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称名念佛之人,皆得往生乎?

答:凡念佛,有他力念佛,有自力念佛。他力念佛得往生,自力念佛不得往生。

因为深凭弥陀本愿,称念弥陀名号,十人即十人往生,百人即百人往生。有人就说“那称名念佛的人通通都往生吗?”意思就是他有怀疑,或者看到有人称名念佛好像没往生。

回答说,这分为两种情况,“凡念佛,有他力念佛,有自力念佛”,如果是他力念佛,十人则十人往生;若自力念佛,就不得往生。

本来念佛就是靠他力,这里为什么又特别提出有“他力念佛”和“自力念佛”呢?

“他力念佛”就是念佛的本来义,“自力念佛”是众生的执情。

就像天亲菩萨《往生论》说的,“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称名念佛有如实修行,有不如实修行。如实修行就决定往生,不如实修行就不得往生。

所谓“如实修行”,就是如名号本身具足的真实功德之相而修行。

“称彼如来名”后面说了两个,“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彼如来名号”是什么意义呢?“光明智相”是什么光明智相呢?就是乘佛愿力,他力念佛。

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完全仰凭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顺彼佛愿故”,这叫“如彼名义”;彼阿弥陀佛名号如同大愿船,彼阿弥陀佛名号就是阿弥陀如来大愿力的体现,乘弥陀名号,顺弥陀本愿,这叫“如彼名义”;蒙受阿弥陀佛因地所发本愿、果上光明的摄取,这叫“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乘佛愿力,蒙佛光明摄取,当然必定往生。

所谓“自力念佛”,这是一个假设性的名词,是站在众生这边说的。

“自力”和“念佛”这两个词本来是不能捏在一起的,“自力”是靠自己,“念佛”是靠佛力。

但是他以横超法作竖出之用,他不懂念佛是靠佛力,完全把念佛法门当作自力修行的法门。

所以,以圣道自力修行的观念来理解念佛,认为自己在念佛,这样就不得往生。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的人就是这个心理特点,比如念佛一定要断烦恼,把名号当作一个断烦恼的工具,“念佛一定要达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不然怎么能往生呢?”他抱有这种观点,所以杂行杂修,以种种自力修行的善根福德来补助,以为这样能往生,这恰恰落于自力。



有人说“自力念佛,我也在念佛,真的一个都不能往生吗?我是自他二力”。

“自他二力”,是有人这么说,也有人抱这样的观念,也有人这么做,到底能不能往生?一半一半。如果自他二力各一半,往生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五十。如果在自他二力当中,靠佛力这边为重,还是有可能往生的。如果靠佛力百分之六十,往生的把握就大一些;靠佛力百分之七十,把握就更大;百分之百靠阿弥陀佛,就百分之百往生。

所以,法然上人说“往生思一定则一定,思不定则不定”,什么意思呢?

怎么叫“思一定”呢?

百分之百靠倒弥陀,那不就决定往生吗?就是“思一定”。

觉得把握不大,百分之八十靠弥陀,百分之二十靠自己,这就是“思不定”,这里就有百分之二十不定;如果百分之三十靠自己,就百分之三十不定。

总之,自力念佛不得往生,不是说念佛不得往生,是说自力不得往生。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以念佛本身的内涵来讲,念佛就是乘佛愿力,这样就不存在自力念佛,念佛必定往生。这是站在法本身的功能来说的,这叫“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决定往生。

现在有人不这样理解,他认为自己也在念佛,比如修禅宗,他说“我也念佛,我参念佛是谁”。或者在众生机情这方面,有的人拿名号拼命作功夫,要断除妄念,要修清净心,要戒律清净,要开智慧。从表相来看,他也在称名念佛,但是他的安心、心态完全是自力的。

所以,不得已求其次,暂且认可众生这种执情的立场,就判为两种:如实信顺弥陀本愿的,称为“他力念佛”;站在众生自我执情立场的,认为要靠自力达到某种程度的,称为“自力念佛”。

这两种判然分明之后,说他力念佛得往生,自力念佛不得往生。刚才说过了,这是说自力不得往生,不是说念佛不得往生。



问:何谓他力?

“他力念佛得往生,那什么是他力呢?听懂了,我好照做”。

答:唯一向信阿弥陀佛本愿,不顾我身之善恶,思“决定往生”之念佛,谓之他力念佛。

这就是“机法两种深信”。

“一向信阿弥陀佛本愿”,所谓“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彻底靠倒就是一向信弥陀本愿。

“不顾我身之善恶”,这就是通身放下,自己善也好,恶也好,有智无智,能修不能修,自己这边一切放下,不考虑。

为什么?

弥陀本愿都把它取消了,自己这边一切不论。

就像请客吃饭,到饭店里,豪华气派,餐厅很大,服务员端上来很多食品,如果没说谁掏钱,那你在这里吃饭就要琢磨了,“我兜里的钱够不够?到时候付不出钱来,出洋相怎么办?”如果知道别人掏钱请客,你还会关心你的皮夹吗?还会考虑钱够不够吗?不管兜里有钱没钱,你根本就不考虑了。

阿弥陀佛请我们吃成佛的大餐,他通通买单,以六字名号买单,你不用操心说“我兜里没钱,吃这么好的成佛大餐,不是成声闻、缘觉,也不是成菩萨,是成佛的大餐,这顿饭我得花多少钱才吃得起啊?我欠了那么多人的钱,我是一个穷人,兜里没有钱”,那你敢张口吃吗?就不敢吃。

阿弥陀佛看得很清楚,说“吃吧吃吧,没事,你就不用考虑了,不管你兜里有钱没钱”,也就是不顾我机之善恶,我贫穷,无功德法财,我下劣,造诸多罪业。阿弥陀佛不仅不让我掏钱,而且说“你欠了别人多少钱?告诉我,通通由我来还,我来付账”,我们一听就通身放下了,何不大吃一顿呢?

所以,他力念佛就是完全信凭弥陀本愿,“不顾我身之善恶”,自己这边通通取消,不用考虑。因为大老板已经考虑完了,大施主已经全部承包了,所以就知道我们这样称名决定往生,这叫作“他力念佛”。



如蝇附麒麟之尾,远驰千里;卑夫乘轮王之舆,一日巡四天下,此谓之他力也。

就像一只小苍蝇,它趴在麒麟的尾巴上,麒麟的速度如风驰电掣,小苍蝇飞来飞去,靠它自己,顶多就在几平米的小房间里转来转去,怎么能飞到千万里之外呢?

但是,它趴在麒麟的尾巴上就能一日千里。虽然它自己也可以嗡嗡地乱飞几下,但是要到千里之外,完全不是它的能力。现在讲坐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那么高,飞过太平洋那么宽,小苍蝇怎么能飞过去啊?

讲修行,什么打坐、修禅定,说实在的,再会修行,也就是那只小苍蝇而已,两个小翅膀抖来抖去,这还是会修行的。说是苍蝇,不要以为是把我们讲低了,说实在的,我们都不敢说自己是有翅膀的小苍蝇,我们没有翅膀,只是小蚂蚁。

我们往生极乐,要飞过业障的高山,要飞越生死的苦海,到达极乐涅槃的彼岸,靠苍蝇的小翅膀抖一抖就能行吗?一定要坐飞机。

古代没有飞机,但是有“轮王”的说法,“轮王”就是转轮圣王,他有一个法宝叫轮宝,就像现在的宇宙飞船、飞碟这样的东西,坐上轮宝,一天之内就可以到四天下游玩,巡视。我们地球所在的地方叫作南赡部洲,此外还有三大部洲,要到那些地方,完全不是自己的力量,这叫作他力。

这个比喻很好理解。

“卑夫”就是普通人,没有翅膀,还能飞起来吗?可是,乘轮王的轮宝就有这样的功效。

今天这个时代的人,理解他力是非常方便的事,因为我们眼前见到的事例太多了。坐上飞机,身不动摇,就可以跨越大洋,飞过高山,不动一步就能远至万里,这不是完全靠飞机的力量吗?

又如大石乘船,速到彼岸,此全非石之力,船之力也。

大石头很重,如果直接把石头扔到水里,“扑通”就沉到水底了。但是放到船上,船的浮力就把石头的重力抵消了,石头不仅不会沉到水里,还能运到对岸去。运过去干什么呢?可以建房子。现在中国每年要从国外买很多铁矿石,把这些矿石运回来干什么?运回来炼铁,炼钢。这不就是他力吗?

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大愿船,把我们娑婆世界这些凡夫的大矿石——我们身上也有矿,什么矿?就是佛性之宝,佛看我们都是宝贝,把我们运到西方极乐世界。

经中说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但是以我的理解,那边应该还有个大炼钢炉。其实,七宝池也是它,八功德水也是它,莲花也是它,莲花很清净,我们往莲花里一坐,就是冶炼我们,把佛性炼出来,变废为宝。

其实,我们在娑婆世界念佛的时候,就已经在六字名号的莲花炉里接受冶炼了,所谓一声称名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就是把我们的废渣提炼出来,废渣越提炼越少,佛性越念越纯,念到一定火候就是无生法忍了,火候到了,弥陀就现前来接引了。

弥陀现前接引,就等于我们在炼钢炉里,技术工人先揭开炉盖,看一看到什么火候了,如果炉火纯青,当然就成佛了;如果还差一点,没关系,捞出来,到净土稍微加工一下,就快速成佛。

如是,非我等之力,阿弥陀佛之力也,此即是他力也。

虽然念佛,但总是在自己这边计较,“我要修到什么程度?我要修多少功夫?我还要修多少法门?我要成为一个精进贤善的人、有智慧的人,这样才能达成往生”,抱有这种想法,通通属于自力。 https://t.cn/RV9q7Y5

『「空」與「無」之間』
蓮生活佛盧勝彥第59冊文集——真佛法語

  佛言:第一義「空」。
  道言:無極。

  我個人研究佛教與道教的經典,發覺佛教的「空」就是道教的「無」。

  但是,歷來,很多佛教的佛學研究者,不同意這般論點,認為佛教的「空」,是「真空妙有」,真空之中尚有佛性本體。

  一般的法師,反對「無極」,認為「無極」是本無,是無始無明,是「自然」,同佛的「真空妙有」不同。

  然而,我舉出古來的大法師,舉證如下:

  古來中國第一位註經的大師是「道安法師」,道安法師註《吉藏中觀論疏卷二》有言:「本無者,本有色法,先有於無,故從無出有,即無在有先,有在無後,均稱本無。」

  按,道安法師註解佛經的觀點,正是用道家的觀點來註釋佛經,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後人批評他,信的是大乘佛法,但註解卻用老子《道德經》的東西,煞是奇怪。

  其實,我認為毫無奇怪之處,因為佛經初入中國,學者要註解佛經,當然以中國原有的哲學思想注入佛學之中,否則又如何去解釋佛經呢!

  例如,慧遠法師,博綜六經,尤喜老莊,二者融合,令人曉然。著作《涅槃無名論》的僧肇法師,就是以佛教的「涅槃」認為是老子的「無極」。其中,古來之高僧,有很多很多,均以中國老莊的思想,來解釋佛經,我說,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後來的批評者,如此認為,佛教的「空」,是講最究竟的「真如實相」,也就是「真空妙有」。而老莊的思想,祗是言明「無極」,也就是一切法皆「無」,祗是「無始無明」而已。所以批評者認為,二者不可混同,其源不同,故其宗旨也就不同了。

  很多古來的高僧,都被現代佛學者批判為「混亂」,認為用老莊的「無極」來註釋佛經的「空」,是大謬而特謬,認為佛高高在上,怎可與道合流,若合流、則中了老莊之毒也。

  一般佛學者,強調的「空」,是印度「空」宗的般若思想,正是「空」字的妙義,是第一義「空」,不是虛空的空,是圓滿而如如不動的妙用在其中,這就是「真如」的真空妙有了。是體用具足的。

  一般學佛者,批評老莊的「無極」,祗是強調「無」,強調「虛無」,變成了「虛無主義」,好像祗是由無生有,由有歸無,這一生一滅,便是生滅輪迴之法了,認為,老莊的「無極」不可同佛教的「空」相提並論。

  但是,我研究老莊的思想,如此認為,老莊的道家思想,表面上看,好像是真的「虛無主義」的「無」,但是其中又有言「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又有言「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中」字,豈不是另有一番見地的中觀思想嗎?

  老子日:「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所謂的「惚兮恍兮」指的正是「無」的境界,而在「無」的境界之中,又有「象」,又有「物」,又有「精」,這豈不是「真空妙有」之意味,這和佛家的「空」是不是又有契合之處?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而和。」這是老子的無始無明之說法。佛經中有言:「三界虛妄不實,唯一心變化,夫內有一生,即外有無為,內有二生,即外二為,內有三生,即外有三界,即內外相應,『遂生種種諸法及恆沙煩惱也』。」

  老子的天地萬物生成,同佛家的道理並無分別,像佛性本體無邊,山河宇宙萬物,皆是如來妙明真心,但這妙明真心,也即是道,這佛性,法性,道性,本來就沒有區別的,這「無極」與第一義「空」,就一定有區別嗎?我相信到究竟,本是「空無合一」,空即是無,無即是空,同實而異名而已。

  一般批評者,佛學者,喜歡把「道」批評成虛無主義,認為老莊的思想祗是搬弄一個「無」字,還達不到「佛性」的境界,是「迷」而非「真」,把一個道家思想,批判成了「外道」,祗有佛才是「正道」,老莊的道,不可與涅槃妙心相提並論,把佛抬得甚高,把道壓得甚低,認為涅槃妙心,不可以有心知也。

  但是,我研究了佛道二老的思想之後,體會出老莊的「無」,並非絕對的無,而且是「無中妙有」,例如「象」、「物」、「精」。這都是佛教的「中觀思想」。道教,天地之始的學說,「先無後有」及「陰陽五行」,說明了宇宙萬物化生循環之原理原則,其實在密宗的「五方佛」東南西北中的道理是契合的,其佛父與佛母之說正是陰陽之理,「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和原始佛教的密宗之理是合一的。

  老子的「復歸於無極」。
  佛教的「復歸於佛性」。

  「無極」是一個總名,同「圓圓果海」,應該是異名同體。我體會出,「無極」決對不是象徵「虛無」而已,若祗是象徵「虛無」,也不必修了,也不必證入了,也不必始於無明,入於無明了。「佛性作用」相等於「無極作用」,這佛道二者,原是異名而同體的。

  密宗的「入我」與「我入」,「入我」是佛進來與我合一,「我入」是我入於佛的合一。我喜歡用「天人合一」來解釋,我的所謂這個「天」,當然不是狹意的「天道」,及「狹意的宇宙」,這個「天」,我解釋成佛性,也就是「佛」與「人」的合一,這是文字上的差異而已。

佛學的研究者,在批判道家時,喜歡在文字上大作文章,把「無」指成「無始無明」,把「空」說成破「無始無明」,認第一義是「空」,而「無」是「虛無」的迷妄,如此的結果,自然可以把老莊思想指責成了外道思想。

但是,我「紅冠聖冕金剛上師」如是說:「中國的大乘佛法,第一位註解佛經者,就是用老莊思想去註解的,歷代的高僧,解釋大乘佛法,也用了甚多的老莊思想,佛經的翻譯工作者之中,也有多人是老莊的研究者,聰慧之士亦多老莊學者,般若性空之學,源於老莊的『無有之學』,這其中是大有因緣的,『空』字的妙義,我知之。『無』字的妙義,我亦知之。這二者的根本思想,有人處心積慮想把它分割。但,我認為根本無此必要。」

  「空」與「無」,其本體即「真如」也。 https://t.cn/8F8XCAM

#生命的弧线[超话]#世界的和平,首先来自个体生命内在的和平。不要让你的心老往外跑,聚焦于你内在的能量中心,叫聚能。相反则是耗能,是对生命本身的消耗。保持向内在中心的聚焦,做如是观察者、如实的观众。

看个体宇宙风云变幻而如如不动,是件很有趣的事情。风云变幻,始于个体内在的阴与阳,光与暗,黑与白,善与恶等等所有的两极面相。风云变幻又终结于个体内在的平衡转化里。这正是内在走向和谐的过程。因此,个体小宇宙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观众,担任着多重角色。剧本的精彩度取决于个体自由意志。

真正的自由意志是一种全方位权衡下的和谐与平衡,并非个体纵欲,为所欲为,自私贪婪的信口雌黄。不管外界怎样演绎着风云变幻,人类只要守住个体小宇宙的平衡,就是与宇宙源头最完美的合一。
——宇宙源头2020.11.10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研究计划书是非常重要的敲门砖,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提早开始准备[兔子]4.邮件联系教授套磁[兔子]5.按教授要求准备研究计划书[兔子]6.按教授及学校要求进行面试,
  • ”较开始的“傲娇”相比,这次的刘烨倒是谦虚起来,“电影本身能够给仕花大姐一个交代,她满意已经是让我自己感觉像得奖一样。刘烨表示,因为影片存在真实原型,他在演的时
  • 后来我们决定放弃它,送它参加一次数千公里的竞翔,从香港放飞,我们一共放了20只,其中19只都是非常厉害的角色,但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正是这只谁都看不上眼的瘸鸽
  • ”7.“你认为, 现在 ​微信个性签名文案1.“近城远山,都是人间。”8. “你像是我在人间发现的宝藏。
  •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
  • #娱乐影响力人物##黄丽玲我是歌手#​​这世间,痴男怨女的爱情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人们将之写成一首首情真意切的歌曲,口口相传,2020黄丽玲重庆演唱会,情歌王a
  • 对自己好点,对身边人好点,我们都要好好的 快乐的秘诀真正的快乐,源自内心。人生最了不起的能力:让自己快乐。
  • 60句时刻提醒及改变自己的话 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
  • 所谓舍弃,不是绝对的不管不顾,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可以带给自己愉悦和认同感的事情上。随便分享点最近的生活,最近在给自己的社交减负,好像除了加班,健身,打游戏
  • 52、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45、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 ”他:“……”瞧吧,他腹黑狠辣,可是他的小妻子也不是好惹的,敢骂他是狗,就必须付出代价!”她:“狗说的!
  • 其实初中时就有百度过这个团,也知道了那个红发girl的名字是咸恩静,但就是没入坑…兜兜转转,我还是陷进去了~#北京[超话]##上海[超话]##励志哲理人生[超话
  • 【12月的这一天,让我们共聚韶山】步入12月,毛泽东主席的诞辰也就近了。为毛主席守岁的人们吃过福寿面,又回到毛泽东广场,就着晨光合唱起那首熟悉的颂歌:“东方红,
  • 人总要静下心来,整理自己,过一段宁静而自省的日子。整理自己,沉淀自己,然后成为一个温柔而强大的人,人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后悔,珍惜当下,你可能在一个人面前一文不值
  • 相处中沟通是基础,记住,你若一言不发,谁都无法懂你。结婚也许是恋爱最好的结果,相守一生不离不弃也是婚姻最幸福的状态。
  • ”  “折戟沉沙分明是瞧不起独霸战神,用武器的话,怕是早就秒杀了!”  “折戟沉沙分明是瞧不起独霸战神,用武器的话,怕是早就秒杀了!
  • 我喜欢这个话要相信直觉,不要被一些世俗和现实所禁锢,美好的爱情你值得拥有。综上所述就是:别喜欢娱乐圈的任何一个人,可以欣赏作品,但是不要欣赏人,别陷进去就行了~
  • 112个重点监测城市总价1000万元以上豪宅共计成交14303套,同比增长15%业界普遍认为,更多人开始关注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房子可以让
  • 我也给冯老师说我想去一线,他说没事还有全科的同学,让我在等等看看有没有机会。好了我也没什么写的了,希望大家做好防护,不要乱跑,西安加油,我还想回家过年呢。
  • 今天似乎做放疗的人不很多,交了单子一会儿就轮到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乳酸菌饮料为了中和乳酸菌发酵带来的酸味,会添加大量的糖;有的乳酸菌饮料含糖量甚至高达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