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处于顺境得意的时候,就容易轻飘膨胀起来。飘得越高摔得越惨。即便当和尚,一样也是人也要注意,我时常记“君子思患以防豫之”。过去做的不好的,要改掉,日后要谨记。打败你的不是天真与无邪,无非就是财色名利那些破烂人事。考验住了,继续往大道稳稳的走。绊倒了墙倒众人推,自求多福,估计没人帮你。祖师的话,过来人之心得。常读常受益。不要顾着看花儿表面的光鲜,很可能根部已经开始腐烂即将凋谢。

话有些难听,只是太直白而已

2022冬季课程 | 唯识三十颂-第八天
唯识与它空,关系一言难尽?
主讲:第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日期:2022年2月4日(五)
先问候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札西德乐!
今天是冬季课程的第八天,继续讲解唯识典籍在藏地是如何开展的。之前提到大致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今天会多加一个部分:他空跟唯识的关系。这次分类上可能比较杂乱,但也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讲一些内容。
#「弥勒五论」到底是哪宗?
前几堂课当中,已经讲过很多弥勒教法如何出现的历史,不必再重复,但是有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首先是《丹珠尔》当中,印度论典对于弥勒教法的出现,有不同的说法。例如狮子贤论师的《般若八千颂大疏》(brgyad stong 'grel chen)提到:
「圣无着虽然领悟一切经典之意,但是对于《般若经》的字义两方面都无法领会,而感到不安。因此,弥勒为他讲说《般若经》、又撰写了《现观庄严论》本颂,传授给无着以及其兄弟等人,后经由后者诸师的祈请,弥勒因此撰写了五论。」
论师无畏生密(Abhayākaragupta,阿巴亚卡拉笈多)在《正处月光》(gnad kyi zla 'od)中的说法不同:
「佛涅槃后,金刚手承诺佛陀要负责结集佛语,召集弥勒等菩萨聚集一处,结集般若系经典。但是因为义理过于深奥,为了能够彰显其意,弥勒因此当时就撰写了《现观庄严论》的本颂。所以,狮子贤等人所主张,弥勒是后来为了回应无着才写下此作,这些观点有误;有些人则主张,弥勒的著作早已完成,但是并没有即刻宣说(是后来遇到无着才传出)。」
这些是《丹珠尔》(藏文大藏经的论藏部分)当中印度论师不同的说法,由于说法不同,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于弥勒教法属于哪个宗派的部分,上堂课已经讲过了,今天再做一些说明。一般来说,对于弥勒教法属于中观还是唯识,印度和中国佛教的看法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在藏地却有很大的争论,有不同的主张、看法,主要的有三种:
一,五部论是中观,也是唯识;
二,五部论都是中观;
三,五部论都是唯识。
一,五部论是中观,也是唯识:
三种中比较普遍的主张是弥勒的著作一部分是中观、一部分是唯识,这样的主张有:鄂译师、理剑世尊、绒敦、果让。他们认为:《现观庄严论》是阐述中观思想;《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法法性分别论》(此论有颂文本和长行本两部)是所有大乘经的解释,而思想上主要是三自性的内容,所以属于唯识;《宝性论》是讲说如来藏经典的究竟大乘思想。
第八世法王米觉多杰的《入中论释》中提到:
「父尊大惹巴(桑杰年巴)说:『慈氏五论解释一切广大因果乘之教言。中间的三部论著,虽然没有不附带地提到中观法义,然而直接阐述的是唯识不共义的典籍;弥勒第一部论著(《现观庄严论》)属于中观唯识共同的论典;最后一部(《宝性论》)属于经续(显密)共同的论典。』」
这样的说法,也和普遍的说法一致,弥勒五论同时具有中观与唯识思想。
二,五部论都是中观:
说五部论都是中观的,是对于《现观庄严论》有现观权威之称的雅.米旁却吉喇嘛、多波.些饶蒋采,班钦.释迦乔丹等大多数的他空派大师,都一致认同弥勒五论都是中观的论典。
三,五部论都是唯识:
认为全部论典都是唯识的,有仁达瓦.寻努洛卓在〈对泽千堪布问答录〉中提到:
「弥勒的教法,在唯识当中,被无着兄弟和其弟子们讲说,如果弥勒的教法阐述的不是唯识思想,那么无着兄弟和其弟子的论著,也都会变成不是唯识宗的著作。结果会变得连一个唯识宗师也没有。」
在〈与喇嘛唯瑟蒋采问答录〉中提到:
「『弥勒五部论著当中,《现观》属于中观,其他四部属于唯识。』请问这样的说法依据为何?『如果中观,就应该全是中观,如果是唯识就应该全是唯识,但是,这样的分类很清楚是出自圣解脱军(Ārya Vimuktisena)和狮子贤(Haribhadra)。过去藏传佛教的大师们也都这样认为。』」
虽然过去很多藏传大师都认为弥勒思想是混合的中观、唯识的,但仁达瓦.寻努洛卓则认为全部都是唯识。所以,藏地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弥勒教法都是唯识,但是有这种说法的藏传大师很少。以上简略讲完五论属于哪个宗派思想的部分。
#无着兄弟对「弥勒五论」的释论
接着,这里要说一下无着兄弟对于这五部论,写了什么样的注解。
一般来说,五部当中的《大乘庄严经论》,世亲着有注释、《辩中边论》,世亲着有注释、《法法性分别论》,世亲着有注释。《宝性论》,一般认为有无着的注释,藏传也是这么认为,但是近来国际学术研究认为可能是世亲所注释,这部分以后上《宝性论》的课时再说。总之,一般认为,四部论著无着兄弟都有注释,但是《现观庄严论》是否有两位的注释就不确定。
讲到《现观庄严论》,佛学院的学生都很熟悉了,对于印度二十一家《现观庄严论》的注解都很清楚,这里再重复说的话各位可能觉得很闷,简略来说,其中有十二部对照《般若经》、九部没有对照《般若经》。对照的十二部当中的第一部,就是圣解脱军(Ārya Vimuktisena)所写的《二万颂八品二万光明释》。据说这部注释撰写的因缘,是当时有一位居士寂铠(dge bsnyen zhi ba'i go cha)从普陀洛山迎请了一部《般若两万颂》(nyi khri le'u brgyad ma)到瓦拉纳西,而圣解脱军也同时得到弥勒「前往东方」的授记而来到了瓦拉纳西,两人就在当地相遇。以此因缘圣解脱军得到了这部《般若两万颂》,并且开始了与《现观庄严论》的比对工作。这是比对《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的第一部注释合集。这段因缘,出自慧生智撰写的《般若摄义》。
另外,据说这些注释当中,《般若八千要义》是所有释论中最广博的,能够广泛解释二十部,或一般说十七部母、子《般若经》的一切意旨,所以公认为是众释中诠释能力最为广博者。这里就讲到十七部《般若经》,这十七部经在赤松德赞父子时期,就已经翻译成藏文,因此当时就有般若十七部经的说法。不过,之后有些大师反对《般若经》「仅此十七部」的观点,认为那不过是在说赞普时期曾经翻译了十七部《般若经》,并不是说《般若经》只有这十七部。否定《般若经》仅此十七部的人,认为象是《金刚手请问经》、《金刚幢请问经》都是《般若经》,并不在这十七部中,当然这些经典主要是之后由布敦巴的上师塔巴译师所新译的。
其他四部弥勒著作,多少也有印度的注解本,以《大乘庄严经论》来说,有无性论师(Asvabhāva)的注解、安慧的注解,利他论师对于前两个颂文的解释,还有迦湿弥罗班钦.迦纳室利的注解。《辩中边论》则有安慧撰写的对于世亲的注解,其他的注解者印度应该是没有的。
世尊理剑则主张:《瑜伽师地论》的主旨十七地、摄抉择的五地,和《摄大乘论》与《阿毘达磨集论》,都是弥勒菩萨所亲说,并由无着归纳整理。这样的说法也受到大部分学者的支持。至于将无着的《解深密经注》、世亲的《十地经注》和《三自性论》等等「八品」,其中多以无着所作为主的这一系列著作,整编为「弥勒二十论」,这样的说法则是藏地学者的归纳结果。
#和弥勒相关的二十部法
「弥勒二十论」包括「二庄严论」:《现观庄严论》、《大乘庄严论》,两部;「二分别论」:《辩中边论》、《法法性分别论》,两部;《宝性论》等「慈氏五论」,五部;《瑜伽师地论》(五部地论),一部;《摄大乘论》、《阿毘达磨集论》,两部;世亲的「八品」、八部论。这是一般说的「弥勒二十部法」。
世亲所造的「八品」是:《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释轨论》、《成业论》、《五蕴论》、《缘起经疏》(或有说是《辩法法性论释》,布顿、色惹杰尊等多位大师则认为是《缘起经疏》)、《辩中边论释》、《大乘庄严经论释》。
多罗那他着的《印度佛教史》中指出「八品」这个名称并不合理:「虽然称为八『品』(rab tu byed pa),但是其中的《缘起经疏》、《辩中边论释》、《大乘庄严经论释》和《释轨论》这四部很难说是『品』。」这一段的意思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品」的篇幅通常比较小,而这四部论都是「释文」(tshig 'grel),篇幅较长,因此不能说是「品」。接着文中继续说到:「而且其中如《成业论》、《五蕴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论》称为「品」(rab byed)(译注:藏文中这四部论名都称为品,如《成业品》等),其他论又没有这样命名,所以是不合理的。」意思是如果要称为「八品」,那么应该八部论著的名称都应该统一为某某品才是。总之,对于以上谈到的「八品」和「弥勒二十部」,世尊理剑认为:这样的分类是藏地的说法,印度当时是没有的,这部分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弥勒教法最早的藏地注释
接着谈一下,弥勒教法最早的藏地注解是哪一本呢?
首先,藏地最早开始翻译弥勒教法的译师有巴曹译师和赞.喀沃切,他们二人前往印度听闻弥勒的教法。先是赞.喀沃切到了印度,据说当时他已经很老了,因此他将弥勒的教法当成是最后临终的法教,带着深切想要实修的心而向萨札纳(Sañjana)求法,请求教授《宝性论》,并且在当时的口译素.噶威多杰的协助下,听闻萨札纳的教授,据说后来就流传下来素.噶威多杰讲述时的记录。同时期还有一位名为贝玛僧格的译师,他也依止了萨札纳听闻了《大乘庄严经论》,后来也流传下来这部论的笔记。但上述这些笔记都已经失传了。
另外,最广为人知的一部最早的弥勒注解,就是由鄂译师作的注解,《般若经》相关的注解有《现观庄严论》摄义和大疏,《心经》摄义和大疏,《大乘庄严经》、《宝性论》、《辩中边论》和《法法性分别论》四部论的摄义和大疏,这些著作大都流传至今,象是他着的《宝性论》摄义,现在大家都看得到。这就是藏地最早和弥勒教法的因缘。以上就是弥勒教法和藏地最初的因缘。
#弥勒教法的教学
接下来,除了翻译之外,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弥勒教法的教学。
之前课程中提到过弥勒实修的传承,就是由赞.咖沃切传下的,但据说这个传承已经中断。而现在藏地最主要的传承,是由鄂译师.洛滇些饶所传下的,他的寺院名为桑浦寺,这座寺院可以说是藏传佛教的第一座佛学院,就象是印度的那烂陀佛教学院一样的重要。当时寺中有非常多的智者、大师,寺院主要的教学,就是以弥勒的经典为主,从中也撰写传出非常多相关的注疏,让弥勒的教法广为弘扬。
鄂译师本人和他的传承,不仅对于弥勒教法的弘扬具有极大的恩德,而且对于中观、因明的弘扬,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鄂氏传承对于整体藏传佛教是非常关键和有恩的。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并且应该记在心中的。
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藏传佛教好像只知道四大教派,然后眼中只有自己的教派,当然尊重自宗自派理所当然,但是如果因此忘了过去,也就是还没有所谓的四大教派分类之前的那些祖师,也就是前弘期或后弘期刚开始的时候,当时有非常多的大师们,为了佛教鞠躬尽瘁,就是因为他们奠定了如此稳固的基础,才能让现在的藏传佛教,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道业上,方方面面都如此的稳固弘扬。祖师的恩德,是时刻都要铭记在心的。
以上就是弥勒教法跟藏地的因缘。 六,他空和唯识
「他空」跟「唯识」的关联性,这部分比较复杂,很不好讲。如果讲的方式不对,可能会冒犯到别人,所以这次说的并不是结论,而是提出一些看法和疑问,希望抛砖引玉,作为日后讨论的参考。
#「自空」跟「他空」的差别
他空和唯识是很重要的,在讲这个主题之前,首先我们要先知道「自空」跟「他空」的差别。要在短时间内讲清楚「自他」和「他空」是很困难的,总之,藏地后来开展出来的自空和他空的传承:
(一)「自空派」是以龙树《中论》和月称《入中论》思想为主的派别;
(二)「他空派」是以《宝性论》为主的弥勒教法和无着兄弟著作为主的派别。
两派的思想讲起来很复杂,但简单来说:
(一)自空思想:主张「万法自性本空或谛实空」,这是自空派;
(二)他空思想:主张「本质如来藏的自性上不受客尘所染或客尘空,而如来藏自性不空」,这是他空派。
他空派的思想,一说是由赞.咖沃切的《宝性论》传承开始,换句话说,是因为他强调《宝性论》而开启了他空的思想。之后噶玛巴让炯多杰也特别强调他空思想。然而是到了多波瓦.喜饶蒋采的时候,他才扎实地确立了他空的思想,建立起全面的他空根、道、果的理论。因此之后他空派也常被称为觉囊派。因为觉囊派主要的思想就是他空。

【#历史冷知识# 古代废品处理大赏:垃圾去哪儿?】
报道称,全球平均每年产出约21亿吨固体废弃物。过去六七十年里,人类已制造约83亿吨塑料垃圾……然而垃圾处理的节奏却始终赶不上人类生产垃圾的速度。

有人说,今天我们遭的罪,不都是前人埋下的祸根?老祖宗表示——我们绝不背锅,因为早在千年前,中国就已在环境保护的长河上扬帆起航了。

(一)挖坑刨土,就地掩埋

古时候人们受条件所限,制造的垃圾多为厨余、粪便。不过由于民间多数人吃不饱饭,即便是厨余,也不存在过多浪费。

人们常把厨余垃圾转移到城外“无人区”堆放,有时兴致好也会挖个坑埋上,待这些废料降解,化为土壤的养料。

现代考古发掘时有时会挖到这样的垃圾坑,学界称之为“灰坑”。但由于我国考古界约定俗成“是个坑不知道它是干嘛的就管它叫灰坑”,因此灰坑“生前”也不全是垃圾坑。

灰坑主要分两种,一种人工挖成,一种自然形成,有坑以后人们就往坑里放垃圾。除了垃圾,有的也会埋些宝器以作殉葬陪衬,还有人在其中储存生活用品。

灰坑因为垃圾沉积,久而久之土壤会变色,考古专家可以从土壤的颜色分层来判断这是什么年代形成的殉葬坑或垃圾坑。

至于废弃的纺织物、木材等可燃物,一把火烧掉就完事了。古代的垃圾没有残余污染,多数可以算是纯天然,燃烧还不会给环境带来太大压力。

(二)猪和垃圾处理的渊源

什么垃圾适合掩埋,什么垃圾适合烧毁,老祖宗们依据生活经验有效执行。但是垃圾处理也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行为,就比如粪便这个东西——就让人觉得挺棘手的。

今天人类以“小猪佩奇试吃”来判断垃圾应属分类,孰不知在古代,猪早已被拉进垃圾处理项目组了。

古人为牲畜修建猪圈和牛栏,家畜的“产出”不断堆积,再由人来集中处理。

商代有一位政治家,叫伊尹。这位先生教会了老百姓以粪为肥,浇灌农田。

“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 ——《汜胜之书》

人们知晓了用粪土施肥的妙法,很快就用到了之后的“猪圈”搭建上。我们可以从字形中窥得一二道理。《说文解字》中说道:“溷,厕也,从豕在囗中也。”

圂读作“hùn”,字形上看是把猪关在围栏里。它既可指猪圈也可做厕所。

猪圈需要经常清理,囤积在圈内的家畜粪便好收集,人们拾粪肥田,就能成功变“粪”为宝。

虽知粪便施肥有功,你大概没想到它还能卖钱吧!

(三)金钱如粪土,粪土赚万贯

西晋皇帝曾出售官位,以贴补私用,想来已经很是奇葩了。而唐朝一位叫裴舒的内府官员,更具创新精神——倡导卖马粪赚钱,扩充国库。

裴舒做过一次调研,奏请朝廷说,宫内的马粪一年可创收二十万缗,也就是2亿文钱。不过当时上级表示,马粪天子传予后世,实在不雅,此事便由此作罢。但现在想来,此法既能解决宫内污物,又能大赚一笔,真是一笔不亏的买卖。

清末小说《市声》里也有段故事,说当时一位民间妇女包氏,劝慰丈夫去开粪厂赚钱,专门收粪,贩给乡下,足见这一买卖的合理性。

人说金钱如粪土,却不知粪土教人赚万贯。转眼看看今日粪土的市场价,不知是否还有让人一夜暴富的商机呢?

(四)乱扔垃圾,律令严惩

先秦时百姓经历了“垃圾围城”的痛苦,《韩非子》记载了解决妙法。

“弃灰之法”,源于商朝,在商朝的大街上倒垃圾(灰)会被砍手。《韩非子》里是这样说的:一曰: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前脚灰倒出去,胳膊可能就先于扬灰一秒落地了。子贡心想这算什么规定,于是跑去问孔子。孔子解释说:不让你倒垃圾,这很容易吧。说要断手,这让他们很厌恶吧。做他们容易做到的,又不触犯他们厌恶的,古人觉得可行就这样做了。

《汉书·五行志》中也有记载,“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黥,就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汁。因为扔垃圾被脸上刻字,受刑者大概会留下一生的阴影,不敢再犯了。

除了当朝明文规定的法律条令,古代还有不少职业“街道清理人”。《周礼》就记载了一种古老的职业——条狼氏。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条狼氏是古时候的街道清理人,更是一种官职。“条”实指“涤”,“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何为“狼扈”?也就是道路上一些杂物,贾公彦解释为“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藉也”。

旧时描述条狼氏出街,是这样的画面: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男、子则二人。 ——《周礼·秋官·条狼氏》

条狼氏道路清理进行得井井有条,路上行人纷纷退避。

除了有专业守卫街道的人现身执法,旧时还有早期的公共厕所——“匽”,以供老百姓使用。

根据《周礼·天官》记载,“官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此处的“匽”,即路厕,一般设置在人们的活动场所附近,和公共厕所功能无异。

时光荏苒,到了唐朝,环境投资人应运而生。有人凭借清理垃圾,赢得家财万贯。

“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太平广记》

(五)别叫我“破烂王”,请叫我环保回收员

一位没财没资本的小老百姓,凭着一颗发财致富的商人头脑,顿时身价倍增,这就是裴明礼的奇迹人生。

早先裴明礼以擅长垃圾分类“闻名”乡里。他出一趟门就带回不少废品,等到屯够了量,再反手转卖。但这只是初级的废品回收。

很快裴明礼开始走大运了。他买了块地,在当中立了一根木杆,在杆上挂了一个筐,然后让路人捡地上的石块往中间扔。于是废地上的碎石瓦砾很快被拾掇干净了。接着他又购回了很多羊,羊吃完地上的草,排下的粪便还能改良土壤。

后来裴明礼卖掉这些羊,翻了土,在这里种上了树,等到丰收时节他卖了果子,一来二去赚了不少钱。用这些钱,他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房子,种上农作物,还空出地方来养蜜蜂。

由于赚钱有道,裴明礼在贞观年间,升任殿中御史,最后做到太常卿,轻轻松松一路高升。

可惜,并不是满大街的唐朝人都有这样明智的求财之道,唐朝针对那些对垃圾回收没什么想法的人,还是走了严格的法律办法——不仅处罚乱扔垃圾的人,其主管部门监督不力也将一同获罪。

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 ——《唐律疏议》

意思是,在街道上随便倾倒垃圾的人,会被打六十大板,倒水者无碍。执法者如果纵容居民乱丢垃圾的行为,与乱丢垃圾者同罪。

到了北宋,东京汴梁承载着百万人口,但当时城市格局仍然紧密,道路以井字形方格网状排布,除了当中四条御街,其他小路纵横交错,小摊小贩沿路落座,汴梁可谓人满为患。

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下,城市环境卫生更难于管理。好在宋朝出了一个街道司,和从前的“条狼氏”颇有相似,负责监管城市的街道环境,就好比今天的“城管”。

街道司规模更大,还行的是“责任制”。他们对于分内职责有明确规定,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清理街道,整顿市容。

街道司约有五百人,每人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总的来说宋朝早期的“市政部门”,是比唐朝要成熟的。

南宋的《梦梁录》里记载着一种名为“倾脚头”的职业,具体干嘛呢?专业掏粪。到了春天,“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所以当时临安街头还算整洁。马可波罗到达临安(今杭州)时也曾盛赞临安是“世界最美丽名贵之城”。

清末时期城市的垃圾尤其多,且“道路则任其倾圮,污秽则任其堆积”,当时作为皇城的北京,朝廷濒于倾塌,帝都景象凄惨,处处破败,人心惶惶,生活排污甚重。

如果没有专业的道路清扫者,城市就会变成一个大型垃圾回收站。

好在到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大有提升,街头景象足见我们自身的成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淘宝搜索【这一袋乐于绿】打卡绿色生活专区,就有机会免费获得同款小绿袋哦~ 这个秋天让我们背上天猫小绿袋,一起支持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天猫送你一个小绿袋##双
  • 不然有的時候,我們把修心、佛法的目標放一邊,然後自己又再去找一個不同的目標,這樣捨本逐末是不會有結果的,佛法永遠起不了該有 的作用。就像一般公司年尾的工作總結一
  • 俄反垄断局表示,从2018年10月苹果公司就开始限制带有家长控制功能的手机应用的研发,许多第三方应用中的大部分家长监控功能就名存实亡。俄反垄断局表示,从2018
  • 一旦你知道什麽是绝对的真理,你将认清眼前所有的相对现象只不过是一个幻影,一场梦,并且不再执着于它,认清实相即是空,就等于破除了思想的限制。顶果钦哲仁波切:我们没
  • 当你见过了高山大海,就不会受困于眼前的琐碎是非。1、夏日的遗憾一定 会被秋风温柔化解2、秋天有信 秋月无边 3、初秋总是温柔 日间把夏天留下 日落后还带秋风
  • #萌音讲俄乌##乌克兰[超话]##俄乌局势##关注俄乌局势最新进展#【#杭城又一蓝领公寓竣工交付了#】近日,杭州市上城区宁巢新塘路蓝领公寓项目正式竣工,该项目共
  • 嗯,这次它家又出了一个颜值爆赞的小玩具,外型方面不用多说,我给其他小姐妹看的时候,她们第一眼都看不出是什么用途这回的小玩具叫桃几,外表鲜嫩多汁的那种,不用多说,
  • 交通信息导航前往安吉上墅乡即可价格等TIPS 村落里鸡犬相闻,刚好遇到一位大姐,她家里面的地里面种了好多辣椒,采摘好以后送了我一些,然后带我到她家参观,门口种了
  • 有史实,有故事,有文物,有图画,犹如一套“古人生活百科全书”让我们全方位了解古人生活的衣食住娱,也学着将日子过的优雅如诗。喝一盏清茶,我们会寻找宋式雅瓷相配;羡
  • 每一层都能付出得到回报的品牌、爱了这样的事业[拳头][拳头][拳头]真的合适任何人创业[强]想找回创业激情的莫非它了 刚才翻相册又翻出来这张丑照[黑线] 虽然
  • 黄油,黄油在高温时特别容易焦糊,在煎制牛排的后期加入,温度不太高,又可增加牛排的风味,待黄油融化后,用勺子淋到牛排上即可。这样常温吃唯一的缺点(大概算是缺点吧h
  • 我说别了,考研的这段期间我好像边自卑了,好像很久没拍过自己的照片了,感觉自己越来越丑了[失望]他告诉我说,师傅 等熬过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去大山包看日出吧,我特别想
  • #上海猫咪领养[超话]#名字:小灰灰性别:女孩疫苗情况:无(暂不适合打疫苗)绝育情况:无年纪:3个月左右性格:亲人乖巧体重:1.3kg所在区域:上海市虹桥或普
  • 前天棕哥趁我不在家,偷吃了巧克力麻薯,我回家发现的时候真是脑袋嗡一下,赶紧看配料表,不是代可可脂,我整个傻掉,快要心梗了,问了宠物医院的医生,说含量不大应该没有
  • 长在我萌点上的好师父,爱了爱了!众所周知二哈是虐剧,但是小公举的幽默搞笑让这剧听起来真的好欢乐!
  • 回顾本里明穗的一生,她终于明白了使命为何,虽收获了亲情爱情和友情,但是她始终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直到最后终于勇敢了一次,却也没有让灵澈亲眼看到风雪里最后一支舞,因
  • 染尽了余晖火烧云层的林薄透了夕光,洋洋洒洒地从层叠的林隙中拥抱某片素未谋面的落红,以这枚秋叶为信笺,约定来年的曦光同样钟爱这点非落日的朱红,约好我们的青春理应
  • 这样的人被称为天使投资者是恰如其分的,他们从事的是和钱有关的职业里最高尚的一种。同时,我也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我会努力在35岁之前由普工晋升为线长,月收入
  • 实际上,人们在雨城区的汉代高颐阙和芦山县的王晖石棺上面,同样能看到十分类似“启门图”的雕刻图案,它与双阙图案一起往往既象征着生与死之间的空间转换,实际上,人们在
  • 这时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慢下来,过一种田园的、艺术的、诗意的“中国式雅致生活”。不空也不满,不过劳也不过闲,施施然持中道而行,时时有情趣地过日子,就是我们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