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非思量,若立佛性之有无,皆是有待而言的对机施教,故经典中所立之佛性是为了说明众生成佛这一超越性的根据,而不立佛性则是为了打破思量之佛性的概念执着。若悟得真实佛性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祖言:

“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众生之自性即是佛性,只要识得众生之五蕴皆空的道理,此空性是缘起法的真实本性,若识得此性即能成就中道解脱的大智慧。佛性一旦被开发,即不退转众生界,故云“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若心不达五蕴皆空,迷于我法二执,即使自性有万般妙用也无法呈现,故云“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的平直指的是心的平等与心直契真实的境界,即是自性的解脱,离诸染垢,旷阔平坦,无有偏颇。此亦是《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维摩诘经》云:“直心是道场。”《高子遗书》云:“人之生也直,本体也,以直养而无害,工夫也。”

在六祖的开示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出自于《楞伽经》,通过上下文来分析,六祖这里所言的心既指本心佛性又指妄心无明,因为我们的佛性被虚妄的识所染。佛性能生万法,无论是有漏法还是无漏法,无论是善法还是恶法,都依于佛性而起。无漏清净善法是依佛性而生,有漏杂染法是凭依于佛性而起,就像波浪本无自性,然仍是依海水而起,波浪是因无明之风刮起,风平则浪静。故可理解为心本无生灭,而有生灭的心都是妄想依于本心的功用而起的妄相,若能了达“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无明转为明。对于心性与佛性的问题,六祖进一步作偈来开示大家,经云:

“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此自性真佛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真如是诸法之正体,亦是我们心性之体,如果要成佛就要找到我们真实的心性。邪见是五见之一,也可以说五见(我见、身见、边见、禁取见及邪见)统称为邪,若取五见之一的邪见,则意为拔无因果之理,故作恶不惧,闻善不称,此乃五见中最为邪恶,此见长养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而生一切轮回之杂染法,故此无明邪见与贪嗔痴三毒是扰乱我们自性的大魔王。充满邪念和烦恼时正是魔王居住在我们的身心内,而当我们正念生起观照如实之自性时即是妙觉如来住于心地。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我们的见地和我们的烦恼是密切相关的,当我们的见地不与真实相应,必定会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引发矛盾,而当我们不愿悔改时,烦恼自然就引生了。凡夫的见地总是想抓住一个不稳定的对象,故佛陀一再强调世间的无常,但若不通达生命的轮回和善恶的因果,那无常也会变成消极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自性能生万法,但当自性被邪见和三毒所障时,所生的万法即是轮回的苦相,一旦冲破迷障后自性所生的万法才是庄严清净的身心世界。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自性本具法身、化身与报身,然众生自性若迷,法身即是轮回,化身即是生老病死,报身即是妄想分别。众生若悟,则心包太虚,其法身遍一切,化身则是法身遍一切处的千百亿变化身,而报身就是圆满通达法界身心的智慧。若于迷处,三身则是苦惑业,若于悟处,三身则是解脱、般若、法身。此三身性中具足,若识得本心,三身则转为成佛妙法;若迷自本性,三身即堕入无始轮回。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通常将三身中的法身定为心之体,化身依体而起用。此处六祖特别强调化身对于证得清净法身的作用。在《坛经》中所说的化身,更深刻的含义是指众生当前一念,因为六祖一再强调当下的正念对于修行的重要性,此念的清净是成佛的不二之路。马祖所言即心即佛,《大涅槃经》中所说缘因佛性,都是强调众生现前一念才是修行之本,离此念成佛别无他路。自性是无执的清净心,此心所起用之正念,时时呵护,时时长养,因为只有此念的相续不断才能成就圆满无尽的功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淫欲染污之性亦是生自性清净法身之因地也,在《维摩诘经-弟子品》中云:“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灭痴爱,起于明脱。”意思是说要以智慧来驾驭世间法,于世间法不断亦不染。僧肇对这段经文的解释是:“断淫怒痴声闻也,淫怒痴俱凡夫也,大士观淫怒痴即是涅槃,故不断不俱。”从性相来说,淫欲之相不清净,而其性体亦无自性,不异真如;从转化来说,淫欲乃众生对自性的误用,若悟自性之真实,则可渐离爱染,并生智慧与利他心,从而助成菩提道的成熟与圆满。故除却对淫欲的妄想执着就是清净的法身了,若能于自性中除却对五欲的执着,则能于刹那之间体证到众生本具的天真自性佛。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今生若能值遇顿悟法门,并且当下回归自己的本性即是与见真佛无异,此即以心印心,实乃是因为心、佛、众生,其性本无差别。若修行人只想着到处寻觅外在的圆满,这种心外求法的心态本身就是不清净的,以不清净的心又怎能寻到真实的佛。大珠禅师云:“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不起是烦恼魔。”魔即是我们着相的心,此心即是向外所求,将虚妄之相当做真实。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吾人若能从自心中找到真实的自性,这自性就是我们成佛的因,故称之为佛性。《大涅槃经》将佛性分析为三: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不变的理体,了因佛性是实相观照的智慧,缘因佛性是开发般若智慧的各种缘起。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开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涵养自己,当我们的恭敬心、感恩心生起时,执着也就随之放下了,此时善知识对我们的开示就很容易领会接纳,通过修行的各种助缘(缘因),启发我们本心(正因)所具有的般若智慧(了因)。若不能从自心上修而总是一味地向外觅佛,我们内在的邪见与三毒又如何降服得住,以邪见和三毒生起的成佛心恰恰与修行是本末倒置。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六祖接着开示说,顿悟法门如今都已传授给大家,成佛是要利益众生的,但前提是唯有自己净心才有堪能去救度世人。奉告当世及来世的学道者,若不能具此正见,则会荒废修行的岁月而无有精进的工夫,佛门的精进是有燃烧烦恼的功用,否则修行再辛苦也只是苦行外道。

《信心铭》释义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说话多、分别也多,思考来思考去,只有更加与道不相应。所以,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叫二祖慧可要外绝诸缘、内心无喘。外缘都绝离了,就不必再讲话;内心无喘――平静下来,就不会再思虑,然后才能入道。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能够完全弃绝了言语和思考,就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都可以通达道,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只有返本还源,回到生命的根本,才能领悟至道,明白祖师西来意。反之,如果有心去找道,随顺六根向外去用功,想要找到本性,那只有迷失方向了。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但是,只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返照自心,就有可能明白真心,胜过空的境界多多了。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修行修到身心皆空,算是很高的境界了。但为什么会有空?空为什么会变现种种境界?其实都是妄见有空,住在空上面所致。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真”就是真如、真心、真际。“真”不用求,求者本身就是真。真不自言真,若见有真,此真便是妄。真是相对于妄而言,众生迷而有妄,觉者方便立真,令众生知而离妄,离妄真亦无言。

  “见”是知见、正见、见解……。“见”是众生六根迷于六尘,所产生的妄见,根尘是妄,依根尘产生的见,岂能离于妄?所以,求真是妄、见解亦是妄。

  因此,你不需要去追求真心,只要把妄想息灭了,把知见放下了,把执着丢掉了,内心没有一切分别执着,才能相应于真心。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二见”就是相对的东西。例如:是真、是假,是有、是空,常见、断见,好还是坏……。这些对立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妄见而有的。当我们用功到知道这些相对的知见都不对,同时能够不住于有和空等相对概念时,那个时候,就要注意,不要再去管它了。这对用功者,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因为,只要有一点点的“是和非”、“对和错”的念头,便会引生了很多的是非念头来,那时候,你就落于二元对立的妄境,失去清净本心了。

  所以,经说般若无知,六祖要人不思善、不思恶以会取本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当你用功到空有、是非,对错、能所不存的时候,心里就没有“二”了,只有“一”的感觉。知道一切二元相对都是由这“一”来,但“这个”也是不可以执着的,如果住于这个,对待就又会产生了。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连这个心的观念都没有的话,就不会生起妄见分别,那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一切诸法,其实没有是非、好坏、对错的。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既然万法的存在,对我们不会造成阻碍、困扰,也就不需要方法来对治,那么,内心也就不会再生心起念。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能”指心,是主观的存在;“境”指诸法,是客观的存在。主观的心识会随着外境的消失而灭除;同样的,客观存在的外境也会随着主观心的空无而没除。

  所以用“沉”字,表示外境是随心所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如果空了,由心所现的境,便如沈没在心底般。所以,我们的妄心,是随着外境的消灭来消除的,但是,外境又是跟着妄心的消除而消失。心境是互相影响的。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外境是依着我们的心才有的;同时,我们的妄心,又是依着外境才存在的。

  贤劫三佛的毗舍浮佛偈:“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便是在说“能由境能”的道理。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要知道,虽然有心和外境,实际上,心和境都是空的。心、境不过是个假相,皆由迷于本真而妄立能所,都不离性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像

  虽然自性体空,却能显现能所,含藏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虽然有万般的事事物物,但因为其本体是空。既然是空的,诸法哪里有好坏?为什么我们会对诸法产生分别,而引生某些偏爱呢?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道”就是真心。真心是很广大的,经中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大道宽广,要证入,虽然不是容易,但也不困难。真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欠,容易、困难是虚妄分别,与道无关。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小见”就是指不信自心是佛,只知向外求法的人。小见的人,你若对他说:“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他会不相信,像狐狸那样,有很多怀疑。狐狸在一切众生中,是疑心最重的,所以好疑的人,便说他狐疑――像狐狸的疑心那么多。小见的人,不信自心是佛,悟了便是,他只知要从事各种修行,才能见道。他精进在修行,希望能够赶快证道,那知是越急越慢。

执之失度,心入邪路

  执着要修行、要怎样才是,认为自己有见地、有功夫,如此的话,就会产生不正当的心态,与道不相应,而进入偏差、错误的境界中。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所以,放下吧!让心自然,该用功时就用功,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行住坐卧自然不造作,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这样才能体会到心体。心体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你要修什么呢?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只有顺从自己的心性本质,才能与道相应。相应后就自在了,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了烦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一般修行,强调系心一处,用来对治妄念,希望把妄念绑起来,不在东想西想。其实,这样用功是不对的,已经违背了真心,真心无为,起用则自然而然,不需刻意。

  反过来说,让心境昏沉,糊里糊涂也不对,这跟真心不能相应,真心是觉明空朗的。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修行要自然,好像在用功,又好像没有用功。道本自然、平常心是道,不必刻意造作;道法无为,没有哪样较好、哪样不好。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一乘”又叫“佛乘”,表示最高上的法门,也就是禅宗所说明心见性的法门。这法门有别于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修行,一入就成佛。要契入这无上的法门,就不要去厌恶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六尘没有不好,都是心所现的境界。能够对六尘不分别好坏,不受到六尘的干扰,你的心就和佛的心一样了。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有智慧的人,能够随顺自性无为,他就能够随处自在;愚痴的人便不是,他要修种种法、行种种行,其实是自己拿绳子绑自己。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一切法根本上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地方,所以会有不同,那是我们虚妄心分别、生起贪爱、执着的缘故。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以心来找心、骑牛还找牛,怎么对呢?一切法都因我们妄心的分别才有差别,而我们却还再以心去寻求它的差别,岂非大错特错!

《拼此一生念佛回》琴禪

信力无窮,忏悔恶业,一心向善,专信专念佛号拼此一生念佛,真修真行必往生无疑……
千刀万剐谁其便,
专念佛号不生疑。
信力超越一切法,
佛王弥陀最可依。
八万四千皆自力,
微惑未断难出离。
法门平等众业异,
了生脱死当契机。
末法万般诸诱惑,
邪师外道全出席。
众生业像麻团缚,
挣脱放下大根基。
知己业力凡夫重,
佛力拯救是唯一。
法华椤严当持护,
无量寿经大总持。
众命导归光明藏,
朝念夕死未未迟。
即心即佛即极乐,
直心念佛必生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见过很多次,一直很好奇什么是百姓家饼,这次在家门口看到就买了点,买了才知道,原来这个已经有十年了,然而作为一个洛阳人,见过无数次,竟然第一次吃~十二一斤,有
  • 中途要翻拌几次,上温250,下温200)、桃酥渣1000克(就是将桃酥压碎)、液态酥油750克(烧开后晾凉再用)做法:将上述材料晾凉后全部搅匀即可,也可以加点核
  • 当中的陈皮粉、甜杏仁、松子仁是五仁汤的成分,因为郁李仁、柏子仁、桃仁都是入药的药材,我们使用了同样具有润肠通便效果而又是药食同源的芝麻、核桃仁代替。【按语】方尊
  • 网上阅卷 借网络促服务林芝检察机关依法服务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认真落实最高检关于加强律师异地阅卷工作的部署,成功实现律师大信息量跨地域阅卷,形成“互联网云阅卷+异
  • 我们好像窜的一下就长大了,以前小时候村里一起玩的小伙伴,现如今都大学毕业,长到一米八的个头,以前在我记忆里还是儿时的模样,那样稚嫩的脸。#原来真的一眨眼就长大了
  • #王鹤棣[超话]# |#王鹤棣战火中的青春# 你是偶然照进我所处夹缝的一缕阳光,虽然微弱,却足以让我怦然心动,向阳而生有时候,我们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最终成为我
  • 想到如今胆量应该随着年龄也增大了,打算尝试一次,让她丰富生活体验,然而我还是高估了,小妞看到剧中马里奥加速挑战的场景就开始哭,为他捏把汗,后来看到公主出现后,只
  • 与PC相比,S系列的统一内存系统确实降低了游戏的内存要求,但对于现代游戏来说,10GB仍然是一个相当小的数字(更不用说非正统的带宽配置,只有8GB在高速运行)。
  • #刘晓世拍长空之王眼里都是信念感##一句话证明你看过长空之王# 航空工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伟大行业,结合时兴的大众传播做出了积极大胆的创新,青少年们在仰望这片
  • 所以我猜测奥,是后面汇合的)最后,我想我懂了为什么阿布扎比场两个人要发那个一模一样的视频了(p9)ETHUSD 分析:看跌吞没形态低于 1,972 美元多头无法
  • 真的服了,看医生这么久,就没试过原来药单上还能自己选浓度,最狗的是我回来查了很多很多信息都没发现能同时用两种,难道就不能直接给我选,或者给我解释下两种浓度哪种比
  • ##湖北省公务员[超话]# #湖北教师招聘[超话]# #武汉招聘[超话]# 1、23年宜昌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76人2、23年恩施州春晖教育集团教师招聘111人3
  • 那夜空的月也不再亮,只有个忧郁的孩子在唱。而他们的烦恼、冲动,将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一齐被装进邮包,由我来为他们传递。
  • 马兜铃酸是一类有机酸,有些种被发现可以抗肿瘤,但因其会损伤肾脏使用受到限制,主要分成 A、 B、 C、 D 等几类。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内酰胺B、FⅡ、AⅡ,主
  • 一切皆有可能,客场作战的浙江,心态放平了,投疯了一样可以胜辽篮!8,现在浙江可能以弱拼强,心态放松了,三分投疯了,胜负真难说。
  • 目前ssd硬盘价格暴跌的背景下,这么小的体积,2TPSSD的价格比起三星T7,好看很多,而且功能不只多了一点半点。全球唯一带屏幕的2230硬盘盒,我自己买了一块
  • (数据网上都可查询)已经量产上市最高时速为322km的mo­d­el S Pl­a­id不参加对比,这里拿出就太欺负比亚迪了.....【【大兴调查研究】聚集发展
  • :) 有意者,请加微信:he076578(请注明:租房)九妹100万人民币炒pepe一天亏损56万,你可悠着点啊,PEPE我觉得后续很可能还要加零腰斩,但应该不
  • 上班了半个月从天天哭到现在蹦蹦跳跳的去帮忙不管是心态还是想法都进步了不少emmm希望赶紧到八月吧嗯嗯第76届#戛纳电影节#公布驻地计划(Residence)新入
  • 酷革的水杯真的蛮好看的,对比烂大街的lulu****,这个好像外形上更合我意~设计上来说,大部分都是像酒瓶一样的杯体,但是又不像常见圆形瓶身,采用侧平面设计肩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