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如何为天地立心?


《泰和会语》中,马一浮向浙江大学的师生们概括阐述治国学的前提后,马上就专门讲“横渠四句”,以此激励大家:要竖起脊梁,猛著精采,依此立志,方能堂堂地做一个人。

这里的“横渠”,是指宋代大儒张载。因其在陕西横渠讲学,世人多称其为横渠先生。

“横渠四句”在中国知识界是最能激发人志气的。这四句就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多年前,笔者初见这四句话时,便不由得怦然心动——这是多大的胸怀,多大的志向啊!

不是只想着自己,而要为天地立心!
不是只顾着自己,而要为生民立命!
不只学眼前的知识,而要为往圣继绝学!
不是只为了这一代人,而要为万世开太平!

如此胸怀气魄,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古代贤皇良相也无法相比啊!

而马一浮在抗战国难之际,特地提出这四句话来,就是要大家:

须知人人有此责任,人人具此力量,切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

此便是“仁以为己任”的榜样,亦卽是今日讲学的宗旨,愼勿以为空言而忽视之。

那么,马一浮是如何阐述这四句话,且听我一一道来。
今天先讲马一浮是如何阐释“为天地立心”。
原文为:

《易·大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剥》《复》是反对卦。《剥》穷于上,是君子之道消。《复》反于下,是君子道长。伊川《易传》以为动而后见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于何见之?于人心一念之善见之。故《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程氏遗书》云:“一日之运,卽一岁之运;一人之心,卽天地之心。”盖人心之善端,卽是天地之正理。善端卽复,则刚,浸而长,可止于至善,以立人极,便与天地合德。故“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

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端,首举恻隐,若无恻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先从第二段讲起:

马一浮自问:“天地之心从哪儿能够见到呢?”然后自答:“就是从人心那一念之善处见之。”接着又以《礼运》、《程氏遗书》中的话作为论据来论证,然后再加以阐扬。最后的结论就是:“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

这便是一层含义:仁民爱物→为天地立心

原来,天地虽浩大无比,而天地之心却可以从你我的一念之善处立起。发自内心的爱民爱物,就是“为天地立心”。

再看第三段,马一浮继续阐明学者如何为天地立心:

天地是以生养万物为心的

人心是以恻隐之情为本的

由此,天地与人心就在根本上有一同质的核心,就是生养与恻隐。

孟子也以恻隐为四端之首(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了恻隐,便有了爱怜,有了生养,就不是麻木不仁;而如果漫无感觉,那些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都无法生发出来。
所以说:天地的大德叫“生”,而人心的全德叫“仁”。
为什么天地的大德叫“生”呢?

这个如果大家设身处地想一下,很好理解。天地对于万物、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大的恩德可不就是“生”吗?如果没有“生”,大家何以出现?

可是,为什么又说“人心之全德曰仁”呢?“仁”是什么?“仁”的涵义博也大也,而其核心是发自内心的大爱,这种大爱至为深广,可谓极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成己成物——就是最终成全了自己的同时成全了万物,或者说成全了万物的同时成全了自己。这是笔者当下的粗浅体会,而要真正认识“仁”、实践“仁”,还要不断地修行。

马一浮说:学者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认识“仁”、追求“仁”,喜好“仁”、讨厌“不仁”。所以,他说的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只有把这个“不断”做好,才是“为天地立心”。

由上可见,“为天地立心”,就是从自己一心之善处着手,从恻隐之心处修行,但这不是一个静态的标杆,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的过程。如果不了解这个,你就没有真正了解如何为天地立心。

让我们最后返回到第一段话。这段话,马一浮是从《周易》的《复》卦说起来的。

复卦是周易第二十四卦。震下坤上,即雷在地中。最下面的一爻为阳爻,上面的五个爻都是阴爻。这个卦挺有意思,就是有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就像一个星期,星期一你出门,没走多远就回来,没有大问题,大吉。这是最下面的阳爻所预示的,要你多修身。星期二又很好地回来了,也是吉的。这是倒数第二爻。星期三你出去了,虽然皱着眉头回来了,但没有危险,仍然是吉。这是倒数第三爻。星期四,你半路上又独自回来了。为什么返回呢?因为你服从了道义,自然是没有害的。这是倒数第四爻。星期五,关键的时候你还是把持住自己,促迫地回来了,没有悔恨。这是倒数第五爻。第六天才是凶的,因为迷路了,迷失了自我。好在,如果内心有正道,不迷路了,那就好好修行,终究还会重见生机。
图片

这个卦的彖词中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就是在表明,要见天地之心,有个反复的过程。

所以,如何为天地立心呢?

就要从自己的恻隐之心出发,不断地寻求真理而止于至善,虽然中间会有反复的过程,但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对的,再加上不断反省、不断探寻,终究会把天地之心立起来。

这就是当下我对这些话的理解。

人到中年,做一个不往群里走的人

01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多半是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全家老小都靠着你,而你却连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无助的时候,也是最孤独的时候。

可是,你去依靠谁呢?你又能够依靠谁呢?据调查显示,其中13亿人已经是千万富翁,120人成为了百万富翁,184人已经收入过601万,分享经济绝对是当下穷人翻身的好机会。

当你孤独的时候,挤进群里,却轮不到你发言,你反而会更加孤独。

一个人最孤独的时候,不是形单影只的时候,而是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却看不到一张熟悉的人,也没有人理会自己的时候。

因此,我要劝你一句:人到中年,做一个不往人群里走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活成自己真实的模样,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唱歌,一个人看风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感受冷暖。



02

退出不合适的群,才能建立自己的群。

你太合群了,其实是在浪费时间。

比方说,一天到晚都有人喊你参加饭局,你从来不会推辞。吃吃喝喝的时间多了,工作的时间就少了。在饭局里,还有人请你帮忙,你为了帮助别人,费尽周折,也是浪费时间。

人到中年,时间很贵。每天都浑浑噩噩过日子,那么你的时间就不会变成“资本”,无法产生效益。

浪费时间,就等于“慢慢变穷”。

中年人的觉醒,往往是从珍惜时间开始的;中年人变得强大,往往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别人没有和你走一模一样的路,也没有看一模一样的风景,并不会真正和你感同身受。

事实上,很多群,根本就不适合你,你只是在群里“凑数”而已。

就我而言,加入了好几个同学群。刚刚加入的时候,满以为同学们可以互帮互助,混得好的同学,点拨自己一下,就能够顺势而为了。

可惜的是,多数的同学群,都只是聊一些“八卦”,或者是混得好的同学,在里面炫耀自己。穷人,根本就不好意思开口。

当我认识到同学群无用之后,我悄悄退群了,对于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眼不见为净。

不合适的群,比比皆是。当初进群的时候,也许是带着某种目的,但是后来发现,这些群,根本就不能让你“如愿以偿”。

人到中年,学会退群,同时学会建群。

当你变得优秀的时候,身边会有很多的人。这时候,你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群,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奋斗,一起成就更好的事业和人生。

真正合适的群,有了一两个就足够了,如果没有的话,也没有关系,说明你还不够优秀,还没有凝聚力。



03

做一个不合群的人,不是孤独,而是自由。

我看过一匹孤独的马,从草地上吃草,落日的余晖,撒在马背上,影子拉得很长。

就在我举起镜头拍摄的时候,马开始奔跑,一转眼就不见踪影了。

余晖里,没有了马,只有惆怅的我。

这一刻,我发现自己才是孤独的,马是自由自在的。

一个人是否孤独,不是因为身边的人有多少,而是因为内心是否丰满、自由。

柏拉图说:“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当你懂得享受孤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从不缺爱,因为你把最好的爱给了自己,因为你还有影子作伴,你还有理想在内心深处涌动。

人到中年,你到底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应该心中有数。可是你听从了别人的建议之后,反而心里没谱了。

每个人都在你面前讲了一大堆道理,似乎都值得琢磨和采纳。听过的道理越多,你越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尊重了别人的想法,就弄丢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要按照几个人的想法去做,你就注定一事无成。

人到中年,需要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在一个地方扎根,锁定一个方向,越不合群,越不会迷路。



04

从不合群,其实是放下面子、依靠自己。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加入了一个不合适的群,但是你想要退群的时候,有些为难,觉得不好意思。

请你入群的人,多半是熟人,或者是熟人的熟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指不定哪天就见面了。

你要是退群了,就是不给熟人面子,就是不领情。

想一想,还是把不合适的群,也留着吧。

在别人请你聚会的时候,你也会犹豫不决。真的不好意思拒绝别人。

死要面子活受罪。

当你越来越不合群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学会了拒绝,不会随便给人面子。拒绝浪费时间,拒绝无理的要求,拒绝虚伪的人情来往,你才能把时间还给自己。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这是中年人需要牢记的“道理”。

对于中年人来说,“群”多半是利益交换的地方,而不是你的依靠,更不是你遇到的贵人。

你想要得到帮助,需要你自己有用才行。

05

结束语。

做一个不往人群里走的人,感激在乎你的人,感恩帮助你的人,拒绝无所事事的人,远离不同路的人。

做一个不往人群里走的人,有人同行是幸运的,没有人同行是理所当然的。调整了心态,独行也是快乐的。

一个人,一条路,慢慢走,总会走完。

#晚分享# 蒋勋讲《桃花源记》: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

《桃花源》是一首诗,《桃花源记》是这首诗前面的序,可是这个序比诗还长,而且比诗更有名。很多人大概都没有看过那首诗,但大多数人看过序,我们以前的教科书也只选了序,为什么?因为序没有教条,一直到今天读起来都觉得是散文中的极品。

陶渊明幻想出那样一个桃花源,用了最简单、最浅显、最自在的语言和形式,不押韵,也没有格律,带我们进入一个思想领域,而且不露痕迹,完全是讲了一个故事。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最早、最好的短篇小说。时间是“晋太元中”,地点是武陵,人物是武陵人,职业是捕鱼。一个好的散文作者、思想家要转成好的小说家,不能一开始就是讲道理,那样别人会排斥,所以我称这篇序是纪录片的写法。最前面交代的是时间、地点、人物,完全没有作家的主观意见,全是客观的东西。可是事实上这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并没有这个人,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这个武陵的捕鱼人“缘溪行”,因为以打鱼为生,所以就顺着溪水走,哪里有鱼就去哪里。“忘路之远近”,注意“忘”字出来了,我们去爬山也好,旅行也好,很难忘路之远近,常常会问:“我们下面去哪里?多久可以到?”可是如果你真正陶醉在风景中,就会“忘路之远近”。正因为这个人迷路了,才有下面的发现。

这有点像“精移神骇,忽焉思散”。理性世界消失了,“忘路之远近”以后,“忽逢桃花林”,所以说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你忘掉目的性之后,才会碰到美景。这是进入山水的过程,你的感官已经被它包围,被它迷住,反而有一种新发现。

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刻,常常是你把现实的东西暂时忘掉的时刻。我们平常总是要记住很多事情,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各种密码,那些东西慢慢构成一个假设出来的“我”,生命就被那些东西牵绊住。可是这一天,渔人“忘路之远近”,把打鱼这个现实里的职业暂时忘掉,流连在一片桃花林,这个时候才进入自己的生命世界、心灵世界。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河的两岸全部是盛开的桃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草地这么漂亮,满地都是落花,这是一个没有人来过的世界。“渔人甚异之”,怎么过去从没有看过这么美的景色?生命有时候是要有好奇的,不然就变成单调的重复,会有职业的疲倦感。“复前行,欲穷其林。”想往前走走看,看看这片树林的尽头是什么样子。

这一大段完全没有作者的主观意见,全部是纪录片式的描述。这是高手。你看他写诗的时候,忽然讲很多道理,写序的时候只是要引导人家去读他的诗,完全轻松、自在,没有刻意,这是散文和小说的最好写法。我看学生的作品时,会建议他们把个人意见删掉,因为他没有观察,没有描述,上来就是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在这篇序里,全部是客观世界的景象,所以我们被吸引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树林的尽头就是水的源头,水是从山里面出来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其实是一个生命对一个未知世界进行的窥探。陶渊明的写法非常奇特,透过这一个小口,想去感知一个平常没有接触过的世界,那里面有幽微的光,吸引你进去。

《桃花源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名篇,为什么?因为它没有任何道理,只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把很多世界都打开了。它很有象征性。桃花林的水源也是我们生命活水的来源,那个小口正是我们生命中要打开的洞口。只是平时我们把这个洞堵塞住了,根本不看它。

“便舍船,从口入。”这六个字非常重要。你不舍弃你的东西,就不会得到下一个东西,舍是入的开始,因为你背负的东西会限制你。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学家气质的诗人,这时候他忽然把自己的哲学转成了一个画面。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时候我和学生讲创作,也是用这一段在讲。创作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狭窄的部分,你就是觉得通不过,甚至会回头,不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不会看到豁然开朗的部分。我想任何专业都一样,刚开始在外面的时候都很兴奋,可进去以后,有一段时间会产生难度,坚持度过以后,又豁然开朗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个民间的生活景象出来了,有农民耕作的田地,还有桑树和竹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地中的小路彼此沟通着,人们往来耕种,鸡在叫,狗在叫。“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非常简单的白描,可是很活泼地把民间的生活状态和朴素情感直接传达了出来。如果我们今天到乡下去,那个场景还和这里描述的一样,是非常单纯、非常平凡的生命状态。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渔人讲明自己的来历以后,人们就把他邀请回家,好好款待他,有没有觉得很像我们现在的民间?我小时候走到哪里,人家就“设酒杀鸡作食”;现在每逢原住民的丰年祭,也是“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我们小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情况,家里来个客人,一个村子的人都跑过来了,也会打听很多事情。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他们告诉这个打鱼的人说,他们好几代以前的祖先,因为秦朝的时候天下大乱,就到这个地方来避难。所谓“绝境”,是外面人不太容易到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些人再也没有出去,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才能自给自足。我们今天好像没有办法这样过日子,因为我们需要好多东西,可是在桃花源里,人们自己种桑、养蚕、织布、种米,自给自足,不需要外面的东西。这是早期人类的一种单纯生活,人还可以回到很简朴的生活形式。

我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他一定要住在便利店楼上,因为便利店里什么都有,不然就没有安全感。人和物质的关系也很有趣,人有依赖性和依靠性,觉得没有某个东西就不行。大地震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原来还是可以过很简单的生活的。有时候灾难是一种提醒,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必需的。就像伊朗导演阿巴斯的电影《生生长流》,伊朗大地震以后,人可以那么朴素、简单地活着,而且是有信仰地活着。这些例子会警醒我们:你对物质的依赖到了什么程度?

“问今是何世”,这句很有趣,住在桃花源里面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所知道的最后的朝代叫秦,后面就不知道了。真好,我最近都不开电视,就是不想知道这些东西。“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的时间停在了秦朝。这里好像是一个讽刺,政权所建立的朝代,也许正是老百姓要遗忘的东西。这些人不愿意再有朝代,朝代更替带来的只是战争、痛苦跟灾难。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告诉桃花源中人现在外面的情形。“皆叹惋”,里面的人都摇头叹息,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有趣的对话,是一群停止在自然岁月里的人与一个生活在世俗政治中的人的对话。没有陶渊明行与影分离的观念,或许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他假设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形成一种多元的对话。这个对话其实也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自身入世的部分与出世的部分在之间。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他人都邀请渔人去家里坐坐,农业社会都是这样,大家很容易就变成朋友。“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我觉得这里非常微妙。“不足为外人道也”,你可以解释为不能提,或者是不要告诉别人,可能是害怕被打扰,也可能是说我们这么微不足道,不要让外面知道。可是作者用了白描的笔法,不加任何解释,反而显得意味深长。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桃花源躲起来,不要有任何政治的干扰。

“既出,得其船。”渔人出来了,刚才是舍船,现在又得船,恢复了本来的职业,也恢复了他入世的角色。出来以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刚刚才答应不告诉别人,这个时候就一路做记号,全部是心机对不对?他很明显是想要再回去。这个渔人的角色一直在转换,舍船的时候是一个个角色,得船的时候又是另一个角色。可是当他一直在做记号的时候,表示精神性的东西已经消失了,怎么做记号都没有用,当你那么想得到的时候,它其实早就不见了。

更糟糕的是,“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文字真是简洁得不得了。渔人见了太守,就告诉他有桃花源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已经完全变得政治化。看到这段的时候,有点儿紧张,真害怕桃花源从此就完蛋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天如果说台湾发现了一个地方是没有报户口的,那真是不得了。“寻向所志”,跟着他所做的记号去找,可是“遂迷,不复得路”我最喜欢后面这一句。他做了这么多记号,怎么还会“遂迷,不复得路”?这是因为在没有心机、“忘路之远近”的时候,天机就会出来,可是一有心机,天机就不见了。

这篇文章真是有趣,层次非常丰富。我觉得它是在讲人性,人性坦荡得一清如水时,就会看到最美的东西,而当一个人有了心机,所有东西就都不见了。这个“迷”其实是迷失了。有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会觉得所谓的迷失是因为执着,你一旦刻意要某个东西,肯定就找不回来了。

我脊椎不好,就学打坐。进行到第十天,我发觉有一种奇怪的气在体内流通,兴奋得不得了。次日赶快继续,有点等的意思,等那种感觉再来,可是再也没有来过,我师傅就骂我贪。我在创作时也知道,写诗和画画时最好的笔墨,常常来自生命完全放松的时候。

我觉得到这里结束就很好,但陶渊明又加了一个结尾,这个结尾也真是好。桃花源明明是虚构的,他要让它显得真实,就加了一个南阳刘子骥。此人是一个高士,如果太守找不到,高士可以去找吧?但是,“未果,寻病终”。高士也没有找到,最后病死了。“后遂无问津者”,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去找,“津”是渡口的意思。每次读到最后一段,我都有一种很大的悲哀。没有人再找,是没有人再相信桃花源的存在了。这个渔人最后大概会被大家当成疯子。不相信是更大的悲哀,因为你心里面连桃花源都没有了,桃花源不见得是事实的存在,可是应该是心中的乌托邦。但刘子骥之后竟没有人再相信,也没有人再去找,失去了向往,我们今天的状态就是这样。陶渊明在那样一个战争纷起的乱世,去王羲之写《丧乱帖》不远的时代,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其实是在表达内心对桃花源的渴望。

台湾小说家黄春明从《桃花源记》衍生出了儿童剧剧本《小李子不是大骗子》。里面说这个渔人回来没有请太守去找桃花源,而是将带回来的桃花枝杆插在自己家里。过了一阵子,春雨下过,桃枝就发芽了,他在家里培育出一片桃花林。黄春明的意思很清楚:桃花源是要培育的,你与其去找桃花源,不如就在你的身边、你的脚下培育桃花源。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趣的,陶渊明绝对没有想到,一千五百年后会有个叫黄春明的作家去继续发展他的东西。

(本文节选自《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起来可以弄两个置顶,整个手书集合以后就不在之前那条更新(主要觉得不方便看).·°∴ ☆·°.·°∴ ☆·°.·°∴ ☆·° .·°∴ ☆·°.·°∴ ☆·°
  • 减肥日记#2902022年11月14日 实验课居然有早签到 改邪归正 休克实验好难 白月光️ 意外发生 困晕了 最近桃花多到离谱 摄入超多水果 诊断 感恩宇宙今
  • 史迹不见得有必要的“因”人的意志也不必然有其想当然的“果”所以历史现象,最多只能说是‘互缘’不能说是因果。  其二,文化史又意味着,自然科学的因果律,不能解释历
  • 就拿姑姑来说,她从不会吃辣条、薯片这些零食,而是坚持吃5种零食,我仔细研究了后才明白,“老得慢”的女人,通常都会这样吃,建议了解一下,你吃过几种呢?这时很需要家
  • 徐远老师在书中提到,决定城市房价的有八大因素,一类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四个方面:城市规模,人口流入,人均收入,和土地供应。举个例子,深圳的房价变高了,是因为经济发展
  •   什么八字是尼姑命  1、华盖逢空或遭到破坏者  一般八字中以自己八字中的年支或日支为主,遇到下列情况时,命带华盖者,大多较清高,孤僻,不太合群;且很可能喜欢
  • 继续消化家里的大南瓜,差不多350g南瓜(去皮去籽后)切小块,放到破壁机咯,加水至刻度线800ml的位置,豆浆模式制作,香甜浓郁,这是我能想到的,消化南瓜的最快
  • 这时候需要你清醒些,不能只图便宜,而忽略了做这件事情的本质是效果和健康……最简单的算一笔账,100平米的房子,才收你1000块钱,包括了前面的检测,整屋五遍药剂
  • [爱你][爱你][爱你]#关爱流浪猫益起来##领养反馈##田园猫也超美[超话]##领养代替购买#叔叔催我给她女儿在大学公益活动里的参赛作品投票,我看了一眼,不像
  • 去年情人节那天,女生和一个给她发了520元红包的男生在一起了,她说她并不讨厌那个男生,也想和他拥有一段长久的恋爱关系。我会有足够的时间,给你讲述我人生中前十几年
  • 日子步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 ​每一个清晨,记得告诉自己: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轨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
  • http://weibo.com/u/3091103021 ✝️作为国内最早最大进入国际化的天花板社交平台,微博算国内最良心的平台了,对社会贡献最大,赚的钱最少
  • 张万森是年级第一却说要陪林北星复读张万森明明是可以考清华北大的可是为了离她更近一点他选择了离农大最近的医科大明明梦想是当无国界兽医可是为了她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 生肖猴的人生意兴隆通四海,海阔天空任你飞,飞向云霄,一展凌云壮志,知世故而不事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春天来得早,好运来报到,幸福美满无忧愁,好运吉祥伴你走,健康
  • 句句喜欢,句句能量 【积极生活的温柔短句】 1.陪你看日落的人比日落浪漫。 2.真正喜欢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去坚持。 3.夏日是调整心情的最好季节,特别是黄昏与
  • ”黄明昊:“你听我说,成都的微辣抵得上北京的爆辣了,真的,微辣就够了。”黄明昊:“你听我说,成都的微辣抵得上北京的爆辣了,真的,微辣就够了。
  • 反之,一个内心平静的人,他不仅有温柔的心肠,智慧的头脑,而且还一定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见识过人生百态。甚至,当听到有人说,坐便马桶不卫生,会得传染性
  • 关羽也明白,貂蝉这是舍身帮自己,顿时心生敬意,将其好生安葬,让貂蝉有了一个“好归宿”。就在貂蝉以为二人会发生点什么的时候,关羽却开口将曹操的诡计都告诉了
  • 蜉蝣解语|生物图鉴威名森娜可可蝶Vermont Senna Kipkop Butterfly门:贝尔森六足门纲:慧宝纲亚纲:有翅亚纲目:晶鳞翅目科:晶鳞科▫️▫
  • 而这款“为七夕而生”的爱心耳钉在我眼里却是真的特别的存在。于单身女王而言:宣扬着的……就是要做最闪耀的自己,做自己的心尖儿人,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