大部分人是在焦虑中等侯,在虚空里度日,因为对所等候的事心里没底,人生没有方向;人只有心里有了从上帝而来的喜乐、智慧和盼望,才能存着一颗忍耐到底的心在平安中等候
  • Seminar话题都是我感兴趣的,比如Storytelling for business、inequality,更遇见了不同国籍的电影、电视、纪录片、戏剧等不同
  •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 如古城温暖的阳光从清晨到夜晚 从山野到书房 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 或许你也是爱我的,但你爱得将就,爱得浅薄,爱得心不在焉,甚至可以更爱别人。就像茨威格说过的:上帝给予我们的馈赠,暗地里早就标好了价格,当我们不懂得惜福不懂得感恩
  • 下午4点评价组一行来到了五里镇刘营小学参观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留守儿童“海星之家”项目,听取了负责人的相关介绍,和孩子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评价组一行首先来
  • 按“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启动预案、组织救援、响应终止”的流程组织居民开展演练。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从理财公司投资理财诈骗、电信诈骗、利息存款诈骗等方面做了详细介
  • 他们是作家、诗人、评论家、读书领袖,他们也是文学杂志、文艺出版社编辑、高校教师,如果你依旧怀揣文学梦想,执着创作,渴望像他们一样,用文字放飞人生,那么,就来吧。
  • 当希望成就失望只会让我更加奋力前行(世间万物都逃不过“情怀二字”)因为陪伴所以热爱因为执着所以疯狂(被现实打败,那就让未来战斗,我有资本,我一定可以的)《最先倒
  • 生活的常态是并不是每个人只要努力就都能如愿以常成为super star,生活中平凡的我和你一如被大众嬉笑的“十八线小明星”拼了命地努力并想方设法地让自己开心。#
  • #夏之光[超话]##夏之光大鱼# 我是一个比较慢热的人 成团了才开始看营 姐妹发给我逛的大鱼直拍直接把我看哭 他是属于舞台的小王子啊 他叫夏之光 他是我的光
  • 在漫漫改造过程中,带动村庄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行缘荟文化宣发[浪]#浦江论坛[超话]#【天漏了!所以在太阳公公被找回来之前,咱们要照顾好自己,注意保暖
  • 我爱你们,也拥有了更多的爱,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我都一直在和爱,这,就是意义。你有点偏执,不是自我,更愿意描述你为“独立”太过于独立,好像不需要任何人,自己也能活
  • 如果他比你弱小,宽恕他;如果他比你强大,宽恕自己24、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信得过于狂妄;做人应低调.但不能低调得失去了自倍25、社交之所以累,是因为都想表现出自
  • #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五月天# 在没听到延期消息之前 以为6.23是尾场 没回国前就先买好票 对电影抱有很大的期待 不意外 五月天的电影一直都有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